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2.2 4.0折 ¥ 56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刘子玉,吕晓丹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5316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9681015
上书时间2024-12-23
序
随着近些年来瑜伽的普及,我们欣喜地看到它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的身心训练,而同时又不免忧心地发现,它在服务中还有着诸多不足,甚至被描述为“粗糙危险的”“故弄玄虚的”……那么除了引入和普及瑜伽所植根的哲学,大概没有什么比科学的视角更是瑜伽亟须的了。站在科学的视角,我们会发现瑜伽这门学科、这种服务就接上了源头活水,于此练习的功效可以验证,方便传播,在普通练习者面前,它的时尚就不是消费主义式、昙花一现的,而是清晰、安全、有效、散发着理性的长久魅力的。
这本书的撰写,就建立在上述愿景之下,尽管深知所学有限,但我们深切渴望着建立一种纽带,既帮助瑜伽从业者更清晰地认知、更恰当地应用这门知识,也让习练群体擦亮慧眼,以开放而务实的态度接近瑜伽,让这练习能在古老传统与现代科学的双重滋养下,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推而言之,本书也可以是一个容人各取所需的宝藏。希望本书的一孔之见,能够成为读者诸君脚下的一个阶梯。
子玉 2023年8月
本书是基于对瑜伽的现实观察与体验,尝试以科学视角进行重新审视,或者说,是为普通人进入瑜伽建立科学的认知,也是为瑜伽的传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本书解答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在瑜伽知识领域,科学家展开研究的时候,或者我们尝试以科学观念理解的时候,科学的认知方法也和其他领域是一样的。尽管瑜伽包括哲学信仰等因素,它可被科学检验的部分无疑属于科学。因为一直有瑜伽不科学、瑜伽是宗教等说法,是因为这里面容易有伪科学混迹其中,而且颇为流行,是故要剔除伪科学;其二,瑜伽练习方式,已经得到哪些科学研究的验证,这种验证已经很多,本书择其要者,简要分为体式、呼吸、总体效用三部分;其三,怎样将科学的瑜伽内容应用到现实中去,一方面确保安全、避免伤害,另一方面是如何使其服务于人,发挥尽可能多的效用。
刘子玉,媒体人,曾任《南方都市报》编辑,《周末画报》高级编辑、执行编辑,《瑜伽》(Yoga Journal)杂志主编,现为公众号“108文化传媒”联合创始人,从事瑜伽、正念的传播及阅读写作训练。
吕晓丹,逾10年瑜伽习练者,公众号“108文化传媒”主笔之一,曾任《瑜伽》(Yoga Journal)杂志编辑。香港科技大学环球中国研究硕士,行为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深度爱好者。
目.录
第一章.科学认知..............................................................................001
医生眼中的瑜伽(一):关于健康,这是一位肿瘤科医生和他的瑜伽老师告诉我的............................................................................ 003
医生眼中的瑜伽(二):泌尿外科“瑜伽医生”谈性健康与“性理性”................................................................................................. 012
医生眼中的瑜伽(三):当一位整脊医师去上瑜伽课 ............ 022
医生眼中的瑜伽(四):一位中医康复博士眼中的运动安全 032
“细胞正在倾听你的思维”——诺贝尔奖得主给出瑜伽的理由 .............................................. 040
瑜伽与替代医学(上):体式主义.当我们谈“瑜伽是一门科学”,谈的还是“体式主义”吗? .............................................. 050
瑜伽与替代医学(下):真伪科学.瑜伽也属于“替代医学”,那它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059
瑜伽是信念与科学的结合............................................................... 069
第二章.科学检验..............................................................................079
头倒立能迅速增加大脑血液供应吗?.......................................... 081
头倒立让我们更平静了吗?........................................................... 085
首个关于头倒立期间脊椎曲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091
高温瑜伽真的让你消耗更多热量吗?.......................................... 097
高温瑜伽或致体温超40℃,引发热疾病...................................... 105
呼吸清凉呼吸法能帮你降温吗? ...................................................112
交替鼻孔呼吸法:左为阴,右为阳?...........................................118
头颅清明法,让头脑更清晰、认知更高效 ................................. 124
缓慢呼吸时,身体发生着什么变化?.......................................... 132
