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7.7 3.8折 ¥ 4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吴丹 译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5456196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25236073
上书时间2024-12-19
·(Alfred Adler
章 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的三种关系
生活的意义
童年境遇的影响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思维与身体
思维和身体的交互关系
思维的作用
思维和身体的不同特征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优越感目标
第四章 早期记忆
个性表达与个体记忆
早期记忆的重要性
早期记忆的案例
第五章 梦
旧式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派梦的解析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解析
梦的来源
梦境分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合作中决不能有偏爱
排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的变革
教师的任务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遗传及天赋的谬论
孩子的个性发展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八章 青春期
青春期的意义
面对挑战
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童年生活影响人生态度
犯罪性格的构成
犯罪案例
体罚无效
罪犯的形成过程
合作的重要性
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第十章 职业
职业问题
早期培养
个体与天才
解决之道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群体
相互合作
宗教、政治以及社会生活
精神障碍
社会兴趣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爱情与婚姻的意义
平等的合作关系
亲密关系的教育
婚姻对孩子的影响
婚姻的问题
爱情、婚姻与幸福
解决婚姻问题依靠工作、兴趣和合作
婚姻不是个人问题的解决方式
·(Alfred Adler
章 生活的意义
童年境遇的影响
从童年的早期阶段开始,我们便能发现人类对这种“生活的意义”的无意识摸索。即便是婴儿,也在努力评估自己的力量以及自身在周遭整体生活中的分量。儿童在五岁多,快进入六岁的时候会形成一套统一透明的行为模式,解决问题与挑战的个人风格。他们对能够从世界与自身获取什么已经形成了深刻且永久的固定概念。从此刻起,他将用一套稳定的统觉策略(Scheme of apperception)来看待世界:经验在被接受之前已经被理解,这种理解通常会呼应生活被赋予的原始意义。即便这个意义被严重误解,即便解决问题与挑战的方法不断将我们置于不幸和痛苦之中,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它。只有重新考虑做出错误理解的情形,找出错误并对统觉策略进行修正,人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当中的错误才能得以改正。也许,在极少数情况下,个体会由于无法承受错误的解决方法所带来的后果而修正他赋予生活的意义,并且他自己能够成功实现改变。但是,如果不是某些社会压力,或者说,如果不是发现自己一意孤行将会走投无路的话,他是不会改变的。大多数情况下,解决方法好在他人的协助下完成修正,这个人在了解这些意义方面接受过训练,他能够帮助个体发现初的错误,提出一种更合适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理解童年境遇的不同角度做一个简单描述。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可以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一个有过不幸经历的人不会纠结于这些经历,除非它们向他表明,为了未来的发展,某些事可以得到补救。他会想:“我们必须努力除去这些不愉快的经历,确保我们的后代得到更好的对待。”另外一种人会觉得:“生活太不公平了。其他人永远得到好的。如果世界待我如此,我为什么要待它好呢?”一些父母在提起自己的孩子时体现出了同样的思维:“我小时候过得也很苦,不照样挺过来了。他们凭什么就不行呢?”第三种人则认为:“由于我的不幸童年,我做的一切事都应该被原谅。”这三种人的行动清楚体现了他们的理解,除非改变自己的理解,否则他们绝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个体心理学在此突破了决定论的理论精神,任何经历都无法构成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不会从自身经历的震撼即所谓的创伤中受折磨,但是我们会从中提炼出符合我们目标的东西。我们是由我们自己赋予自身经历的意义决定的,而当我们将某些特殊经历视作未来人生的基础时,其中通常都会包含着某种错误。意义不是由生活中的情状决定的,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对这些情状赋予的意义来决定我们自己。
