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9.7 6.4折 78 全新

库存20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璐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411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554741

上书时间2024-12-16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美国“自我”为圆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部美国小说为半径,从宗教信仰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移民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9·11”创伤与世界主义愿景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我”的危机及其引发的自我反思、拯救和展望。本书将文学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有机结合,剖析文学建构世界的能动性和美国民族性的动态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文学和理解美国提供了有益的中国视角。



商品简介

本书以美国“自我”为圆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部美国小说为半径,从宗教信仰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移民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9·11”创伤与世界主义愿景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我”的危机及其引发的自我反思、拯救和展望。本书将文学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有机结合,剖析文学建构世界的能动性和美国民族性的动态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文学和理解美国提供了有益的中国视角。



作者简介

孙璐,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计划”学者。主要从事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美国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A&HCI和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重要报刊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后冷战时代美国小说中的美国性》(英文,独著)、《新时期美国文学研究历程:1978-1999》(合著)、《印迹深深: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合著)等,译著《谁是爱尔兰人》(任璧莲著,合译)等。主持国家社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独立完成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省部级,结项评级良好)、上海市 “晨光计划”人才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三负责人)、教育BU国别区域研究项目。


 



目录

绪言


章  美国民族性与美国小说:双向建构与跨界互读


  节  美国民族性的建构-反思-再建构


  第二节  美国文学与民族性的双向建构:以“伟大的美国小说”为例


  第三节  美国文学与民族性的跨界互读:美国(文学)研究经典范式


第二章  美国“自我”的审视:冷战结束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反思


  节  美国民族性之宗教信仰:约翰·厄普代克《圣洁百合》中的公民宗教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亚当”神话: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田园主义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杂糅观:杰弗瑞·尤金尼德斯《中性》中的“自我重塑”传奇


第三章  美国“自我”的拯救:21世纪“悲剧现实主义”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协商


  节  “悲剧现实主义”的诞生:社会小说的新方向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文化价值观:《纠正》中的危机与重生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自由”悖论:《自由》中的矛盾与和解


  第四节  “悲剧现实主义”的启迪:《纯洁》中的坚守与创新


第四章  美国“自我”的展望:“9·11”之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重构


  节  美国民族性之“美国梦”: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伊甸园”假象


  第二节  美国民族性之“后种族时代”:保罗·贝蒂《出卖》中的种族主义质问


  第三节  美国民族性之“世界主义”:阮越清《同情者》中的身份伦理


  第四节  美国民族性之“永恒局外人”:游朝凯《唐人街内部》中的亚裔困境


结论


附录


  对话朱诺·迪亚兹


  对话西格莉德·努涅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美国“自我”为圆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部美国小说为半径,从宗教信仰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移民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9·11”创伤与世界主义愿景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我”的危机及其引发的自我反思、拯救和展望。本书将文学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有机结合,剖析文学建构世界的能动性和美国民族性的动态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文学和理解美国提供了有益的中国视角。



主编推荐

孙璐,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计划”学者。主要从事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美国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A&HCI和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重要报刊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后冷战时代美国小说中的美国性》(英文,独著)、《新时期美国文学研究历程:1978-1999》(合著)、《印迹深深: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合著)等,译著《谁是爱尔兰人》(任璧莲著,合译)等。主持国家社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独立完成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省部级,结项评级良好)、上海市 “晨光计划”人才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三负责人)、教育BU国别区域研究项目。

 



精彩内容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聚焦晚近三十年出版的美国小说,以冷战结束开启的20世纪90年代、“9·11”事件开启的新千年和与当下最为贴合的过去十年为时间区隔,从美国的宗教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多元族裔的民族认同与种族主义问题、“9·11”创伤与修复以及跨民族视角下的美国民族性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美国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本书采用了文学与非文学文本互读的方式,将文学研究放置于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大背景之中,在对晚近三十年美国小说细读的基础上,与美国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形态等多领域进行了事件互读与思想互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