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系志·浙江卷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47
7.4折
¥
1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麻万诸,章明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4578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25125087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
导语摘要
《中国土系志浙江卷》分上、下二篇。上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土壤的成土环境、主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研究的历史、主要土壤类型的诊断依据与标准以及土族和土系鉴定与划分的方法及土系记录的规范。下篇从各土系的高级分类单元归属、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及代表性单个土体等方面对浙江省新建立的144个土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应用,书后以附录方式提供了浙江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作者简介
`
目录
目 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前言
前言
上篇 总论
第1章 区域概况与成土因素 3
1.1 区域概况 3
1.2 成土因素 4
1.2.1 地形因素 4
1.2.2 气候因素 7
1.2.3 植被因素 9
1.2.4 母质因素 10
1.2.5 时间因素 15
1.2.6 人类活动 15
第2章 主要成土过程与诊断特征 16
2.1 主要成土过程 16
2.1.1 有机质聚积过程 16
2.1.2 脱硅富铁铝过程 16
2.1.3 盐积与脱盐过程 17
2.1.4 钙积与脱钙过程 17
2.1.5 黏化过程 17
2.1.6 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 18
2.1.7 耕作熟化过程 18
2.2 诊断层 19
2.2.1 暗沃表层 20
2.2.2 暗瘠表层 21
2.2.3 淡薄表层 21
2.2.4 堆垫表层和堆垫现象 21
2.2.5 肥熟表层与肥熟现象 21
2.2.6 耕作淀积层与耕作淀积现象 22
2.2.7 水耕表层与水耕氧化还原层 22
2.2.8 漂白层 22
2.2.9 雏形层 23
2.2.10 低活性富铁层 23
2.2.11 聚铁网纹层 23
2.2.12 黏化层 23
2.2.13 盐积层与盐积现象 23
2.3 诊断特性 24
2.3.1 岩性特征 24
2.3.2 石质接触面与准石质接触面 24
2.3.3 土壤水分状况 24
2.3.4 潜育特征与潜育现象 24
2.3.5 氧化还原特征 25
2.3.6 土壤温度状况 25
2.3.7 均腐殖质特性 25
2.3.8 腐殖质特性 25
2.3.9 铁质特性与铝质特性 25
2.3.10 石灰性 26
2.3.11 盐基饱和度 26
第3章 土壤分类 27
3.1 土壤分类沿革 27
3.1.1 马伯特分类 27
3.1.2 土壤发生分类 27
3.1.3 土壤系统分类 28
3.1.4 历史土系划分 28
3.2 本次土系调查 31
3.2.1 依托项目 31
3.2.2 调查方法 32
下篇 区域典型土系
第4章 人为土 37
4.1 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 37
4.1.1 罗塘里系(Luotangli Series) 37
4.1.2 龙港系(Longgang Series) 40
4.2 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 43
4.2.1 十源系(Shiyuan Series) 43
4.2.2 东溪系(Dongxi Series) 45
4.2.3 大塘坑系(Datangkeng Series) 47
4.2.4 阮市系(Ruanshi Series) 49
4.2.5 崇福系(Chongfu Series) 51
4.3 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 53
4.3.1 贺田畈系(Hetianfan Series) 53
4.3.2 陆埠系(Lubu Series) 55
4.3.3 西旸系(Xiyang Series) 57
4.4 底潜铁聚水耕人为土 59
4.4.1 陶朱系(Taozhu Series) 59
4.4.2 张家圩系(Zhangjiawei Series) 61
4.5 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 63
4.5.1 古山头系(Gushantou Series) 63
4.5.2 大洲系(Dazhou Series) 65
4.5.3 草塔系(Caota Series) 67
4.5.4 双黄系(Shuanghuang Series) 69
4.5.5 西周系(Xizhou Series) 71
4.5.6 白塔系(Baita Series) 73
4.5.7 楠溪江系(Nanxijiang Series) 75
4.5.8 大官塘系(Daguantang Series) 77
4.5.9 仙稔系(Xianren Series) 79
4.5.10 锦溪系(Jinxi Series) 81
4.5.11 东溪口系(Dongxikou Series) 83
4.5.12 皇塘畈系(Huangtangfan Series) 85
4.5.13 雉城系(Zhicheng Series) 87
4.5.14 崇头系(Chongtou Series) 89
4.5.15 塘沿系(Tangyan Series) 91
4.5.16章家系(Zhangjia Series) 94
4.5.17 吕家头系(Lvjiatou Series) 97
4.5.18 希松系(Xisong Series) 100
4.5.19 梅源系(Meiyuan Series) 103
4.5.20 鹤城系(Hecheng Series) 106
4.5.21 丹城系(Dancheng Series) 109
4.5.22 林城系(Lincheng Series) 112
4.5.23 下方系(Xiafang Series) 115
4.6 漂白简育水耕人为土 117
4.6.1 西江系(Xijiang Series) 117
4.7 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 119
4.7.1 虎啸系(Huxiao Series) 119
4.7.2 浮澜桥系(Fulanqiao Series) 121
