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7.1 3.6折 ¥ 20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戴建平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73767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0元
货号24539127
上书时间2024-12-19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内容简介:
《波普尔》讲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政治哲学家、波普尔学派*影响者波普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对其批判理性主义与“猜想—反驳”的科学知识观,“可证伪性”的科学划界标准,科学、社会发展过程的“试错法”以及“三个世界”理论进行了详细阐释,同时具体介绍了20世纪*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之《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引言
第1章 波普尔的生平
波普尔的家庭
波普尔的童年
1919年:关键的一年
大学时代
维也纳学派
移居新西兰
伦敦的波普尔学派
第2章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对分析哲学的批判
归纳问题
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重新表述
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划界问题与可证伪性
经验基础的批判
知识增长的图式
科学的道路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波普尔与爱因斯坦
第3章 波普尔的政治哲学
《历史主义的贫困》
作为科学方法的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的反自然主义学说
零敲碎打技术VS整体主义
历史主义的预言
历史预言的谬误
批判柏拉图
希腊开放社会的兴起
作为开放社会敌人的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
马克思的预言
第4章 20世纪的教训
波普尔与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波普尔对萨哈罗夫与苏联衰败的评析
开放社会与世界未来
波普尔论电视
“民主不是全民统治”以及自由的界限
第5章 波普尔的影响
波普尔思想的影响
对波普尔的批评
波普尔与中国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波普尔》讲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政治哲学家、波普尔学派*影响者波普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对其批判理性主义与“猜想—反驳”的科学知识观,“可证伪性”的科学划界标准,科学、社会发展过程的“试错法”以及“三个世界”理论进行了详细阐释,同时具体介绍了20世纪*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之《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知识增长的图式
通过对归纳问题和划界问题的思考,波普尔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知识进化增长的图示,简洁凝练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在1962年发表的演讲《云和钟》中,波普尔用了几个简短的命题总结阐述了他的知识增长进化的观点。现摘录如下:
(1)所有的有机体昼夜不断地从事于解决问题。
(2)这些问题是客观意义上的问题,即可以根据事后认识加以重建的问题。
(3)解决办法是通过试错法进行的:新的反应、新的形式、新的器官、新的行为方式、新的假设,都是试探性提出来,并受排错法控制的。
(4)排错或者可以通过排除完全不成功的形式,或者通过控制进化或抑制不成功的形式、行为或假说来进行。
…………
(7)用“P”表示问题,用“TS”表示试探性解决办法,用“EE”表示排除错误,我们可以把各种有机体(包括人)获得知识的基本进化序列描述如下:
图示1 P→TS→EE→P
这个图示不是循环的,也就说后面的问题不是前面的问题,因为有机体经过试探性办法,已经产生了新的问题情境。因此以上图示可以重写为:
图示2 P1→TS→EE→P2
(8)但即便是图示2,仍然丢了一个重要因素:试探性解决办法的多样性,尝试的多样性。因此图示2还可以修改为:
图示3
波普尔在这里形象地指出,从原始的阿米巴虫,到人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都是如此。波普尔说:“从阿米巴虫到爱因斯坦只有一步。”但是阿米巴虫毕竟不是爱因斯坦。阿米巴虫终解决问题完全是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的,但人类,特别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有批判精神的科学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选择有可能成功的某个或某几个解决办法。科学的试错是通过科学家提出的假设组成的,然后用实验、观察和理论批判不断地消除错误,从而获得知识的增长。
1966年,波普尔又修改了他的知识进步图示,用“TT”即“试探性理论”代替了原来的“TS”即“试探性办法”,从而知识增长图示变为:
图示4 P1→TT→EE→P2