你的痛可能不是你以为的痛........................................................... 139
为什么说瑜伽是更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149
用瑜伽/冥想为过敏的“危险警报器”降温 ............................... 157
瑜伽冻龄(甚至逆龄)的科学依据 .............................................. 164
瑜伽塑形的一个伪概念 ................................................................... 170
瑜伽奏效的秘密,来自神经科学的新解释 ................................. 177
第三章科学应用..............................................................................191
一份伤情记录,反思那高于“一门生意”的瑜伽..................... 193
关于“柔软”的误会,对话“中国第一软妹子”魏炜 ............ 203
预防伤害的两道闸,让我们告别“空壳体式”......................... 218
手法调整为何需要审慎 ................................................................... 231
正位的教学与“瑜伽纳粹”........................................................... 238
瑜伽的旧范式与新范式 ................................................................... 245
提高自己的“体商” ....................................................................... 260
从小女生开始,裨益每一个她 ...................................................... 275
对孕产瑜伽的现实思考 ................................................................... 283
意料之外的长者瑜伽 ....................................................................... 297
瑜伽与精神疾病康复 ....................................................................... 306
面对无声的现代流行病 ................................................................... 322
失联的我们等待已久的解药........................................................... 331
瑜伽疗愈的身心灵层级如何落地 .................................................. 351
后记.................................................................................................362
本书是基于对瑜伽的现实观察与体验,尝试以科学视角进行重新审视,或者说,是为普通人进入瑜伽建立科学的认知,也是为瑜伽的传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本书解答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在瑜伽知识领域,科学家展开研究的时候,或者我们尝试以科学观念理解的时候,科学的认知方法也和其他领域是一样的。尽管瑜伽包括哲学信仰等因素,它可被科学检验的部分无疑属于科学。因为一直有瑜伽不科学、瑜伽是宗教等说法,是因为这里面容易有伪科学混迹其中,而且颇为流行,是故要剔除伪科学;其二,瑜伽练习方式,已经得到哪些科学研究的验证,这种验证已经很多,本书择其要者,简要分为体式、呼吸、总体效用三部分;其三,怎样将科学的瑜伽内容应用到现实中去,一方面确保安全、避免伤害,另一方面是如何使其服务于人,发挥尽可能多的效用。
刘子玉,媒体人,曾任《南方都市报》编辑,《周末画报》高级编辑、执行编辑,《瑜伽》(Yoga Journal)杂志主编,现为公众号“108文化传媒”联合创始人,从事瑜伽、正念的传播及阅读写作训练。
吕晓丹,逾10年瑜伽习练者,公众号“108文化传媒”主笔之一,曾任《瑜伽》(Yoga Journal)杂志编辑。香港科技大学环球中国研究硕士,行为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深度爱好者。
医生谈瑜伽
医生眼中的瑜伽(一):关于健康,这是一位肿瘤科医生和他的瑜伽老师告诉我的
采访/子玉
一位去医院教医生们练瑜伽的老师接受了访谈,其后介绍了一位“男学员”给我认识。请原谅我如此乏味的客观叙述,事实上,这个特别的瑜伽课堂,两位特别的采访对象,给了我们许多关于瑜伽与健康关系的“一手资料”。
子玉:老师起初是怎样去医院教瑜伽课的呢?
赵雪雅:我一个朋友在本市肿瘤医院教瑜伽课,有一次她临时有事,我替她上了两次课。医院方面挺喜欢我的风格,就希望加一些我的课。之后我的朋友怀孕了,那边的课就全是我上了。每周两三次课,每节十几个人,主要是医生们。另外,我还在一家综合性传染病医院教课,疫情开始后课就停了。
在学员中间,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有一个男医生,其他都是女医生。这个男医生还是做得最好的,一开始在课堂上,他还会在适合的时候,给大家讲讲理论层面的知识(班上有个学霸的感觉):比如坐立冥想前,用手轻轻拉动臀部肌肉向后、向上,他会解释说,这样坐骨能更好地向下扎根,利于脊柱向上延展;练习战士二式,他会告诉大家,这类站立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比如让股四头肌更加强壮。
子玉:教给医生们的动作,和在瑜伽馆里有什么不同?
