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3.1 5.9折 ¥ 3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乌兰其木格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3721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7891463
上书时间2024-12-20
唯安静的心府能感受一切
——《喧哗中的谛听》序
李建军
文学批评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难度的精神创造活动。
它需要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也需要特殊的修养和才能。
——任何能阅读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成为一个批评家。
然而,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读完一部作品,固然可以发一通议论,也可以写一篇文章,但这议论和文章,要想达到批评的高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却绝非一件随便和容易的事情。
批评家需要具备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他不跟风趋时、人云亦云,也不看别人脸色说话。他有求真的热情和质疑的勇气,也有健全的个性意识和自觉的批判意识。他将思考和怀疑变成精神生活的习惯,从来不怕坦率而明白地说出自己的否定性意见。面对杰出的作品,他懂得欣赏和赞美;面对成长中作家,他也懂得理解和鼓励。但是,面对那些不认真的作家和不成样子的劣作,他从来不惮坦率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意见,绝不遮掩自己的态度,隐瞒自己的观点。
文学批评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要求批评家要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要有很高的鉴赏力和成熟的判断力,要有广泛的阅读经验和自觉的比较意识,要有稳定而可靠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面对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批评家必须调动自己的批判热情,激活自己的阅读经验,在一个开阔的比较视野中,深刻地分析其成败得失,而不能满足于在一个封闭的自足结构里,来简单地、封闭地考察和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从而得出一些浅薄的结论和虚假的判断。
乌兰其木格无疑具有批评家的气质和素质。她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也有较为成熟的分析能力;有稳定的价值立场,也有可靠的评价尺度。在她的《喧哗中的谛听》里,一个成长中的批评家身上常见的问题,固亦有之,但是,从她的批评文字里,我们还是看见了清新的气息与活泼的笔致,看见了才华和思想的闪光,看见了一个青年批评家成长和进步的清晰的脚印。
——阿舍散文阅读记》一文里,她这样评价阿舍的散文:“作为一名‘坚硬的呓语者’,她固执而热切地诉说着对生命、对历史、对文明的智慧发见。她的‘坚硬’源于她不同流俗的旷野精神,而她‘呓语者’的自言自语,则在蔼然、谦逊中唤起读者隐秘的心灵体悟,在红尘纷扰中得以谛听生命的轻与重,并重新召唤出我们对世间所有善美的惜重与虔敬。”她用“固执”和“热切”、“蔼然”和“谦逊”来界定阿舍的写作态度,用“谛听”和“召唤”来概括她的写作祈向,都是很准确而切合实际的,显示着她成熟的感受力和判断力。
乌兰其木格的阅读范围和批评视野是开阔的,覆盖了那些重要的文学场域。她不仅研究传统样态的文学,也研究新生形态的文学,诸如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关注女性写作,也关注少数民族文学写作;重视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也重视叙述历史生活的文学;留意当下的如《芈月传》热点文学现象,也留意南翔的《抄家》等非热点的文学作品。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文学,她都有着观察和评价的稳定的角度和尺度。女性意识、生命意识和历史意识,就是她切入文本的稳定角度,也是她考察和分析作品的稳定尺度。
“在网络文学中,女性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完全置换了男性,成为公共空间的核心力量。而且通过戏弄和役使男性,消解了男权历史和性别等级曾经的权威感与紧张感,并因为有效地运用了男女置换的方式,致使文本呈现出戏剧性的冲突和反差,客观上起到了对男权历史解构的作用。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小说虚构出的女主角大多用她们的智慧、谋略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改变了男权社会女性的附属身份和卑微情状,这些描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意义,折射出现代女性的心理期许和成长奋斗历程。”这样的概括和判断,为人们了解“女尊文”和“女强文”,提供了很有启发性的观点。
