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7.3 5.2折 ¥ 33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杰克?伦敦(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5938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3元
货号24047150
上书时间2024-12-18
不一样的伦敦(译者序)
爱好美国文学的读者谁不知晓杰克·伦敦的大名?谁没读过他的《海狼》《白牙》《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谁不激赏他作品洋溢的如火激情,不屈不挠、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谁不敬佩他笔下那些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蚝贼、淘金者、水手、矿工,乃至动物世界那些灵气十足的狼与狗?
然而,《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位不一样的伦敦,是农夫伦敦,是情种伦敦。
伦敦传记的作者克拉丽丝·斯塔茨在其《查米安与杰克·伦敦》一书中认为,《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不是自传”,但又认为伦敦“直接从他与查米安的共同生活中取材”,小说“是伦敦1912—1913年冬天生活事件的心理真相”。
那么,这两年的冬天,伦敦的生活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这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务农生涯与大宅“狼舍”。
1905年,伦敦斥巨资买下位于加州索诺马县的索诺马山东坡格伦山谷的一千英亩土地1英亩约合4平方公里。,兴办“美丽农庄”。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加州一块美丽原始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大片红杉,古老的红杉甚至已有千年。还有大量的冷杉、密花石橡、枫树、弗吉尼亚栎、白栎、黑栎、瘦果鹃、熊果。这里有大小山谷,数条溪流,许多喷泉……我骑马跑遍了这一带山间,找的就是这样的地方,真是正中下怀。”而本小说中,男主人公迪克的农场景色正是如此。
伦敦雄心勃勃,要把农场办成辉煌的大事业。他声明“我写作的目的就是给我的‘美丽农庄’再添美丽,给我的‘美丽农庄’再添三四百英亩土地”。每天上午完成写作计划后,伦敦就开始经管农场,阅读大量的农业报告,并向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们讨教,他把坡地改造为梯田,以减少水土流失。他在溪流上筑水坝,利用重力进行灌溉,并使用自己农场牲畜的粪肥给土地施肥,提高地力。他饲养牲畜相当在行,他的牲畜赢得了加州畜牧业展会的大奖。伦敦对农业生产富于远见,但当时加州的农业主要操控在大公司手里。迟至今日,他倡导的轮作模式才得到人们理解,给农民带来丰厚效益。伦敦把自己采取的上述种种农业措施一一嫁接在本小说男主人公迪克身上。
伦敦热爱他的农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骑马跑遍我的美丽农场,胯下是匹漂亮的坐骑。空气充满葡萄酒的芬芳,绵延群山上秋日的葡萄红似火焰。索诺马群山间缭绕着丝丝缕缕的海雾,午后阳光在睡意昏昏的天空照耀,一切如此美好,只感到活着真好。”他太太查米安·伦敦在《伦敦的书》中提到,伦敦曾对她说:“我死的时候要明确自己身后留下了一大片土地,这片土地在他人悲惨失败之后,在我手里变得富饶多产……你难道看不到吗?啊,睁眼看看吧!解决当前经济大问题的办法,我看就是回归土地。我迷上务农,因为我的理念和研究教我认识一件重要事实——回归土地才是经济的基础……我从农业看世界,而世界从农业看我……你知道吗,我每天花两小时写作,十小时务农?——我的构思,我的准备,都是在夜里,在我户外的时光……”
伦敦为其农庄所做的一切一切,他对农场的由衷爱恋,他在本小说中对主人公农场生活的细致描写,几乎完完全全是他自己农夫生活的真实写照。
