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4.6 4.1折 ¥ 59.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张莉 主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7314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29551413
上书时间2024-12-16
本书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选。本书延续以爱、秘密、远方为辑,收录2022年度二十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既代表了对当下文学现场的一种凝视,也代表了对女性文学未来的长远期待。20位左右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国老中青三代女性作家的创作谱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在一段时间内了解该年度女性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概况的质量极高的文本,让女性声音和女性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更多人所知。
本书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选。本书延续以爱、秘密、远方为辑,收录2022年度二十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既代表了对当下文学现场的一种凝视,也代表了对女性文学未来的长远期待。20位左右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国老中青三代女性作家的创作谱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在一段时间内了解该年度女性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概况的质量极高的文本,让女性声音和女性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更多人所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小说风景》《持微火者》《我看见无数的她》等。主编《散文中的北京》《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带灯的人:2021年中国散文20家》《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中国女性文学优秀成果奖,华文散文奖。
春光好 黄佟佟
冯荃女士 范小青
女猫 盛可以
爱 县城美人 张惠雯
幽暗时刻 卢文丽
花神 苏枕书
它不是红色 修新羽
暮色与跳舞熊 鲁敏
在阁楼上 艾玛
秘密 去海南吧 姚鄂梅
春之盐 张天翼
我的太太变成了鼠妇 朱婧
雾在夜晚升起 汤成难
传声筒 王苏辛
起因 金仁顺
端正好 张怡微
远方 蒙面纪 黄昱宁
光明招待所 吴君
单身母亲日记 阿依努尔· 吐马尔别克
起舞吧 杨知寒
本书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选。本书延续以爱、秘密、远方为辑,收录2022年度二十位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既代表了对当下文学现场的一种凝视,也代表了对女性文学未来的长远期待。20位左右不同代际的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中国老中青三代女性作家的创作谱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在一段时间内了解该年度女性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概况的质量极高的文本,让女性声音和女性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更多人所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小说风景》《持微火者》《我看见无数的她》等。主编《散文中的北京》《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带灯的人:2021年中国散文20家》《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中国女性文学优秀成果奖,华文散文奖。
序言
假如我们拥有秉笔直书、坦陈己见的勇气
张莉
从本女性文学年选《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年选》问世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年。正如读者们所看到的,《2022年女性文学作品选》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挑选了青年作家阿依努尔的非虚构作品《单身母亲日记》放在第20篇,我希望在未来挑选更多的非虚构女性作品进入年选,以更丰富年选的题材范围,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女性文学年选”所致力于收录的20个故事里,将打破题材的分野,既有虚构作品,也有非虚构作品。另外,伴随着装帧的变化,我选用了鲁敏的《暮色与跳舞熊》作为整个年选的书名,“暮色与跳舞熊”有着一种欢脱而又深情的调性,将使年选的文学气质更鲜明。当然,年选依然有它的不变——20位女作家的20部作品,20位女性的人生故事,阅读这些故事不仅会意识到故事本身的鲜活、生动、有趣,还会意识到众语喧哗、杂花生树的美妙。当然,在编选时,我依然使用了“爱”“秘密”和“远方”这样的栏目,无论是爱,还是秘密或远方,这三个词语都具有普遍性,它们不仅仅属于女性,也属于男性。换言之,在这本年选里,我强调女性视角重要的同时,我也希望强调女性所写题材的普遍性,强调人类书写主题的共通。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强调女性声音和女性视角,我的回答是,女性视角不是在“被强调”,而是本就应该有一个女性视角存在,这对于研究者和创作者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以前我们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女性视角的重要,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女性写作的意义被更多的人注意,也让基于女性立场的阅读和基于男性立场的阅读能站在共同的层面。说到底,承认并尊重作为女性的感受,不掩藏,把基于女性视角所看到的写下,是对平等的确认,也是对写作自由的追求。对于女性而言,这也意味着一种自我解放,一种自我确认。
一
那么,什么是写作者的自我解放呢?