“向度”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这说明,面对当代文学的文化脱序状态,乌兰其木格特别关注文学写作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高度,重视文学作品的道德意味和伦理状况。她从白先勇的作品里看到了值得积极肯定的“书写向度”——“白先勇以一颗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体恤着他笔下的各色人物,并在佛教的含容博大中寻找到人类的救赎方式和灵魂的安妥之地。白先勇小说的书写向度接通了中国古典文学劝善止恶的精神文脉,彰显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文化姿态。”在解读《星战风暴》的时候,她将重点放在了爱情主题的分析上,在“爱情的发生与流变”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这部作品对“纯爱与传奇”的再造,肯定了它对当代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欲望泛滥、金钱至上的时代氛围里,相信现状可以改变的骷髅精灵在他的作品中重申了爱与善、团结与信赖的力量。他的作品有力地反拨了现实生活功利庸俗的一面,大声地呼唤人际关系的真诚和谐,从而让那些纯洁和美好的观念得以伸张。在《星战风暴》里,作者始终持守着人之为人的底线,讴歌善意的人际情感关系的存留,并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观照。”
“肯定的指向”,致力于发现作品的价值和闪光点,这固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但是,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否定性的指向”。这意味着,批评家要有成熟的“质疑能力”和尖锐的“否定意识”,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和揭示问题的能力,终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作品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知道,即便是肯定和赞扬,也需要经过理性的怀疑和考量,才能避免浮枵不实之弊,才能赋予自己的肯定性评价以事实感和意义感。
“否定性指向”的角度看,乌兰其木格有着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对作品的质疑性解剖方面,她的文学批评多有可圈可点之处。她尖锐地批评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爱情叙事上的失败,认为这部网络点击量高达三百亿次的“玄幻仙侠剧”的内在品质与它的影响力,并不匹配:“无论怎样精心装扮,说到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和剧作不过是一场戴着爱情假面的媚俗舞会。狂欢中的人们犹如埋起头颅的鸵鸟,但真正的疑难却并不会因此而隐匿。”她批评《甄嬛传》,说其中“鲜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些女性呈现出的是人性的褊狭自私与阴险狠毒,是一批迷失自我生命价值、缺乏自主与反思的女奴群体。因此,《甄嬛传》中的女性无论怎样抗争,无论做出何种努力,都一直走不出男权社会的掌控。在一个男性处于主宰地位的时代,作品宣扬和强化的是以女性的服从为特征的两性关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批评当代宁夏回族文学的时候,她也表现出了同样的严肃而尖锐的态度。一方面,在《论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意象书写》一文中,她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当代回族作家在意象书写方面的经验和价值,另一方面,在《论当代宁夏回族文学的书写困境》一文中,她深入而系统地考察了当代宁夏回族文学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它所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乡土书写的浅表化呈现”,“现实生活的镜像化描摹”,“文学思想的封闭保守”。如果说,客观的肯定性批评,意味着赞扬、激励和信心,那么,尖锐的否定性批评,则意味着更严的尺度、更高的期待和更大的愿景。质言之,如果没有否定性指向的文学批评,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和文学环境,就有可能是不正常和不健全的,而文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很难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乌兰其木格将自己的批评文集命名为《喧哗中的谛听》,其用意盖亦深矣,非苟而已也。她用这个书名表达自己的文学态度。面对纷杂的文学,她要求自己学会在安静中谛听和审视,这样,才能听见真实的声音,才能看见文学的真面目;她提醒自己,要保持独立和清醒,不要跟着别人喧哗,不要加入丧失自我的合唱。
她是对的。因为,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思想的深度和批评的有效性,终决定于你能否独立不迁,保持住自己的个性,与那些热闹的坛场保持距离。
只有在安静处,才能听见真的声音。
只有在安静处,才能看见真的世界。
唯安静的心府,能真切地感受一切。
2019年3月12日,北京北新桥
198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作协会员,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宁夏文联全委,宁夏作协理事,江苏省网络文学特聘研究员,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评审专家,江苏省“金键盘”网络文学大赛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网络文学。近些年,在权威期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三十余篇,其中,《论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书写向度》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奖,《论当代回族文学的死亡叙事》获宁夏银川市贺兰山文艺文学评论奖。
/1
/14
·青春·成长 /39
“伊甸园”与阶层“厚障壁” /47
/52
“有情”又“有爱”的温情书写 /59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网络文学的现状及未来愿景 /71
/77
/84
/93
/108
/125
/138
/143
/156