然而,童年的某些情况经常会让人对生活赋予一种严重错误的意义,大多数失败者便由身处这些情况中的儿童发展而来。首先,我们必须假设这些儿童身体上存在缺陷,婴儿时期体弱多病。这些儿童自身的负担过于沉重,他们很难想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除非他们身边有个人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自身吸引到别处,让他们对别人产生兴趣,否则,他们可能只关注自己的感觉。之后,将自己与周遭人进行比较,他们会变得沮丧。在我们当代的文明中,甚至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类的怜悯、嘲笑或避讳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所有这些情形都可能让他们与他人隔绝、只关注自己,丧失了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希望,认为自己被世界羞辱。
第二种情况是被溺爱的孩子大多会对生活的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被溺爱的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他以为自己的心愿如同圣旨一般。他毫不费力就能身居显要的位置,他会逐渐觉得这种显要的位置是他与生俱来的权利。结果就是,当他碰到自己不是关注的焦点、其他人不把他的感受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的情况时,他就会变得不知所措,觉得世界辜负了他。一直以来,他受到的教育都是索取,而非给予。除此之外,他没有学过处理问题的其他方法。其他人一直对他唯命是从,导致他失去了独立人格,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干。之前,他只对自己感兴趣,从不了解与他人合作的作用和必要性。当他碰到困难时,也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对他人提出需求。似乎对他而言,如果他能重返显要的位置,如果他能迫使别人意识到他有多与众不同,他应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这样,他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第三种会轻易犯错的情形是被忽视的孩子的情形。这种孩子从来都不知道友爱与合作是什么,他编造了一种对人生的理解,其中不包括这些友善的力量。当这个孩子面临生活中的难题时,他会放大自己的困难,低估自己在他人的帮助与善意之下解决困难的能力。他觉得社会对他是冷漠的,他也认为社会将一直都是冷漠的。特别是,他将不会明白,自己对他人有用的行动会为他赢得喜爱与尊严。因而他会变得怀疑他人,且无法相信自己。确实,没有一种体验能够取代冷漠的情感。对一位母亲来说,她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她的孩子获得能够相信他人的能力,接着,她必须扩大这种信任的感觉,直到它将孩子生活的其余环境包含在内。如果她在环节——获得孩子的兴趣、喜爱与合作意愿,就失败了的话,孩子将很难对社会产生兴趣,对同伴产生情谊。每个人都有能力对他人产生兴趣,但是这种能力必须要经过培训和练习,否则将无法顺利发展。
以上这三种情形——器官缺陷、被溺爱和被忽视,容易让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陷入这三种情形的儿童几乎都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修正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必须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懂得更好的生活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这些事情,其实是指,如果我们对他们真正感兴趣,并且往这个方向训练他们,那么我们便能够从他们做的一切事情中看出他们的意图。梦和联想可能会很有用:梦中的个性与清醒时候的个性是一样的,但是在梦境中,社会需求的压力不会那么尖锐,反映出的个性也少了些许戒备和掩饰。然而,要想快速理解个体赋予其自身及生活的意义,的帮助便是通过个体的记忆。每一份记忆,无论个体觉得它多么微不足道,都代表了他难以忘怀的东西。它的难忘之处在于它代表了个体所描绘的一种生活,它似乎在对他说“这是你必须期望得到的”,或是“这是你必须避免的”,或是“这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经历久久存在于记忆之中,并被用来使生活的意义具象化,与这一事实相比,经历本身却并没有那么重要。
童年早期的记忆尤其有用,它们能够表明个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存在已久,还能给出个体首次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的情形。早期的记忆如此重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对个体及其所处情形的基本估测便包含于其中,这是他对各种形象的初步估计,是首个能或多或少代表他自己的完整标志以及别人对他的需求。其次,这是他的主观出发点,是他为自己所书写的自传的开篇。因此,我们经常能够从中发现,他觉得自己弱小和不足的地方,与他认为代表强大和安全的理想目标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个体认定的初记忆是否真的是他能记得的件事,甚至它是否是真实事件的记忆,这一点对心理学的目标而言,无关紧要。记忆的重要性仅在于它们被“认为/代表”的东西,在于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在于它们代表了当下与未来的生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