曾经有一位拍摄冰心纪录片的记者问我,为什么冰心早期的写作止于家庭,什么原因使她不如后来的那些女作家写得那么锐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回答起来也很复杂,因为影响一个作家创作特点的因素太多了。我只讨论影响她自由创作的障碍。《女学生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是我的博士论文专著,它关注的是1898年至1925年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写作。在那本书里,我着重分析过冰心的创作。
冰心十九岁开始写作,很年轻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当时,她在创作谈里写过自己的创作习惯:“这时我每写完一篇东西,必请我母亲先看,父亲有时也参加点意见。”这句话好像随意说的,但研究者不能忽视。我读到这个资料的时候愣了一下。——当一位女作家把她的父亲、母亲、弟弟们作为读者时,你能指望她抛弃乖女儿、好姐姐的形象?指望她进行“越轨”的创作几乎是空想,她的家庭教育不允许。也是在那个创作谈里,冰心解释说小说中的“我”和作者不是一回事,她的母亲反问她:难道不是你写吗?当作家明知身边人和读者会将小说人物对号入座时,她写作时、发表以前会不会自我审查?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年轻的冰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小说中那种对优雅、纯洁女性形象的刻意塑造和克制讲述使她收到了雪片一样的读者来信,也受到了密集的赞扬。这些来信和夸奖来自大众和传统,它们对于冰心如何成为“冰心女士”起到了强烈的塑造作用,终,这种力量内化为冰心的主体性格,进行写作的冰心女士有礼有节、温柔敦厚,从不越雷池一步。
这终导致了冰心在叙事上的自我清洁,没有情欲,没有越轨,没有冒犯,在写作过程中,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冰心女士”,并且要尽力使她完美。所以,正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冰心完成了大众想象中的“冰心”,这是从两性关系中抽离出来的角色,它洁白、美丽,但也让人不满足。今天的研究者甚至尖锐地说,那个“冰心女士”“不过是披着女性外衣的男性想象物”。
我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位广受关注的女作家,冰心这样写作不是不可以理解的,那是一种自我保护,她不想让人说三道四,她的家人也不愿意,所以,她不得不如此。当一位女作家意识到自己作品的读者是父亲、母亲和弟弟时,当她意识到万千读者都期待另一个她时,她会泯灭内心的另一个“我”。
我在另外的场合批评过女作家写作中的察言观色,什么是察言观色的写作呢,恐怕这就是。内在的自我限制、自我束缚、自我清洁使冰心的写作不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她能创作出一部与传统抗辩、与世界抗辩、
挑战人们阅读习惯的作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年轻冰心的写作只能如此这般。也必须提到的是,反倒是到了晚年,冰心越来越犀利,越来越敢写,因为此时的她开始懂得了什么是解放自我、什么是自由表达,她开始懂得了“自我解放”对于一位写作者的宝贵。
年轻的冰心并不是个案。另一个例子是她同时代的黄庐隐,庐隐热爱写作,一直在《小说月报》发表小说。这个杂志喜欢书写社会问题的小说,庐隐一直坚持写这样的作品:工人、农民、贫穷者等等,她因此成为当时著名的女作家。但是,作为女高师的学生,这些人的生活之于庐隐是隔膜的,她擅长写青年女性生存的困惑。而那又不是《小说月报》所爱,我们知道,主编茅盾非常欣赏庐隐关于社会生活的小说。今天看来,庐隐的小说并不成功,原因一则当然与天赋有关,另一方面,为了编辑和批评家的趣味,她没能真正打开自我。事实上,即使是写她的青年女性生活时,她也畏手畏脚,怕读者对号入座。
一百年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史上,像冰心、庐隐这样的女性写作者很多,她们身上未必没有成为优秀大作家的潜质,她们也许可以写得更好,但是,终没有能“人尽其才”,原因在于环境、道德以及内心对自我的束缚。
二
波伏瓦在《妇女与创造力》中说:“妇女是受条件限制的。她们不仅受从父母和老师那里直接受到的教育和限制,而且也受到她们所读的那些书的限制,受到她们所读的书——包括女作家们所写的书——所传给她们的那些神话的限制。她们受到传统的妇女形象的限制,而她们感到要脱离这种模式又是极其困难的。”波伏瓦说的情况现在恐怕依然存在,我们大部分人,在写作时是否想到过要冲破藩篱——冲破教育的、世俗的、书本里有关“好女人/好作家”形象的束缚?答案是否定的。作为女性,我们是与这些规则和谐相处的,我们沉湎于“好女人/好作家”的规则中,以使自己适应这个规则。取悦他人,为身边习俗与惯例所困扰,是大多数女作者面临的障碍,我们恐怕终生要与这样或那样的内心限制进行搏斗。我以为,突破这些限制就是自我解放的开始,是一个起点。没有自我解放,其他无从谈起。
当然,也有女作家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天然地具有自由写作的勇气。我想到丁玲。当时的读者回忆说,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到来,宣布了冰心时代的结束。所有读者都意识到一位新锐女作家的到来,甚至一个新的写作时代的到来。这部小说写了一位现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女性在爱情中的两难。年轻的丁玲在写作时,一定没有想过她母亲看过后会怎么样,广大读者会不会将她与莎菲对号入座,她恐怕是毫不在乎的。要知道,那是1927年的中国。丁玲当时也很年轻,写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时,丁玲是完全没有兴趣做什么乖乖女的,在当时,她任性地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她也一下子就成为中国受人瞩目的女作家。她为什么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她勇敢地冲破了传统的、道德的、写作惯例的束缚。