4.7.3 诸家滩系(Zhujiatan Series) 124
4.7.4 联丰系(Lianfeng Series) 127
4.8 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 129
4.8.1 西塘系(Xitang Series) 129
4.8.2 环渚系(Huanzhu Series) 132
4.8.3 江瑶系(Jiangyao Series) 135
4.8.4 长街系(Changjie Series) 137
4.8.5 八丈亭系(Bazhangting Series) 140
4.8.6 长地系(Changdi Series) 142
4.8.7 下井系(Xiajing Series) 144
4.8.8 凤桥系(Fengqiao Series) 146
4.8.9 干窑系(Ganyao Series) 148
4.8.10 朗霞系(Langxia Series) 150
4.8.11 长潭系(Changtan Series) 153
4.8.12 全塘系(Quantang Series) 155
4.8.13 斜桥系(Xieqiao Series) 158
4.8.14 五丈岩系(Wuzhangyan Series) 161
4.9 斑纹肥熟旱耕人为土 163
4.9.1 郑家系(Zhengjia Series) 163
4.10 酸性泥垫旱耕人为土 165
4.10.1 八里店系(Balidian Series) 165
第5章 盐成土 167
5.1 海积潮湿正常盐成土 167
5.1.1 越溪系(Yuexi Series) 167
5.1.2 涂茨系(Tuci Series) 169
第6章 潜育土 171
6.1 简育滞水潜育土 171
6.1.1 大明山系(Damingshan Series) 171
第7章 均腐土 173
7.1 斑纹黏化湿润均腐土 173
7.1.1 着树山系(Zhaoshushan Series) 173
7.2 普通简育湿润均腐土 176
7.2.1 天荒坪系(Tianhuangping Series) 176
第8章 富铁土 178
8.1 盐基黏化湿润富铁土 178
8.1.1 九渊系(Jiuyuan Series) 178
8.2 普通黏化湿润富铁土 181
8.2.1 黄金垄系(Huangjinlong Series) 181
8.2.2 大公殿系(Dagongdian Series) 183
8.3 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 185
8.3.1 梵村系(Fancun Series) 185
第9章 淋溶土 187
9.1 腐殖铝质湿润淋溶土 187
9.1.1 上山铺系(Shangshanpu Series) 187
9.2 黄色铝质湿润淋溶土 189
9.2.1 云栖寺系(Yunqisi Series) 189
9.2.2 凉棚岙系(Liangpeng’ao Series) 191
9.2.3 百公岭系(Baigongling Series) 193
9.2.4 岛石系(Daoshi Series) 195
9.3 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 197
9.3.1 石煤岭系(Shimeiling Series) 197
9.3.2 金瓜垄系(Jingualong Series) 199
9.3.3 杨家门系(Yangjiamen Series) 201
9.3.4 转塘系(Zhuantang Series) 203
9.3.5 中村系(Zhongcun Series) 205
9.4 铝质酸性湿润淋溶土 207
9.4.1 鸡笼山系(Jilongshan Series) 207
9.4.2 八叠系(Badie Series) 209
9.5 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 211
9.5.1 方溪系(Fangxi Series) 211
9.6 铁质酸性湿润淋溶土 213
9.6.1 茶院系(Chayuan Series) 213
9.7 红色铁质湿润淋溶土 215
9.7.1 上天竺系(Shangtianzhu Series) 215
9.7.2 下天竺系(Xiatianzhu Series) 217
9.7.3 寮顶系(Liaoding Series) 219
9.8 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 221
9.8.1 师姑岗系(Shigugang Series) 221
9.8.2 东屏系(Dongping Series) 223
9.9 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 225
9.9.1 亭旁系(Tingpang Series) 225
9.9.2 平桥系(Pingqiao Series) 227
第10章 雏形土 229
10.1 弱盐淡色潮湿雏形土 229
10.1.1 滨海系(Binhai Series) 229
10.1.2 浦坝系(Puba Series) 231
10.2 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 233
10.2.1 舥艚系(Pacao Series) 233
10.2.2 东海塘系(Donghaitang Series) 235
10.2.3 崧厦系(Songxia Series) 238
10.2.4 杭湾系(Hangwan Series) 240
10.2.5 澥浦系(Xiepu Series) 242
10.3 酸性淡色潮湿雏形土 244
10.3.1 莲花系(Lianhua Series) 244
10.3.2 下渚湖系(Xiazhuhu Series) 2
内容摘要
《中国土系志浙江卷》分上、下二篇。上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土壤的成土环境、主要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研究的历史、主要土壤类型的诊断依据与标准以及土族和土系鉴定与划分的方法及土系记录的规范。下篇从各土系的高级分类单元归属、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及代表性单个土体等方面对浙江省新建立的144个土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应用,书后以附录方式提供了浙江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主编推荐
`
精彩内容
上篇 总论
第1章 区域概况与成土因素
1.1 区域概况
浙江省地处东经118°~123°,北纬27°~31.5°,属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靠安徽、江西,北临太湖,与江苏、上海接壤。钱塘江是境内**的河流,又称“折江”“之江”“浙江”,以此定省名为浙江。浙江省的行政区划如图1-1所示。
图1-1浙江省行政区划图(据2014年浙江省民政厅统计资料)