赵雪雅:相对简单。瑜伽馆会员还是有一部分追求高难度,喜欢炫的体式,毕竟群体相对年轻。
其实简单的动作要做好,单是找到呼吸和动作的连接,都不简单。这个“不简单”,对“僵硬”“柔软”的人都是存在的,大家各有各的功课。也不能一味追求“柔软”,实际上我们要的是一个平衡状态,更合适的说法是“柔韧”。有人前屈能摸到脚,有人只能摸到小腿,但从中获得的功效是差不多的。
我自己属于天生僵硬的人,刚接触瑜伽的时候既僵硬,又自卑,所以比较能理解身体僵硬的人,特别是男学员的感受。但你要知道,灵魂是不分男女的。在课堂上,不应被别人打扰,也不应被自己的想法打扰,专注于练习就可以了。
子玉:那么医生这个“高知群体”,从练习里面收获了什么呢?
赵雪雅:医生们目的很清楚——我要通过这个练习,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比如有人说,来的时候颈椎不舒服,练完就特别舒服,或者说浑身轻松,腰不疼了。那位 70多岁的阿姨专门告诉我,说自己去体检,发现身体状况有所改善。
还有医生专门告诉我,瑜伽老师讲课耗气血,“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在摊尸式的时候,说你用录音啊,自己也要躺下休息一会儿,要么在课后打坐,不然消耗太严重了。作为老师,相对于我给予他们的来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
下面访谈的这位医生,就是赵老师在医院课堂上唯一的男学员,原来他接触瑜伽相当早……
子玉:作为一名医生,这些年您是怎样“找到”瑜伽的呢?
王黎:我是1983年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了 30多年,主要做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自己的专业经历来讲,我感觉肿瘤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走入瓶颈:晚期治疗没办法,化疗只能缓解一时,让人反应很大,“生不如死”,很多人这么形容。如果能在早期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措施得当,有时候还能治愈,但稍晚一点,基本上不可治愈了。
所以我在2001-2007年去英国,做了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平常主要在实验室,周末去英国的中医馆出门诊。在这期间我简单接触了瑜伽,欧美还是比较流行的。
我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回国以后,在原来基础上就有一个想法,要搞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化疗之外加入中医治疗和体育锻炼(即运动疗法),包括我们1980年代接触过的气功。我想能不能引入其他方法,就去找太极拳馆。
到太极拳馆一看,觉得运动量太大,不太适合肿瘤病人。旁边正好有一家瑜伽馆,进去一问,我觉得这也不错,所以2008年就开始练瑜伽,也把它应用到日常对病人的康复指导上,让适合的病人去练。从2015年开始,我鼓励医院工会把瑜伽课开起来,让职工来练习,很受欢迎。
现在我是从两方面来看瑜伽:从治病的角度,它是有帮助的。对于健康人,缓解职业工作的紧张、焦虑、疲劳,也很有帮助。
子玉:你们在课上练习的简单瑜伽动作,您从专业背景来理解是怎样的呢?
王黎:从中医、西医来讲,都能明白其中一定的道理,但说实在的,也都有一定局限性。
在西医眼里,他们会从骨骼、肌肉、韧带这些方面考虑,西方还专门有了瑜伽解剖学。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纯粹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把瑜伽当一个“死”东西来弄了。
在中医看来,瑜伽本质上是一种疏通经络的方法。
但不管以怎样的角度来看,它的效果是一样的。瑜伽练习的核心点,不在高难度动作,而在于身体、呼吸和意念的配合,由此说来——也可能是我层次不到——高难度动作可能只是个噱头。
练得时间长了,他可以扭得千奇百怪了,别人都达不到,觉得这是个高手。其实在人体经络的视角,你扭到一定程度,能起疏通作用,就可以了。扭得再多,只是韧带、关节的活动度问题。瑜伽如果只在追求动作难度,就舍本逐末了。
子玉:现在在一线体式教学中,确有一种倾向,追求“难”,或者“累”。而印度瑜伽大师的说法是“以尽可能小的力气完成一个动作”,不能垮塌,也未过度。这与我们传统道家或武术里面的练习方法,是非常相似的。
王黎:从第一轴心时代,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就是相通的。那时候人是以一种本源、本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包括看待自身的。越是古老的年代,人受所谓现代文明影响就越少,因而往往能调动自己原始的认知(能力),直指生命的本质问题。在道家的修行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瑜伽实际上是一致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