我也想到萧红。萧红是好作家,她的好,在于天然地没有边界感,她不仅仅是能解放自我的那种作家,而且,在她生命的后期,她也具有了冲破障碍、向一切成规说“不”的勇气。虽然萧红命运多舛,一生饱受不公,但只要去读她的作品,就会完全明白,她实在是可以被称作文学世界的勇者。
萧红的《生死场》,有许多不合常理的、让有洁癖者避过头去的书写。写作时的萧红是“忍心”的。她写乡村女人的生产和死亡,很卑贱,看得人惊心动魄。年轻的萧红很早就有生育的经验,那些性的、生产的经验,都包含在这样的文字里了。她是对疼痛极为敏感的女人,可是,在文字中她又可以如此直视那困扰她一生的伤口、屈辱。当年鲁迅评价她的写作是“越轨的笔致”,“力透纸背”,很贴切。看萧红,很多人会想到女性写作领域的“身体写作”,但萧红的大不同在于,她时时可以跳开“自我”,目光辽阔。比如她一方面写饥饿,说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一方面,她也看到屋外的穷人们衣不蔽体。
仔细去想,萧红的写作跟“教养”二字完全不沾边——有教养的女人是温婉和柔和的,是有规矩的,可是萧红完全不是,她的色彩是硬的,是横冲直撞的,是浓烈的而不是素雅的。有教养的女作家是什么样子的?大概有教养的作家想到自己的书写会导致别人怪异的目光和奇怪的流言便会羞怯地停下笔。可是萧红没有,她绝不因为自己天生是女人就要躲闪什么;相反,她像个接生婆一样注视女人的分娩,看着那作为负累的女人身体撑大、变形、毁灭。
谁说女性的写作一定是柔软的、温驯的、素净的;谁说女性的写作一定是羞怯的和肤浅的?谁说女性的写作一定是不锐利不勇敢的?萧红的写作打破了这些惯常印象。我认为,萧红拿起笔写作,首先挣脱和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设身处地,我们就会了解这个女作家如何挣脱束缚,也就会了解这位作家的勇气。
当年萧红把《呼兰河传》章给朋友看,朋友说,写得不错,但就不知道这是小说还是散文。萧红的回答是,我不管,只要写得好。这个回答是在萧红三十岁的时候,她临死前的一年。她还对聂绀弩说过一段话:“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这是萧红写《呼兰河传》之前说的。这些话属于自由的写作者萧红。也许以前萧红在写作中有过她的迟疑和自我否定,但是,到写《呼兰河传》时,萧红内心已经开始养成自由的习惯。
《呼兰河传》里,萧红跨越了写作文体的界限,她以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写作样本对那些所谓的文学惯例说“不”。《呼兰河传》也许放不进某种惯常的文体,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魅力。她由一己之所见,抵达了辽远,她写出了人类整体的命运和际遇。在我看来,作为作家,萧红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是,在时代潮流里尽可能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天地。她绝不自我规训,使自己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口味。这是我喜欢萧红的原因。萧红只活了三十一岁,生命短暂,但是,她文字的生命却远超过她肉身的。《怀念鲁迅先生》《呼兰河传》能为万千读者诵读,能为几代读者共同热爱,实在是一位目光辽远、内心养成自由写作习惯的作家应得的荣誉。
不在任何事物面前失去自我,不在任何事物——亲情、伦理、教条、掌声、他人的目光以及爱情面前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我理解的自我的解放。坦率说,我之所以讨论确认自我的声音、确认自我的视角,也基于我个人内心的困扰。我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秉笔直书,坦陈己见。——但这些目标并不容易达到,它实在需要我们终生与身体中那个怯懦和懒惰的“我”进行不屈不挠的搏斗。
三
从范小青、金仁顺、鲁敏、黄昱宁、黄佟佟到修新雨、朱婧、王苏辛、杨知寒、阿依努尔,2022年女性文学年选的作者群落,跨越了“50后”到“90后”多个代际,这样的跨度代表了作品风格的多样,及作家美学追求的不同。当然,我们会看到面对同一故事,不同作家的理解角度的不同。这也让人再次意识到,即使是在同一女性的内部,我们对不同事件都有着不同的立场和看法,女性视角从来不是单一和狭隘的。
2020年冬天,我的一位研究生曾经告诉我,她在美甲店里看到了一本翻破了的《2019年女性文学选》,那个场景真让我开心。作为编者,我当然希望年选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普通读者的生活中去,同时我也希望普通读者在未来能加入到写作者的行列,写下她们的所见、所闻、所想。事实上,近年出版的非虚构女性作品中,无论是《秋园》还是《日日杂记》都告诉我们,当从来没有写作经验的女性开始记下自我的生活,那本身就深具意义。
今天,对于一位女性而言,在写作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写出所见所闻,其实就是在自我解放,是在对自我进行确认。——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笔,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写下她们的日常所见和所得,那是真正的女性写作之光,那是我们时代真正的女性写作的崛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