根据2006年统计资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全省陆域面积10.5万km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06%,是我国国土面积*小的省市之一。在陆域中,丘陵山地约占71.6%,平原约占22.0%,河湖水面约占6.4%,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省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星罗棋布,浅海大陆架海域面积约22万km2,为陆域面积的2倍多。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有2251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1/3,有31个县市位于沿海和岛屿地带,占全省县、市总数的40%。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根据2014年年底浙江省民政厅统计,当前共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地级市(图1-1),其中杭州(省会)、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5个县(其中1个自治县);下分1321个乡级行政区,包括629个镇、258个乡和434个街道办事处。
2013年,浙江省常住人口5490多万,据普查结果表明,56个民族在浙江省内均有居住,汉族为主要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9.1%。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回族和满族3个。在全省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在10000人以上的有苗族、土家族、畲族、布依族、侗族、壮族、彝族、回族、仡佬族、水族、白族、满族和瑶族13个民族。畲族也是浙江省内人口*多的少数民族,约17万人,占浙江人口总数的0.4%左右,主要分布于浙南的莲都、景宁、苍南、泰顺、遂昌等县市区。
浙江是中国经济*活跃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全国**。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1.2 成土因素
根据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土壤和进行分类时,需考虑各大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2.1 地形因素
浙江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均在2000m以下(图1-2)。西南部为中低山,山高谷深,**峰为龙泉市的黄茅尖,海拔1929m;中部为低山、丘陵、盆地区;东北部为平原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根据形态成因原则,浙江省的地貌类型可分为陆地地貌和海岸地貌两大类。陆地地貌又可细分平原和山地。根据这一原则,由**峰至海拔1000m为中山;500~1000m为低山;200~500m为高丘;200m以下为低丘,全省可划分为6大地貌类型区(图1-3)。
图1-2浙江省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图
图1-3浙江省地貌类型分区图
1)浙北平原区
包括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是浙江省**的近代河湖相沉积平原,沉积体深厚,质地匀细,间或有腐泥层或泥炭层。区内地势平坦,河浜荡漾密布,是浙江省水耕人为土分布*集中的地区。
2)浙西山地丘陵区
天目山脉和千里岗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展布于浙皖边界,钱塘江贯穿其中,区内河系发达,地形破碎,低山丘陵占主体,岩性以砂岩、泥页岩和石灰岩为主,溶岩地貌发育。
3)浙中丘陵盆地区
包括金衢盆地、浦江盆地、永康盆地、江山盆地等,系由红砂岩、紫砂岩构成的低丘、岗地,呈波浪状起伏,地形开阔。低丘顶部多为第四纪更新世所覆盖,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衢江、金华江、浦阳江等水系贯穿其中,形成了众多的河谷平原。
4)浙东盆地低山区
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大盘山等耸立其间,低陷处为诸暨盆地、新嵊盆地、天台盆地、仙居盆地等。区内基底岩层以火成岩和变质岩为主,红砂岩、紫砂岩等也有广泛分布,山顶台地发育,尤以玄武岩台地*为突出,更新世红土残留则较少。
5)浙南中山区
该区域在省内所占的面积**,海拔**,夷平面发育,包括苍山、雁荡山、洞宫山、仙霞岭诸山以及庆元的荷地、举水,景宁的大漈、上标,文成的南田等夷平面,均以高、平、开阔而著称,平畴沃野,景观迥异。区内分布着丽水、碧湖、松古、遂昌、缙云诸盆地。区内主要基岩为火山岩系,庆元、龙泉、遂昌一带有变质岩和花岗岩裸露,洞宫山南段有少量紫砂岩分布。
6)东部平原和丘陵岛屿区
濒临东海,包括温州、瑞安、平阳、乐清平原,椒江、黄岩、临海平原,舟山群岛及浙中、浙南诸岛屿。丘陵岛屿的岩性以火山岩为主,有花岗岩穿插其中。区内港湾发达,水产丰盛。
浙江省江河湖泊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条,流域面积为3000~10000km2的有4条。人工运河、水库及平原湖泊遍布全省。河系水文的主要特征是:水源丰富,流量大;水位年内变幅大,有暴涨暴落现象;河流含砂量少,矿化度低;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口落差大,感应河段长。浙江省河流共分为8大水系,按境内流域面积排序依次为:钱塘江,42265km2;瓯江,17958km2;椒江,6390km2;苕溪,6140km2;曹娥江,5921km2;甬江,5036km2;飞云江,3731km2;鳌江,1542km2。除苕溪注入太湖外,其余7大水系均注入东海。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土壤类型的分布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山地丘陵区以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为主,有少量的均腐土;低丘岗地区以富铁土、雏形土为主;盆地和水网平原区以水耕人为土为主;东部沿海外缘以新成土为主,有少量盐成土。
媒体评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