斯塔茨认为,伦敦“满怀梦想,在其小说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农业梦想,他要把农场办成‘人间伊甸园’。他拼命阅读各种大部头农业书籍和小册子,构思了自己的农场系统,这个系统的生态智慧在今天应该大受褒奖。”伦敦还十分骄傲地拥有了他亲自设计的加州首座混凝土贮仓和圆形猪圈。他希望美国能采用亚洲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智慧。然而,农场管理不善,经济上一塌糊涂。同情者如斯塔茨认为,伦敦的诸多建设项目虽具有潜在可行性,但要么归结于运气不好,要么归结于过度领先于所处时代。不太友好的历史学家如凯文·斯塔尔则认为,伦敦管理混乱,头绪太多,还好酒贪杯。斯塔尔提醒读者,1910—1916年间,伦敦平均每年至少六个月不在农场,他指出,“他喜好摆弄管理权力,却忽视细节……伦敦的雇工们笑话老板玩大农场的鬼把戏,认为那只是有钱人玩的花拳绣腿。”
伦敦作作不休,一面为索诺马农场大举购买农用设备和牲畜,一面开始构思自己的梦中大宅“狼舍”。1905年他开始动念盖大宅时,曾给出版商这样写道,“这房子不为避暑,而是一年到头的家。我要的是踏踏实实、舒舒服服的安居,长期安居。”
于是,他耗资八万美元,建造了一座一万五千平方英尺约合1400平方米。的石头大宅。杰克·伦敦写过那么多关于狼和狗的故事,故被朋友乔治·斯特林起绰号“狼”,所以这座大宅也就顺理成章得名“狼舍”。
“狼舍”于1911年4月开工。旧金山建筑师阿尔伯特·法尔把伦敦的理念变成蓝图。为抗地震,整座房子建在一块巨大的减震石板上,石板大到足以支撑一座四十层的楼房。红杉木树皮完好,用于建造车门、绿廊、门廊。栗色的火山岩,蓝色的板岩,大卵石及水泥被选作基本建材。屋顶为西班牙风格。椽木是天然圆木,山墙与阳台用的大树干与小果树枝交织,带来养眼效果。
“狼舍”造型巨大,质朴无华,宽敞自然,十分迷人,正像其主,是主人的家也是招待朋友的地方。“狼舍”的办公室下面的确有一道螺旋楼梯连接到巨大的书房。还有一间18英尺×58英尺的大起居室,高达两层,这里真有一座巨大的石头壁炉,屋内还有专为太太查米安设计的凹室,摆着她的施坦威大三角钢琴。这一切都与小说描写的细节相同。与小说细节一致的还有“狼舍”独立的热水系统、洗衣房、供热系统、电力照明系统、吸尘机、制冷机、挤奶房、菜窖、酒窖等等。
“狼舍”建造耗时两年多,耗资巨大,高峰时期雇工超过三十名。1913年8月22日项目接近完工,进行后大清扫,伦敦夫妇做好了搬家计划——特别定制的家具、成千上万册藏书、环球旅行的收藏品、个人用品等等,统统要搬入这座巨大的石头与红杉木造就的大宅。孰料,那天半夜,伦敦夫妇在半英里之遥的家里酣睡时,一名农工发现遥远天际红光闪闪——“狼舍”起火了!待伦敦夫妇骑马赶到,但见一片火海,房子已熊熊燃烧,瓦屋顶轰然坍塌,连房子远处的一堆原木也已着火。任何灭火措施都无济于事,“狼舍”被夷为平地,徒剩一堵堵石墙断壁、一座座烟囱,形影相吊。
伦敦以哲学家的态度看待大火,然而,金钱损失实在是打击空前,多年美梦一场空。邻居问伦敦夫妇:“你们俩怎么不哭,不着急啊?”“你俩好像没明白发生的大事啊!”“哭有何用?”杰克不断告诫自己“眼泪又不能重造房子……不过,房子应该可以重造!”他太太查米安在日记中写道:“那个酷热的八月之夜,杰克的梦之屋化作一片火海,是的,他还哈哈大笑,想振作精神,但到了凌晨四点钟,紧张过后,他心头笼罩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被残忍毁灭的阴影,在我同情的怀抱中,他浑身颤抖,就像个孩子。过后平静下来,他说:‘我不是为金钱损失难过……虽说眼下钱的事也很严重。那么美好的东西就这么被毁了,好心痛!’”
“狼舍”之祸令伦敦沮丧,但他强迫自己回到工作。他给自己居住的小屋增建了一间书房,继续繁殖获奖的牲畜,在已拥有的一千四百英亩土地上继续他的扩张计划。
间或,伦敦会去纽约、旧金山或洛杉矶做生意。他时常在自己那艘三十英尺长的小艇“流浪者号”上工作、生活,驾驶它在旧金山湾区和附近的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三角洲航行。他依然钟爱冒险,聚众酗酒,寻欢作乐,同时拼命写作。
如此有害身体的生活方式加上天灾人祸、肾功能不好、罹患多种疾病,他生命的后三年健康急剧恶化,1916年11月22日,伦敦在一阵昏迷之后告别人世,年仅四十岁。死亡证上注明死因为“肾绞痛伴随尿毒症”。
他的遗体在奥克兰火化后,农场举行了短暂的追思会,骨灰安葬于俯瞰月亮谷的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块巨石之下,山丘上是拓荒者格林洛的后人大卫与利特尔的墓地。伦敦生前选定了这里,他曾交代妻子和妻妹说:“我不介意你把我埋在格林洛家后人的墓地。在我遗体上压一块大宅废墟的红石头吧。”