/160
/171
/184
/189
/201
/212
/224
/233
/244
/257
198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作协会员,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宁夏文联全委,宁夏作协理事,江苏省网络文学特聘研究员,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评审专家,江苏省“金键盘”网络文学大赛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网络文学。近些年,在权威期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当代文坛》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三十余篇,其中,《论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书写向度》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奖,《论当代回族文学的死亡叙事》获宁夏银川市贺兰山文艺文学评论奖。
论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书写
·甄嬛传》《梦回大清》等成为现象级作品。因不满女性在历史中的长期缺席和男尊女卑性别秩序的设定,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书写通过“穿越”的叙事策略和天马行空的飞扬想象,致力于男权历史的解构、女性王国的虚构及母性家谱的建构。从而赋予女性浮出历史地表的合法权利,彰显出女性企图进入历史和获得历史的热切诉求。
一、传统历史的解构
“羽翼信史”的叙事准则。在对家国天下兴衰荣辱的描述中,追求气魄恢宏的史诗巨著。但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则必须面对没有历史的尴尬。在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统历史题材作品中,女性或为被遮蔽的存在,或为水性杨花的祸源。漫长的封建时代,男权文化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彼时的女性尚未浮出历史地表,更不可能在文学世界中得到公正客观地呈现。
20世纪初期,西方女权思想经由马君武等人的译介进入中国,一时间“男女平等”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响彻华夏。此时,女性的解放不再局限于思想学理范畴,而是含纳了实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政治与时代的双重召唤下,秋瑾、吕碧城等时代新女性应时迎世而出。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热情的鼓吹者,她们勇敢地突破了闺阁的拘囿,走向时代的广场中心。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她们用大量的杂文和诗歌写作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将女性解放纳入救亡图存的宏大语境中。
“女国民”的资格。此后,这种女性叙事路径被解放区的丁玲和“十七年”的杨沫所承继。在这些女作家建构的文学世界中,男性不再是重要的中心人物,而是逐渐发出了独属于女性的心音体感。女性作为力量的一级,通过男性导师的启蒙与引领获取到进入历史的权利。此时,女性作家以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完成了对历史极富浪漫化的想象。
“新历史”书写蔚然成风后,女性书写者开始表现出对“女国民”形象的质疑与解构。作家们逐渐意识到20世纪初“男女平权”的倡扬只是启蒙运动再造国家的应急策略。真实的女性境遇,真切的女性心理及真正的女性历史依然处于喑哑的情状。因此,历史非但不能庇护遭到曲解的女性,反而与男权合谋成为巨型异己力量。无论是铁凝的《玫瑰门》,还是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些作品在对女性境遇的切肤体恤中都表现出进入历史的艰难。争权夺利而又遍布残酷的血腥历史里没有女性的生存空间,更不可能为健全女性的精神确立提供生长的环境。她们的偶尔在场,或为男性主人公的情爱陪衬,或被男权文化强势蚕食。历史本身便是女性存在的深渊镜像。此时的女作家们勘破了既往历史在男权文化掌控下对“女国民”的蛊惑和利用。面对历史,女作家们悲悼着自身力量的微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感。在大历史的坐标中,女性的边缘位置如此固定,以至于留给女作家的除了在作品中叹息感伤之外似乎别无出路。
“修辞想象”,那么历史就不应该独属于男性,而是平等地赋予每个试图叙述和理解它的个体。于是,男权历史的颠覆和女性历史的建构就具有了某种不证自明的合法性。
“这一个”——潘金莲在作者笔下被描述成既有美貌才华,又具备独立自主意识的美好女性;而奕杉的《梦为蝴蝶也寻花》则让现代社会的女性带着情感的伤痛穿越附体在颇具争议性的鱼玄机身上,虽然身处封闭保守的封建社会里,却依然不能掩盖鱼玄机特立独行的个性风采和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穿越”叙事策略,瓦解了男权历史的“正统”叙事,对传统的历史认知方式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和荒诞化的反讽。在这里,女性作者试图通过女性与男性两种叙事视角的比较,来完成对男权意识的解构——这样的解构不仅指向性别,更指向历史。基于此,在网络文学的女性历史写作中,“‘穿越’显然已经不能被仅仅视为叙事手段,而更多成为一种企图打破现有时空秩序的、与现有的历史小说观念格格不入的另类历史文化;其作者、受众以及故事内核也越来越‘女性化’”①,女性作者笔下的穿越文学试图呈现出一个被正史所剔除、被宏大叙事所屈抑的女性历史。
“架空小说”。主人公穿越后面临的世界并不是历史上实有的,而是一个架空和幻想的国度。这些小说“借着一幻想国度的建立或消失,科幻小说作家寄托他们逃避、改造或批判现实世界的块垒,实验各种科学及政教措施”②。这些作品贯注着作者感时忧国的历史意识,彰显出晚清文人对国家民族坚定的自信与期许。
