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力语要初续(十力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十力语要初续(十力丛书)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1.7 4.4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十力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0858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6914603

上书时间2024-12-20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卷头语

       及门诸子旧辑有《十力语要》四卷,三十六年鄂省印一千部。昨年栖止杭州,次女仲光又辑《语要初续》一卷。余已衰年,而际明夷之运,怀老聃绝学之忧,有罗什哀鸾之感,间不得已而有语,其谁肯闻之而不拒?奚以存为?客曰:先生语语自真实心中流出,不俟解于人而人其能亡失此心乎?姑存之以有待可也。余笑颔之。己丑一月十五日漆园老人识。



导语摘要

     《十力语要初续》乃《十力语要》的续编,仍沿用《十力语要》旧例,辑录书札、论文、杂文等总计四十二篇,是了解熊十力学术思想和生平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基本上反映出抗战胜利之后至1949年之间,熊十力在北平、杭州、广州等地的学术活动与主要思想,其中一个主题是围绕《新唯识论》作出阐释和发挥,提要钩玄,解疑答惑。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目录

题记
 卷头语
 与人谈易
 答杜生
 略谈新论要旨(答牟宗三)
 与美国柏特教授
 与人论关尹与老子
 纪念北京大学五十年并为林宰平祝嘏
 答王星贤
 答徐见心
 答某生
 答某生
 答徐令宣
 答牟宗三
 答郦君
 与池际安
 命仲女承二姓记
 与次女仲光
 漆园记
 与友人
 答仲光
 与王伯尹
 与朱生
 答敖均生
 仲光记
 答谢幼伟
 答徐复观
 答某生
 仲光记
 新论平章儒佛诸大问题之申述(黄艮庸答子琴)
 与冯君谈佛家种子义
 与林宰平
 仲光记
 与友人
 与某生
 与李生
 与友人
 与林宰平
 与林宰平
 仲光记
 仲光记语
 仲光记语之二
 答唐生
 答杨钧
附:困学记熊池生仲光撰
 自序
 成论四大要领
 主宰义
 五蕴与八识及种子义
 法相宗种子义
 阅张稷若学案
 邵子观物
 读胡石庄学案
 赖耶与下意识
 种子古义与无着世亲唯识义
 先儒禅境
 郭善邻
 陈白沙先生纪念
 释显扬论法与法空俱非有无



内容摘要

     《十力语要初续》乃《十力语要》的续编,仍沿用《十力语要》旧例,辑录书札、论文、杂文等总计四十二篇,是了解熊十力学术思想和生平的极其重要的文献。基本上反映出抗战胜利之后至1949年之间,熊十力在北平、杭州、广州等地的学术活动与主要思想,其中一个主题是围绕《新唯识论》作出阐释和发挥,提要钩玄,解疑答惑。



主编推荐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精彩内容

      与人谈易

      吾少误革命,未尝学问。三十左右,感世变益剧,哀思人类,乃复深穷万化之原,默识生人之性,究观万物之变。盖常博考华梵先哲玄文。而一归于己之所实参冥会,虽复学无常师,而大旨卒与儒家为近。平生学在《新论》,推原《大易》,陶甄百氏,所以挽耽空溺寂之颓流者,用意尤深也。儒学有六经而《易》为其原,汉儒相传如此。窃玩《易》之蕴,盖深于数理,夫数立于虚而相待相含以成变。《易》每卦三爻,由初而二而三,然则初于何而著?其有始乎、无始乎?曰初所由始,不可致诘,其冲虚无朕,而《易》之所谓太极者乎?言冲虚,则与空虚异。空虚即无有,冲虚非无有也,但以无形无相而名冲虚耳。太极本无定在,无在而无不在。然群爻皆太极之显,即群爻统体一太极,一爻各具一太极也。盖太极冲虚而含万有,此中含者,言其潜具种种可能。则初于此始,故曰数立于虚。有初则有二,有二即有三,自斯以往而万有不齐之数,不可胜穷,要皆不越奇偶二数之变。《易》以《乾》《坤》为万变之基数。乾阳,奇数也;坤阴,偶数也。三百八十四爻,皆奇偶二数之变动为之。故《系传》曰“《乾》《坤》,《易》之门”,言其为万物之所从出。奇偶二数相待而亦互相含,举奇数即有偶数,举偶数已有奇数,故是互相含,非可截然离异。由奇偶演为众多数,悉循相待互含之则,故曰相待相含以成变也。大哉互含义!一微尘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入一微尘,此乃实理,非故作玄谈,以是观物而众妙之门可睹矣。互含故无尽,数之演至于零,极于无穷小,明无尽也,六十四卦终于《未济》以此;使《易》以《既济》终,则大化有止境,是尽也。推此义也,衰者盛之胎,相含故。死者生之始。自大化言,无死即无生。庄生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彻了语。吾侪丁衰世,哀而不伤可也。《易》道广大悉备,其于数理尤深。吾平生不通数学,深以为憾。今年力就衰,无复可言;唯于《大易》潜玩数理,虽少所获,而已有深味。向者国人盛称英儒罗素氏数理哲学,余览时贤译述及从人询其概略,似不外解析关系,其于万化大原盖全不涉及。《易》之数理,上穷化源而下详物理人事,其以爻变明事物由互相关联而有,亦复变动不居,精诣绝伦!惜乎今之学子以其为吾数千年前旧物,莫有措意!上哲证真之言,无时空之限,学者宜知。吾国数学发达早,其所造当不浅。秦政一统,民各锢于穷乡僻壤,无向时列国交通与竞争之益,百家之学日以废绝,数学典籍高深者,想秦汉之际已无人传习,而散亡殆尽矣。古代数学重大发明,究有几许?今日已不可详。昔人有言,八卦与《九章》相表里,故治《易》者须通数。然精数学者又不必长于搜玄以穷性命之蕴也。