1916年11月26日,一场静默仪式之后,查米安·伦敦把丈夫的骨灰安葬在约定的山丘上一块取自“狼舍”废墟的巨石之下。1955年,查米安去世之后,骨灰也葬在这块巨石下面,与丈夫永远相守。
1995年5月,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退休教授、法律专家鲍勃·安德森率十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来到格伦谷,花四天时间彻底调查了“狼舍”遗迹,结论认为,“狼舍”大火极可能是工人胡乱堆放在屋子角落的一堆浸透松脂和亚麻籽油的破油毡自燃造成,应为意外事故。自1916年伦敦离世之日至今,大宅遗迹如昨,空留断壁残垣,诉说着杰克·伦敦的一地残梦。
自1902年起,伦敦就奋力笔耕,每年都有一部长篇推出。《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发表于1916年,创作当在1913—1915年间。该小说被评论家们认为是作者以加利福尼亚为背景的“田园三部曲”(《毒日头》《月亮谷》及《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之一,是杰克·伦敦后期的代表作。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有两大基本主题——富二代励志与婚外情悲剧。小说共计三十一章,前三分之一聚焦“口含银钥匙出生”的主人公迪克·福雷斯特,典型富二代。他出生丧母,年幼丧父,独拥两千万家产,但其父自幼给他灌输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使其与穷人的孩子打成一片。十三岁,他离家出走,闯荡世界,历尽千辛万苦。十六岁返回家门,已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手见识,便重返校园,充分利用手中金钱与别出心裁的学习方法,以五年时间速成了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接着就大手笔办农场、畜牧场,把事业交给一群专家管理,再度出门冒险,浪迹天涯。他不按老辈人的规矩出牌,具有现代人重视人才的先见之明,不惜重金,从大学、从联邦政府聘请专家,组建智囊团,把农牧场办得风生水起,田园梦做得轰轰烈烈。富二代不躺倒在祖荫下睡大觉,却奋力拼搏,靠自己拳打脚踢,东奔西突,锦上添花,这个励志主题对当代青年实在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意义。
更妙的是他还娶回一位貌美如花、才艺双全的太太波拉。小说后三分之二,主要聚焦波拉的悲情婚外恋。话说结婚十二年后,波拉与应迪克之邀前来农场做客的迪克好友格雷厄姆坠入情网,无法自拔。目睹太太被好友挖墙脚,你侬我侬,迪克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但他嚼碎自己的心,狠狠下咽,以骑士风度,策划制造意外,情愿自杀出局。孰料,被冰雪聪明料事如神的太太波拉抢了先,砰的一声枪响,她香消玉殒,芳魂悠悠出窍,故事戛然而止,令人不由跌足叹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这行名诗好地诠释了这篇小说的情感主题。
回望波拉的情感悲剧,我们只能对她心生慈悲。丈夫一直对她极尽宠爱,比如为她造一座瑰宝般专属的院子,任她大把花钱,实现她培育良马及各色金鱼的梦想,不论她想什么、做什么,他都全力支持。他人看来天作之合的一对妙人儿成家十几年,感情应该牢固如山了吧?迪克却为何终失去了她?恐怕还是由于他过于专注事业,忙于“种橡籽”,连每日拨冗与太太亲热谈心都无暇顾及,让波拉太过寂寞,遭受被冷落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乃痛苦,它无声无形逐日渗透,令风华正茂多才多艺的波拉备受冷落,她好委屈,太委屈。试想夫妻双方相互了解的意愿只剩下赤裸裸的性要求,那就好比一杯反复品尝之后的淡水,亲昵感能不退化么?波拉情感空虚的关头,偏偏天上就掉下个格雷厄姆,二人一见钟情,互生灵犀,不出多久便情不自禁,搞点小乱子,于无人处、黑暗中,或拥抱,或亲吻,但终是鬼鬼祟祟,良心熬煎。钟情却不善经营感情的迪克撞见太太精神出轨,愤而逼迫波拉做出选择。波拉两个都爱,两难抉择,万千纠结,终选择自戕,囫囵退出。道德如冰山,人性似火焰。冰与火相遇,烤化冰山,还是放肆燃烧,终被融化的冰山之水熄灭?波拉选择燃烧,选择熄灭,一死了之,在现代人看来,她并未与情人发生肉体关系,干干净净,决然殉情简直是死于意淫,枉担虚名,对自己太过残忍。值耶?不值耶?
