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46.8 4.8折 ¥ 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徐复观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8656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215029
上书时间2024-12-21
《台湾国学丛书》总序
在我看来,不管多变的时局到底怎么演变,以及两岸历史的舞台场景如何转换,都不会妨碍海峡对岸的国学研究,总要构成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事实上,无论是就其时间上的起源而言,还是就其空间上的分布而言,这个幅员如此辽阔的文明,都既曾呈现出“满天星斗”似的散落,也曾表现出“多元一体”式的聚集,这既表征着发展步调与观念传播上的落差,也表征着从地理到政治、从风俗到方言上的区隔。也正因为这样,越是到了晚近这段时间,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学界来看,也都越发重视起儒学乃至国学的地域性问题。
可无论如何,既然“国学”正如我给出的定义那样,乃属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那么在这样的总称之下,任何地域性的儒学流派乃至国学分支,毕竟都并非只属于某种“地方性文化”。也就是说,一旦换从另一方面来看,尤其是,换从全球性的宏观对比来看,那么,无论是何种地域的国学流派,都显然在共享着同一批来自先秦的典籍,乃至负载着这些典籍的同一书写系统,以及隐含在这些典籍中的同一价值系统。
更不要说,受这种价值系统的点化与浸润,无论你来到哪个特殊的地域,都不难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发现,那里在共享着同一个“生活世界”。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些林林总总、五光十色的地域文化,反而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生活实验室,来落实那种价值的各种可能性。正因为这样,无论来到中华世界的哪一方水土,也无论是从它的田间还是市井,你都可能发出“似曾相识”的感慨。——这种感慨,当然也能概括我对台北街市的感受,正因为那表现形态是独具特色的,它对我本人才显得有点“出乎意料”,可说到底它毕竟还是中国式的,于是在细思之下又仍不出“情理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当然所有的“多样性”都是可贵的。而进一步说,至少在我这个嗜书如命的人看来,台湾那边的国学研究就尤其可贵,尤其是从1949年到1978年间,由那些桴海迁移的前辈们所做出的研究。无可讳言,那正是大陆越来越走向紧张与禁闭,终至去全方位地“破除四旧”的岁月,所以在那种命悬一线的危殆情况下,若不是中国总还保留了那么个角落,仍然活跃着对于文化传统的学术研究,那么,我们曾经长期引以为自豪的、据说在历史中从未中断过的学脉,可能就要面对另一番难以想象的场景了。
正是因此,我才更加感佩那些前辈的薪火相传。虽说余生也晚,无缘向其中的大多数人当面请益,然而我从他们留下的那些书页中,还是不仅能读出他们潜在的情思,更油然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正如自己曾就此动情而写的:“这些前辈终究会表现为‘后的玫瑰’么?他们当年的学术努力,终究会被斩断为无本之木么?——读着这些几乎是‘一生磨一剑’的学术成果,虽然余生也晚,而跟这些前辈学人缘悭一面,仍然情不自禁地怀想到,他们当年这般花果飘零,虽然这般奋笔疾书,以图思绪能有所寄托,但在其内心世界里,还是有说不出的凄苦犹疑。”
终于,趁着大陆这边的国学振兴,我们可以更成规模地引进那些老先生的相关著作了。由此便不在话下,这种更加系统的、按部就班的引进,首先就出于一种亲切的“传承意识”。实际上,即使我们现在所获得的进展,乃至由此而催生出的国学高涨,也并非没有台湾国学的影响在。早在改革开放、边门乍开的初期,那些从海峡对岸得到的繁体著作,就跟从大洋彼岸得到的英文著作一样,都使得我们从中获得过兴奋的“解放感”。正因此,如果任何一种学术史的内在线索,都必然表现为承前启后的“接着讲”,那么也完全可以说,我们也正是在接着台湾国学的线索来讲的。
与此同时,现在借着这种集成式的编辑,而对于台湾国学的总体回顾,当然也包含了另一种活跃的“对话意识”。学术研究,作为一种有机增长的话语,其生命力从来都在于不断的创新,而如此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又从来都来自“后生”向着“前贤”的反复切磋。也是惟其如此,这些如今静躺在台湾图书馆中的著作——它们眼下基本上已不再被对岸再版了——才不会只表现为某种历史的遗迹,而得以加入到整个国学复兴的“大合唱”中;此外,同样不在话下的是,我们还希望这次集中的重印,又不失为一种相应的和及时的提醒,那就是在这种“多元一体”的“大合唱”中,仍需仔细聆听来自宝岛的那个特殊声部。
后要说的是,在一方面,我们既已不再相信任何形式的“历史目的论”,那么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今后的进程也总会开放向任何“偶然性”,无法再去想象黑格尔式的、必然的螺旋上升;可在另一方面,又正如我在新近完成的著作中所讲的:“尽管我们的确属于‘有限的、会死亡的、偶然存在的’人类,他们也的确属于‘有限的、会死亡的、偶然存在的’人类,可话说回来,构成了彼此‘主观间性’的那种‘人心所向’,却并不是同样有限和偶然的,相反倒是递相授受、薪火相传、永世长存的,由此也便显出了不可抹煞的‘必然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总还有理由去畅想:由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总称的国学——当然也包括台湾国学——所造成的“人心所向”和“主观间性”,也总还不失为一种历史的推动力量吧?