      略谈新论要旨(答牟宗三)

     《新论》《新唯识论》之省称。一书,不得已而作,未堪忽略。中国自秦政夷六国而为郡县、定帝制之局,思想界自是始凝滞。参考《读经示要》第二讲。典午胡祸至惨,印度佛教乘机侵入,中国人失其固有也久矣。两宋诸大师奋起,始提出尧舜至孔孟之道统,令人自求心性之地,于是始知有数千年道统之传而不惑于出世之教,又皆知中夏之贵于夷狄、人道之远于禽兽,此两宋诸大师之功也。然其道嫌不广,敬慎于人伦日用之际甚是,而过于拘束便非。其流则模拟前贤行迹,循途守辙,甚少开拓气象。
      逮有明阳明先生兴,始揭出良知,令人掘发其内在无尽宝藏一直扩充去,自本自根,自信自肯,自发自辟,大洒脱,大自由,可谓理性大解放时期。理性即是良知之发用。程朱未竟之功,至阳明而始著,此阳明之伟大也。然阳明说《大学》格物,力反朱子,其工夫毕竟偏重向里,而外扩终嫌不足。晚明王、顾、颜、黄诸子兴,始有补救之绩,值国亡而遽斩其绪。
      今当衰危之运,欧化侵凌,吾固有精神荡然泯绝,人习于自卑、自暴、自弃,一切向外剽窃而无以自树。《新论》固不得不出。是书广大悉备,略言其要:  一、 归本性智,仍申阳明之旨,但阳明究是二氏之成分过多,故其后学走入狂禅去。《新论》谈本体,则于空寂而识生化之神,于虚静而见刚健之德,此其融二氏于《大易》而扶造化之藏、立斯人之极也。若只言生化与刚健,恐如西洋生命论者,其言生之冲动与佛家唯识宗说赖耶生相恒转如暴流、直认取习气为生源者,同一错误。赖耶生相,参考《佛家名相通释》。若如东方释与道之只证寂静,却不悟本体元是寂而生生、静而健动,却不悟,至此为句。则将溺寂滞静而有反人生之倾向,如佛。至少亦流于颓靡。如老庄之下流。《新论》所资至博,非拘于某一家派之见。所证会独深远,其视阳明不免杂二氏者,根柢迥异。夫寂者,无昏扰义,非枯寂之寂。故寂而生生也;静者,无嚣乱义,非如物体静止之谓。故静而健动也。是故达天德而立人极者,莫如《新论》。天者,本体之目,非谓神帝;德者,德性及德用。天德,谓本体具无量德,而寂静与生化或刚健等德,则举要言之耳。佛老只见为寂静而未证生生不息之健,则非深达天德之全也,宋明儒以主静立人极,犹近二氏。人道继天,继天,谓实现本体之德用。在继其生生不息之健、富有日新而不已也,若止于守静趣寂,人道其将穷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