“穿越”的叙事并不仅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游戏之举,而是时代女性们利用幻想构建起的诗意桃花源,用以抵御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缺失和事业的挫败。
“四大穿越奇书”的《末世朱颜》《木槿花西月锦绣》《迷途》《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皆以男女主人公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主人公在追求美好爱情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比如《木槿花西月锦绣》中的木槿不过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但她没有遵从古代男子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而是在精神契合的基础上寻求两性平等的婚恋模式。
“庙堂政治”,以戏仿历史的方式解构了男性为主导的神圣历史,以感性的体验和个人情爱的狂欢化叙事回避了历史哲学的审美诠释。但女性的抗争和觉醒仅止于在婚恋欲望层面,穿越小说的作者没有站在历史的纵深处去审视性别政治的根本缺憾,而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她们书写的意图不过是暂时出离生活的黄粱美梦。这样的梦,与心灵有关,与理性辨别和历史真实无关。
二、女性历史的虚构
“新历史主义”女性书写探寻的是渐进式的性别觉醒之路,那么网络文学中女性历史书写中的“女尊文”与“女权文”则表露出狂飙突进式的性别革命意图。在这类小说中,写作者将女性定位为历史的核心形象,这些女性在虚构的历史中披荆斩棘,她们不再是寻求男性保护的贤妻良母,而是冲破闺阁的狭小天地,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用不亚于甚至优于男性的智慧和才干去开创基业或引领民众。在历史的坐标中,她们不再需要男性的启蒙和许可,而是带着强者的自信介入历史,成为至高无上的统领者。令她们沾沾自喜的也不再是获救感,而是救世感和创世感的“天赋人权”。
“女尊文”和“女强文”的新异之处是颠覆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女性作家在对旧的父权伦理和性别秩序感到幻灭之后,重新界定了性别秩序和女性的历史地位。为此,网络文学的女作者煞费苦心地虚构出女尊男卑的乌托邦王国。在这个女性当家做主的理想国中,女性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来去自如。社会公共空间里,在类似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下,这些女性形象有的是国家的统治者——当然这些女性的权势地位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天降重任的她们不仅要有出众的智谋才略,还要具备随时化解政治危机的能力(《美男十二宫》);有的则如花木兰一般通过女扮男装的方式成为沙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中豪杰(《凤城飞帅》);有的在乱世纷争中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决胜于千里,后使国家四海清平(《少男丞相世外客》);更有许多女性怀抱改写国家历史的胸襟抱负,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她们实行了一系列国富民强的变革之法。如开埠通商、兴办学堂、延揽人才等(《凤穿残汉》);或者拥有卓绝的商业才能和果决的执行力,成为商业领域的时代弄潮儿(《绾青丝》)。
由此可见,在网络文学中,女性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完全置换了男性,成为公共空间的核心力量。而且通过戏弄和役使男性,消解了男权历史和性别等级曾经的权威感与紧张感,并因为有效地运用了男女置换的方式,致使文本呈现出戏剧性的冲突和反差,客观上起到了对男权历史解构的作用。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小说虚构出的女主角大多用她们的智慧、谋略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改变了男权社会女性的附属身份和卑微情状,这些描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意义,折射出现代女性的心理期许和成长奋斗历程。
“报复性”和“戏谑化”书写,从而明白无误地传达出男性的卑微地位及女性在情感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掌控地位。
“女尊文”与“女权文”在两性情感关系中,与男性作家一样强调“颜值”的重要。譬如男性如要获得杰出女性的情爱,容貌的优劣成为首要的考量标准。在这类颇为另类和激进的网络文学中,男女两性不论从外貌还是内在心理层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女人置换为男人,而男人则被置换为女人;或者说是女人男性化与男人女性化。女性大都风流倜傥或强悍豪壮,她们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不断地邂逅到令人心动的美男子,而男性则重视外表和德行的修为。
“将男性当作纯粹的审美物,或欲望化的客体。男人沦为被使用、被观赏、被看的‘物’。女性作者和读者可以毫不羞怯地把他们作为美和欲望的观看对象”①。瑞珠的男宠“因为被瑞珠抬着脸看得久了,那张瘦瘦的脸上就慢慢透出一层淡淡的红,在红烛掩映下倒也出了几分我见犹怜的风韵”①。除此之外,在诸如《鸳缘》《阴阳错》《爱江山更爱美男》《君韵》《一曲醉心》《姑息养夫》《女权天下》等小说中,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场景与情节。男性的伟岸和阳刚之气被柔顺和俊美所取代,女性从阴柔姣美转变为阳性十足。在情爱关系模式里,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历史书写也多从女性视角出发,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