这个图示的意思是说:为解答问题,人们(如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或多个)试探性理论,然后通过反驳、批判或检验,不断消除错误,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又出现了新的不同的问题。按照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的要求,新的问题涉及更普遍的范围,新的猜测性理论是普遍水平更高的理论,由此科学知识就不断地获得进步。就知识增长来说,显然,图示中的第二步(TT)和第三步(EE)是核心,代表了“猜想”与“反驳”,是知识增长的重要的部分。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与可证伪性一样,“三个世界”也是波普尔特色的一个概念。在1967年第三次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波普尔应邀作了一次讲演,题为“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次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后来在1969年3月,波普尔在维也纳作了题为“论客观精神理论”的讲演,继续阐发他的“三个世界”理论。
波普尔认为,对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我们似乎可以区分如下三个世界或宇宙:,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简称世界1;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行为的动作倾向的世界,这是人的精神领域或心理世界,简称世界2;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简称世界3。
像大多数人一样,波普尔相信一个物理世界和一个意识状态世界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存在。此外,他还相信存在一个第三世界。他认为,在第三世界中,突出的成员是理论体系,以及问题和问题情境,还有杂志、书籍、图书馆等的内容。
很多人反对世界3的存在,认为世界3中所谓的理论、概念、问题、论证等,不过是主观精神状态或心理行为的符号表现或语言表现,也就是说,它是从属于世界2的内容。但是,波普尔论证说,这些事物都是独立的存在,都可以脱离人的主观精神状态。为此,他设想了两个有趣的精神实验,来证明世界3的存在。
个思想实验:设想我们所有的工具和机器都被毁灭了,而且,我们制作、使用机器和工具的主观知识也消失了,但是,图书馆里记载着机器制造和使用方法的书以及我们学习的能力还在,毫无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将会制作和使用那些机器和工具。
第二个思想实验:不但机器和工具毁灭了,我们制作和使用的主观知识也消失了,而且所有的图书馆也毁灭了,结果是我们的学习能力也没有用了。
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作为世界3成员的书籍尽管是人的产品,但它可以脱离人的存在,而且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三个世界”理论为基础,波普尔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并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传统的认识论集中于世界2或主观意义上的知识,离开了科学研究的正题,真正切题的是研究科学问题和问题情境、科学推测(波普尔认为它不过是科学假说或理论的另一种说法)、科学讨论、批判论证、证据在论证中的作用,以及研究科学杂志和书籍,研究实验及其在科学论证中的价值。简言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客观知识世界3,对于认识论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波普尔还提出了三个辅助论点,来进一步说明他的世界3:首先,世界3是人这种动物的自然产物,就像蜘蛛网是蜘蛛的产物一样,我们的知识、理论、概念、问题、论证是人类的客观产物。其次,世界3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尽管它是我们的产物,尽管它对我们,即对作为世界2(我们的主观精神世界),甚至世界1成员的我们(身体、物质环境、技术工具等),有一种强烈的反馈作用,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第三,正是通过我们,即世界1和世界2之中的我们,和世界3之间的相互作用,客观知识得以增长。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好奇、兴趣、冒险等主观精神活动,根据世界3中的知识理论、逻辑、论证,提出新的猜想,推进了世界3的发展。
对于认识论或知识论来说,世界3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有助于我们区分两类不同问题。波普尔举例说,一个生物学家可能对动物行为感兴趣,但是他也可能对动物制造的某种非生命结构感兴趣,如蜘蛛网、蜂窝、蚁巢、猫穴、海狸坝或动物在森林中踩出的小路。当我们研究动物的这些造物的时候,比如蜘蛛网、蜂窝的结构,我们也许还会问:这些结构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会造这些结构?等等。波普尔说,这一类问题仅仅是由前一类问题引起的。因此,当我们研究动物的创造物的时候,就会有两类问题:类,这些造物的结构是什么?它用了什么材料?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类问题与结构本身有关。第二类:为什么动物会制造这些东西?它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等等。这跟动物的主观状态有关。波普尔说,这两类问题也可以应用于人类活动的产物,其中包括科学和语言。当我们研究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会研究理论的结构、发展、论证等,也会想到理论提出者的心理、信仰、兴趣等与主观精神有关的问题。
