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52.3 7.5折 69.8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席跃良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918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25218869

上书时间2024-12-19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转型发展的今天,为满足各地院校、师生在教材使用中的实际需求,为使本教材的内容和含量更新颖、更紧密地贴近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脉搏,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增设艺术学科门类、*新颁布的专业目录——艺术设计专业升格为“设计学”一级学科的精神,拟对本书进行梳理与再版。再版中,对原书做出了如下修订。

(1) 按照*专业目录规范,将“艺术设计”调整为“设计”和“设计学”。正像我们亲身经历的:20世纪90年代将“工业设计”调整为“艺术设计”一样,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线的实际需要。

(2) 为使本书知识结构更具先进性、科学性、经典性等特色,除了相关内容与当代学科前沿语境保持一致外,在书中相关章节内增加了与“信息化设计”“互联网 现代设计”及“新媒体设计”方面的一些切切实实的教学内容,对一些重复叙述、观念需转型之处进行了删改、兼并和凝炼,调整修改内容近三分之一。

(3) 全书除经典性、历史性、代表性方面较难变动的插图外,对三分之二的图片和案例做了更新,是从国内外资料、各地院校师生优秀范作中选取的(图片佚名者,因一时无法查找,在此致歉)。

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创作思维活动的过程。它可以使人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种创新,不断突破先前的惯性思维定式,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高人一筹的设计方式。设计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社会生活源源不断地触发人们的设计灵感,这些灵感经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语言表达出来。因而,人们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设计将意念转变成有形的现实空间。

设计满足了人们审美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诸如环境、服装、产品、网络、家具、广告、招贴、影视、书籍装帧、三维动画等。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是要让大众欣赏继而接受并认同,因为归根到底设计作品是要给人看、给人用的,要有审美和使用价值才有意义,因而故弄玄虚的创意设计是无意义的。设计这门艺术,与生俱来地负载着特有的美学规律,与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规律的事物一样,美学的规律深奥博大,并与各门学科相互渗透,不是个体行为。设计师也只是运用自己对美学规律的“一孔之见”进行设计,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够完美。设计作品不仅仅是让一部分人使用与鉴赏,生活中更多地讲究适用加美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就会成为一位受广大消费者拥戴的设计师。

设计作为以艺术学和工程技术学相结合为基础的体系,不同于技术设计 (机械和电气设计 ),技术设计旨在解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涵盖内部功能、结构、原理、组装等技术因素;设计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还侧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涉及设计品的外观造型、形体布局、操纵安排、饰面效果、色彩调配等艺术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设计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如有的时装设计师所说,他设计的不是女装,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态、情感和生活风格。因此,虽然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但间接设计人的行为和观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设计师的真正目的。设计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它又在设计某种文化类型,设计师通过设计可以改变文化价值。设计是艺术和科技、经济、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当我们悄然进入 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大数据 创新设计”时代时,随着这种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全面改观,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内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教育的内涵、方法、学科专业设置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学学科专业的设置及构架正在朝着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新途径和新方向发展。本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设计学科规划教材系列之一,正是为融入这一大时代的“大设计”理想,为满足“设计概论”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

本书再版,是在版构架基础上进行的。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设计领域、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设计实践教学的规律,突出设计学科各专业与高等学校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导学生提高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全书共 8章,内容为:设计的原理、设计的特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古代的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设计的主体,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设计的教学趋向;了解国内外设计的实践、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设计学科各专业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能熟练地配用、选用设计技能和相关器材;遵循设计—制作—施工等不同阶段、层次工艺技术的特殊规律,规范实践和指导专业设计;熟练地掌握设计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过程。

在本书的再版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上海杉达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编委会的悉心指导,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诸多帮助,以及相关任课教师及许多同学的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迫,对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设计形态的探索正处在进行时,理论的思辨与归纳尚在探索之中,加之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创作思维活动的过程。它可以使人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种创新,不断突破先前的惯性思维定式,创造出一种新颖的、高人一筹的设计方式。设计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社会生活源源不断地触发人们的设计灵感,这些灵感经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语言表达出来。因而,人们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设计将意念转变成有形的现实空间。

