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与政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与政策研究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8.6 6.5折 75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海龙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288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9216592

上书时间2024-12-21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成功的创新需要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如营销网络、组织文化、工艺流程等。这些资产对技术的商业化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它们决定和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绩效。Teece在1986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互补资产,用来概括这些资源。他把处于企业技术创新下游的,有助于企业获取创新利益的配套资产称为互补资产。然而,要想成功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企业仅仅拥有相应的各类资产还是不够的,企业还要拥有足够的把资源转化为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动态化,静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再能够完美地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必须有一种新的基于动态视野的动态变革的能力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Teece等人(1997)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不断变革的,能够使企业结构、文化、能力等发生变化和演变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提出动态能力的战略分析框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建立在动态能力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的。徐向艺等人(2012)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转化能力,并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熊胜绪等人(2016)认为徐向艺等人的观点仍然带有很多静态特征,指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作为动态能力的一部分,是一种不同于静态技术创新能力的、更高层次的动态的技术变革能力。其后,许多学者也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学者们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的研究在理论观点上还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构建策略的研究大多是从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视角较单一,从新的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已成为未来的一个方向;第三,既往研究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或者是自变量,或者是因变量,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作为中间变量来进行研究或者探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资源和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的研究还没有看到。

 

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学派“资源—能力—绩效”的理论范式,结合企业变革理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以中国部分技术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以及组织学习对此的调节效应。



导语摘要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国民经济发展逐渐由要素推动转向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成为影响国家、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技术创新资产转化为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中间变量,但是环境的日益动态性使得原来基于静态环境的技术创新能力理论逐渐不合时宜。基于动态能力观和企业变革理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本书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资源学派“资源—能力—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升以改善技术创新绩效。本书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并受到组织学习的调节。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基础概念部分,主要阐述相关概念的范式;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本书所涉及到的各概念的既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资源—能力—绩效”框架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互补资产、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机制进行理论推导论证,并通过选取案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政策建议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采取。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补资产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研究”、2020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视角”、青岛农业大学项目“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合作项目“基于实景调研的物流车辆驾驶员行为模型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崔海龙,管理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农业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地厅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8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其他各种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目录

章 导论 1


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5


  三、研究的意义 8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1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一、技术路线 14


  二、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17


节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18


  一、对技术创新的界定 18


  二、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三、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25


第二节 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8


  一、关于互补资产的界定问题 28


  二、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8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30


  一、动态能力的含义 30             


二、动态能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4


  三、动态能力的测量 36


  四、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和创新影响的研究 37


  五、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出  3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40


第四节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41


  一、关于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 41


  二、组织学习研究的结构维度  43


  三、组织学习的测量维度 43


  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44


第五节 文献简评 47


第三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和实证检验 49


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概念界定 50


  一、引言 50


  二、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 51


  三、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含的变革理念 53


  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构成 55


第二节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维度验证及其与互补资产关系研究 58


  一、互补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系分析 58


  二、变量的测量 64


  三、量表设计 67


  四、数据收集 73


  五、数据分析方法 75


  六、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76


附录 90


第四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评价研究 93


节 理论推导 94            


一、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94


  二、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95


  三、建立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流程 9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99


第二节 案例企业分析评价 111


  一、案例企业简介 111


  二、案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评价对比分析 121


附录1 133


附录2 135


第五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137


节 理论推导 138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38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39


  三、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4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44


  一、变量的测量 144


  二、量表设计 145


  三、数据收集 14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47


  五、数据分析 148


  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158


附录 162


第六章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165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166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166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166


  三、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分析 167 


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170


第二节 实证研究 175


  一、变量的测量 175


  二、量表设计 176


  三、数据收集 176


  四、数据分析方法 177


  五、数据分析 178


  六、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实证分析 199


  七、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201


附录 219


第七章 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研究 223


节 理论分析与推导 224


  一、概念模型的建构 224


  二、概念模型中的要素及其维度 225


  三、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分析 225


第二节 实证研究 228


  一、变量的测量 228


  二、量表设计 230


  三、数据收集  231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五、信度检验 239


  六、效度检验 240


  七、相关分析 243


  八、多重共线性检验 245


  九、组织学习的调节效应检验  245


附录 253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57


节 研究结论 258


  一、数据分析的发现 258


  二、研究结论的阐述 260


第二节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 261


  一、提出了互补资产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二、提出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新内涵和维度构成 261


  三、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262


  四、实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中


 介效应 262


  五、提出基于互补资产视角下的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


    和建议 263


第三节 政策建议 263


  一、企业应意识到互补资产的重要性,并积极获取内部互补


    资产 263


  二、构建战略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264


  三、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65


  四、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氛围 266


  五、建立敏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反应速度 266


  六、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67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 272


参考文献 275



内容摘要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国民经济发展逐渐由要素推动转向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成为影响国家、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技术创新资产转化为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中间变量,但是环境的日益动态性使得原来基于静态环境的技术创新能力理论逐渐不合时宜。基于动态能力观和企业变革理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本书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资源学派“资源—能力—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升以改善技术创新绩效。本书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互补资产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并受到组织学习的调节。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基础概念部分,主要阐述相关概念的范式;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本书所涉及到的各概念的既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资源—能力—绩效”框架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互补资产、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机制进行理论推导论证,并通过选取案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政策建议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采取。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补资产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研究”、2020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视角”、青岛农业大学项目“新常态下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基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合作项目“基于实景调研的物流车辆驾驶员行为模型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主编推荐

崔海龙,管理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农业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地厅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8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其他各种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