波普尔指出,研究世界3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也就是类问题,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2,也就是第二类问题,即我们的主观精神世界,尤其是科学家的主观思想过程。但是,波普尔强调说,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即研究世界2并无助于我们认识世界3。这是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一个极为深刻的结果,因为后来科学哲学所区分的发现的语境和辩护的语境,实际上就是波普尔这一观点的翻版。
接下来,波普尔批评了主观主义知识观。所谓主观主义知识观,就是把知识看成是主观精神的附属品。波普尔说,主观知识观是错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它认为没有读者就没有书,所谓书只有被人理解了才能成其为实际的书,否则不过是白纸黑字而已。这种观点在很多方面是错误的。马蜂窝就是马蜂窝,即便是没有马蜂了,也是马蜂窝。波普尔说,可以想象一个的情况:人类灭亡之后,某些书籍或图书馆也许会被我们文明的后继者发现并解读。
自主性是世界3理论的中心思想:虽然世界3是人的产物,人的创造正如其他动物的产物一样,反过来创造了自己的自主领域。代表性的是自然数的例子。自然数是人类创造的,但反过来它自己创造了自主的问题:奇数和偶数的区分,素数问题,还有很多事实等待我们去发现。
波普尔结合人类的进化特别是语言的发展来讨论他的世界3理论。他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有了自己的语言,它有表现、交往等低级功能(多数其他动物也有),也有描述功能和论证功能等高级功能(其他动物没有)。其中,描述功能是前提,描述符合事实的观念、叙述、回忆等,与真理概念有关。而语言的论证功能主要针对描述功能:它进行批判。没有描述语言,就没有批判思考的对象,就没有语言的世界3。只有有了描述语言,只有在世界3中,理性批判的问题和标准才能发展。
正因为语言的描述和批判功能是人类语言独有的能力,所以世界3也是人类独享的世界。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埃克里斯爵士深为赞同波普尔的这一理论,他说:“只有人才具有陈述语言,这种语言只能被具有概念思想的主体所运用,这种概念思想主要是与世界3的组成部分相关联的思想,它是超越感性的现存性的……作为对比,动物的行为却源于它们感性的现存性和环境的条件……没有迹象表明动物能在小的程度上分享这个世界3。在这个基本的方面,人和动物是根本不同的。”
根据世界3理论,波普尔对数学基础之争发表了新的见解,批判了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数学观,审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说的分界理论,重新考察了心身问题,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勃里安·马奇敏锐地指出,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是波普尔哲学中有发展前途的生长点之一,如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将在很多领域内大放异彩,获得丰富的理论成果。比如,世界3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有关道德、审美及其他标准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个问题上,长期争论的双方为什么会无休止地进行那些不能得出答案的辩论。它还能为西方哲学的另一个中心问题,即社会变迁问题提供分析:正是因为世界3的创造物以及人与其世界3的创造物之间发生的交往具有客观性质,所以,人类的各种观念、制度、语言、伦理、艺术、科学以及所有其他事物都是有历史的。它们不一定必须要进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在连续不断地变化。
在世界3历史发展中,重要意义的是批评及批评的可接受性的出现。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总会带有神话、宗教的色彩。在很长时间里,没人敢质疑、批评这些理论或思想,否则就会被迫害甚至丧失生命。结果是,这些所谓的真理就被保护下来,代代相传。正如波普尔所说,“这类学派绝不承认一种新思想。新思想是旁门左道。假如这类学派的一个成员试图改变它的学说,那他就会被当作异端革出教门。”
在波普尔看来,历史上批不仅允许批评而且鼓励和欢迎批评的学校是泰勒斯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开创的。这导致了真理独断传统的终结,开启了一个在批评讨论中进行思考的理性传统。独断论者就像低等动物一样,随其理论一起灭亡。
但是,传统的认识论并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世界3的重要意义,只对世界2即作为某种信仰(可证明的信仰,例如基于知觉的信仰)感兴趣。结果,这类信仰哲学不能够解释(甚至不去努力解释)科学家批判他们的理论而扼杀这些理论的决定性现象。
让我们每个人都牢记波普尔的世界3带给我们的启示:当我们提出了某个理论、猜想或观点,这个观点就属于世界3(客观的知识世界),而不再属于世界2(我们的主观精神世界),我们自己要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