艺术设计满足了人们审美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诸如环境、服装、产品、家具、广告、招贴、网页、书籍装帧、三维动画……艺术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是要让大众欣赏继而接受并认同,因为归根到底设计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给别人用的,要有审美和使用价值才有意义,因而故弄玄虚的创意设计是无意义的。设计这门艺术,与生俱来地负载着特有的美学规律,与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规律的事物一样,美学的规律深奥博大,并与各门学科相互渗透,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设计师也只是运用自己对美学规律的“一孔之见”进行设计,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够完美。设计作品不仅仅是让一部分人使用与鉴赏,生活中更多地要讲究适用加美观,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就会成为一位受广大消费者拥戴的设计师。

20世纪初我国引进了西方设计的理念,虽然那时没有使用“设计”或“艺术设计”这样的术语,然而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的教育实践一直持续发展着。当然,相当长时间内是局限在“工艺美术”“工艺装饰”“民间工艺”和“美工”这么一个不大的范围内,甚至在“艺术”的眼光下,把设计看成一门“匠气”“俗气”的“手艺”。改革开放后,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许多工科与艺术院校陆续创办了“工业设计”专业;90年代又纷纷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设计迅速融入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轨道中,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产业。

艺术设计作为以艺术学与工程技术学结合为基础的体系,不同于技术设计(机械和电气设计)。技术设计旨在解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涵盖内部功能、结构、原理、组装等技术因素;艺术设计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还侧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涉及设计品的外观造型、形体布局、操纵安排、饰面效果、色彩调配等艺术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设计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如有的时装设计师所说,他设计的不是女装,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态、情感和生活风格。因此,虽然艺术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但间接设计中人的行为和观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设计师的真正目的。设计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它又在设计某种文化类型,设计师通过设计可以改变文化价值。艺术设计是艺术和科技、经济、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当我们悄然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全面改观,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内涵、方法、专业设置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专业的设置及构架应寻找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设计教育规模却是全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700~800所。但设计在我国仍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它不仅要发展和巩固已有的成果,而且要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院校之间雷同的学科体系、雷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扩展和延伸新的专业方向。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目前设计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给中国设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与世界设计教育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系列之一,为解决这类问题,同时也为满足“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

本书系统讲述了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设计领域、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设计实践教学的规律,突出设计专业方向与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导学生提高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共分8章,分别对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艺术设计的特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古代的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的主体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本书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艺术设计的教学趋向;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实践、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各门类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能熟练地配用、选用设计技能和相关器材;遵循设计—制作—施工等不同阶段、层次工艺技术的特殊规律,规范实践和指导专业设计;熟练地掌握设计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过程。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杉达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编委会的悉心指导,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诸多帮助,同时还得到了相关任课教师及许多同学的具体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导语摘要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是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之一,2017年完成的再版,是为满足“设计概论 ”教学*线的实际需要,在*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作者课堂经验与教改成果而编写的。《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系统地研究并介绍了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设计领域、设计方法和设计师职责等相关理论课题,全面指导学生提高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共 8章,从设计的原理、设计的特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古代的设计、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版)》既可作为高等艺术与设计院校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主教材,也可作为艺术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艺术设计的原理 1


