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7.1
6.5折
¥
41.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枊海民 主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196027
出版时间200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1.6元
货号20403873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这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它的直接使用对象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或普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包括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结构清晰,学科定位明确,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作者简介
柳海民 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荣获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
目录
编 教育总论
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
节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一、教育学概念的创立
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年)
二、教育学著作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年)
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年)
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年)
五、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66年至今)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四、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
一、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育学的限度
思考题
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
节 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
一、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1949~1956年)
二、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1956~1966年)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1976~1990年)
五、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1990年以后)
第四节 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二、新世纪的教育制度
三、新世纪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新世纪的教育国际化、民主化与多样化
思考题
第三章 教育概说
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五章 教师
第六章 学生
第三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 教育目的
第九章 教育制度
第十章 教育内容
第十一章 教育形态
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这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它的直接使用对象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或普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包括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结构清晰,学科定位明确,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主编推荐
柳海民 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荣获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
精彩内容
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首先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史首先是一部教育实践的发展史。列宁认为:“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④因此,要科学、透彻地阐明有关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就有必要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历史的考察,从而对教育产生的源流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节 教育的产生
关于教育起源的探讨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判定教育的本质,厘清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等,他们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把教育活动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他认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见诸千个体的发展过程。”①他根据对各种动物生活的观察,认为在动物世界里存在着诸如母隼教幼隼、母鸭带雏鸭等各种禽类的示范与学习,兽类中的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等现象。他甚至认为:在脊椎动物中,人们已经可以确认存在着有意识的教育。②勒图尔诺通过这些观察坚定地得出结论:“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反复教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也就够了。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③
勒图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等传给小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初形式与发端。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