有评论家认为《大房子里的小夫人》是一部心理小说,一场罗曼司质疑了男性气概的意义,同时也对加利福尼亚的农业予以表现。对该小说,伦敦自己也曾评价说:“从头到尾都是性——只不过性冒险未完成,或者说距完成还有十万八千里,然而小说充满性勇气和力量。”
斯塔茨则认为,“《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令伦敦同时代的读者震惊于小说喷薄而出的性意象,对通奸诱惑力的细致描写。现代读者却嘲笑小说维多利亚时期式的忸怩作态与多愁善感,人物描写欠真实。而两种意见都没有错——小说1916年问世,对当时读者来说,过于性感;而对鼓吹性自由的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来说则远远不够性感。”
且看波拉,何等健康活泼的一位美丽女子,性的自我意识强烈。她骑着一匹大公马冲进一座泳池,浮上来时,格雷厄姆只见“一个肤色与她身上的白色丝质衬裙式泳装一样白的女人。那泳装紧贴在她形体轮廓上,好似一层大理石雕刻的纱幔”。波拉与伦敦的第二任太太查米安一样,有失眠症,也和查米安一样没有孩子。而没有孩子,应当是波拉心中极大的伤痛,所以临死之前还对迪克念念不忘此事。传记家们认为,小说中格雷厄姆的原型是伦敦现实生活中的两位朋友,其他人物也能从伦敦生活中找到影子,比如伦敦农场上的确长期寄居着一位长胡子的流浪哲学家,主人公迪克的忠仆阿麦就是伦敦的贴身男仆那卡塔等等。
历史学家凯文·斯塔尔则持否定评价,认为小说是伦敦对其身后在加州财产的处理遗嘱。伦敦于1909年认真开始的农场生活是对自己半生混乱生活的延期偿付。伦敦后的文学表达散发着腐朽疯狂的臭气。艺术与务农交织在一起,乃其后的挣扎,但二者无法相互支撑。
小说以女主人公波拉用一把步枪自伤致死而结束——其实读者并未被清楚告知波拉是否自杀,一如其情人格雷厄姆所信;或为意外走火,一如波拉对丈夫所言——还说服医生给她注射过量吗啡。弥留之际她与两位恋人告别,“两个帅男,帅男。别了,帅男。别了,红云……先把皮肤拉紧点,你晓得我怕疼。”
读伦敦其他作品,比如《海狼》,比如《荒野的呼唤》,还有《白牙》《铁蹄》之类,我们更多被其作品表现的喷薄生命激情与阳刚之气感染,为其笔下人物面对千辛万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而折服。然而,读这部小说,却多半要为他的感人性之无奈而感伤,而心痛了。可是伦敦并不在乎,一如他四十岁盛年之时,服用治病吗啡过量还是故意自杀——总之,在《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发表后,便和波拉一样,绝尘而去,使他和他的这部作品留给喜爱他的读者一个大大的谜和切切的痛,还有一位不一样的伦敦。
黄健人
2015年8月14日于北京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童年饱尝贫困,八岁便到畜牧场当牧童。十岁开始流浪,当过报童、麻织厂小工、蚝贼、渔政巡警、水手、淘金人、记者等。其间,大量阅读小说和其他读物。十七岁便发表散文《日本海岸线的台风》
。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以及加州“田园三部曲”(《毒日头》《月亮谷》《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等。去世时,年仅四十岁。
其作品常将人物置于陌生广阔、*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中,以展露深刻、真实的人性。笔力刚劲,语言质朴,人物鲜活,情节富于戏剧性,深受各国读者欢迎,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黄健人
曾用笔名黄建人、黄淑仁,著名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文学硕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执教泰王国大成商学院,并由*选派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英文系进修访学。课余从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及研究,在大陆、台湾已发表译作十六部,
近四百万字, 论文十余篇。主要译作有《洛丽塔》 《飘》 《苔丝》 《简 · 爱》 《霍桑短篇小说选》《爱丽丝漫游奇境》 《秘密花园》等。
“不一样的伦敦”(译者序)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伦敦生平大事年表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童年饱尝贫困,八岁便到畜牧场当牧童。十岁开始流浪,当过报童、麻织厂小工、蚝贼、渔政巡警、水手、淘金人、记者等。其间,大量阅读小说和其他读物。十七岁便发表散文《日本海岸线的台风》。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以及加州“田园三部曲”(《毒日头》《月亮谷》《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等。去世时,年仅四十岁。
其作品常将人物置于陌生广阔、*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中,以展露深刻、真实的人性。笔力刚劲,语言质朴,人物鲜活,情节富于戏剧性,深受各国读者欢迎,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黄健人
曾用笔名黄建人、黄淑仁,著名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文学硕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执教泰王国大成商学院,并由*选派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英文系进修访学。课余从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及研究,在大陆、台湾已发表译作十六部,近四百万字, 论文十余篇。主要译作有《洛丽塔》 《飘》 《苔丝》 《简 · 爱》 《霍桑短篇小说选》《爱丽丝漫游奇境》 《秘密花园》等。
章
暗夜中苏醒,他醒得轻松自在,纹丝不乱,一睁眼就知道天还没亮。这世上多数人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