学习要点及目标  2


核心概念  2


引导案例  2


1.1 艺术设计概述  4


1.1.1 艺术设计的含义  4


1.1.2 设计的本质  5


1.2 设计学学科的确立  8


1.2.1 设计学学科的方向  8


1.2.2 设计学科的史论研究  11


1.2.3 设计学的学科框架  15


1.3 设计与形态  16


1.3.1 现实形态  16


1.3.2 仿生形态  18


1.3.3 抽象形态  20


思考练习题  24


第2章 艺术设计的特征 25


学习要点及目标  26


核心概念  26


引导案例  26


2.1 设计与文化  27


2.1.1 设计文化的内涵  27


2.1.2 设计文化与生活方式  29


2.1.3 设计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整合  31


2.2 设计与经济  32


2.2.1 设计与市场  33


2.2.2 设计创造市场  34


2.3 设计与科学技术  36


2.3.1 科技发展推进现代设计  36


2.3.2 现代设计得益于材料革新  39


2.3.3 现代设计仰仗于技术进步  41


2.4 设计与艺术  43


2.4.1 设计是不是艺术的问题  43


2.4.2 设计美的因素与形式  46


2.4.3 设计的审美价值及评价  51


思考练习题  54


第3章 视觉传达设计 .55


学习要点及目标  56


核心概念  56


引导案例  56


3.1 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57


3.1.1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57


3.1.2 视觉流程的形成与建立  58


3.1.3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  61


3.2 视觉传达设计的要素  62


3.2.1 文字  62


3.2.2 图像  64


3.2.3 色彩  67


3.3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69


3.3.1 文字设计  69


3.3.2 标识设计  72


3.3.3 广告设计  76


3.3.4 包装设计  82


3.3.5 CI形象设计  86


3.3.6 版式设计  89


3.3.7 书籍装帧设计  92


3.3.8 展示设计  98


3.3.9 新媒体设计  99


思考练习题  108


第4章 产品设计 109


学习要点及目标  110


核心概念  110


引导案例  110


4.1 产品设计的特征 111


4.1.1 产品设计的概念 .111


4.1.2 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113


4.1.3 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116


4.2 产品设计的分类  121


4.2.1 工业产品设计  121


4.2.2 手工艺产品设计  135


4.3 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向  142


4.3.1 信息化与大数据  143


4.3.2 人工智能与高新技术  144


4.3.3 低碳环保与绿色设计  146


4.3.4 人性化与情感产品设计  147


4.3.5 以仿生驱动设计灵感  152


4.3.6 品牌与符号化设计  154


思考练习题  157


第5章 环境设计 159


学习要点及目标  160


核心概念  160


引导案例  160


5.1 环境设计的原理  161


5.1.1 环境设计的含义  161


5.1.2 环境设计的目标  164


5.1.3 环境设计的空间体系  165


5.2 环境设计的特征  167


5.2.1 环境设计的综合性特征  167


5.2.2 环境设计的文化内涵  168


5.2.3 环境设计的形式特征  169


5.2.4 环境空间的动态活力  171


5.3 环境设计的领域  172


5.3.1 城市规划设计  172


5.3.2 建筑环境设计  178


5.3.3 室内环境设计  184


5.3.4 园林景观设计  188


5.3.5 公共艺术设计  193


思考练习题  201


第6章 古代的艺术设计 203


学习要点及目标  204


核心概念  204


引导案例  204


6.1 古代设计的源流  205


6.1.1 原始时代设计的萌芽  206


6.1.2 上古时代的手工艺设计  208


6.1.3 上古时代文字的雏形  211


6.2 中国的古代设计  213


6.2.1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  213


6.2.2 中国古代的产品设计  222


6.2.3 中国古代的视觉传达设计  232


6.3 西方的古代设计  237


6.3.1 古典时期的设计经典  238


6.3.2 封建中世纪的宗教艺术  245


6.3.3 以文艺复兴为轴心的古典设计  248


思考练习题  255


第7章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257


学习要点及目标  258


核心概念  258


引导案例  258


7.1 现代设计的萌芽  259


7.1.1 工业革命的发生  259


7.1.2 工艺美术运动  261


7.1.3 新艺术运动  262


7.1.4 芝加哥建筑学派  264


7.1.5 德意志制造同盟  266


7.2 现代主义与现代设计  268


7.2.1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268


7.2.2 包豪斯与现代主义  274


7.2.3 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  276


7.3 现代设计的新发展  278


7.3.1 大战后的现代设计  278


7.3.2 欧、日、美的现代设计  282


7.3.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设计  289


7.3.4 中国的当代设计  297


思考练习题  307


第8章 艺术设计的主体 309


学习要点及目标  310


核心概念  310


引导案例  310


8.1 设计师的使命  311


8.1.1 设计师产生的沿革及其担当  311


8.1.2 职业设计师和当代设计师  314


8.1.3 现代设计师的职责  317


8.2 现代设计师的素养  322


8.2.1 现代设计师的素质  322


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