刘东
2020年6月24日于浙江大学中西书院
序
一
这里所刊行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是对“一般性的哲学思想史”而言,我所写的“以特定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没有一部像样的中国哲学思想史,便不可能解答当前文化上的许多迫切问题,有如中西文化异同;中国文化对现时中国乃至对现时世界,究竟有何意义;在世界文化中,究应居于何种地位等问题。因为要解答上述的问题,首先要解答中国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而中国文化是什么,不是枝枝节节地所能解答得了的。不过,因为近两百年来,治中国学问的人,多失掉了思想性及思考的能力,因而缺乏写一部好哲学思想史的先行条件;所以要出现一部合乎理想的哲学思想史,决非易事。于是,我想,是否在历史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先集中力量,作若干有系统的专题研究;由各专题的解决,以导向总问题的解决,会更近于实际?我之所以着手写人性论史,正由此一构想而来。这里所印出的是属于先秦阶段的。其中有的文献,虽可以断定是编成于秦代;但正如我在本书第十四章里所说,这些可以视作先秦思想的余波,所以我便一概称之为《先秦篇》。
人性论是以命(道)、性(德)、心、情、才(材)等名词所代表的观念、思想,为其内容的。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文化中其他的现象,尤其是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一般礼俗、人生态度等,只有与此一问题关连在一起时,才能得到比较深刻而正确的解释。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现象,有时会歧出于此一范畴之外;但这多属民族的自觉,因某些原因而暂归于堕退的时代,亦即是历史的发展,脱了轨的时代。历史的发展一旦恢复了正常,则由先秦所奠定的人性论,有如一个深广的磁场,它会重新吸引文化的各部门,使其环绕此一中心以展开其活动。这并不是说,我在此书里面,都直接解答了这些复杂的问题;而是说经过我的考查,
本书为著名学者刘东先生主编的“台湾国学丛书”之一种。本书就“生与性”,“周初宗教中的人文精神”,“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易传》关于性的问题”以及先秦儒家思想等问题为中心,以“性”为经,采用归纳法,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战国诸子中的相关论述。作者认为,人性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并且人性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动力,通过此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著名学者,曾任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台中农学院教授,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华侨日报》主笔。
主编简介:
刘东,1955年生,曾先后任职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现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创办并主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是当代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以毕生之力为再造传统而奔劳呐喊。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国学的当代性》等。
序
章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第三章 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
——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至纪前四八○年)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
二、礼与彝的问题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
四、宗教的人文化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
四、仁是融合性与天道的真实内容
第五章 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
四、释中庸
五、命与性
六、性与道
七、道与教
八、释慎独
九、释中和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
十三、上下篇的关连
十四、诚与仁
十五、诚的展开
十六、诚与明
第六章 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四、恶的来源问题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
六、由心善到践形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
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
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
二、《易》与《易传》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
第八章 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
二、天人分途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
一、概述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
四、原义试探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
第十章 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
四、道德的政治论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
一、与《庄子》有关的问题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
本书为著名学者刘东先生主编的“台湾国学丛书”之一种。本书就“生与性”,“周初宗教中的人文精神”,“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易传》关于性的问题”以及先秦儒家思想等问题为中心,以“性”为经,采用归纳法,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战国诸子中的相关论述。作者认为,人性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并且人性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动力,通过此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著名学者,曾任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台中农学院教授,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华侨日报》主笔。
主编简介:
刘东,1955年生,曾先后任职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现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创办并主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是当代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以毕生之力为再造传统而奔劳呐喊。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国学的当代性》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