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0.7 6.3折 ¥ 49 全新
库存473件
作者孙科,贾新超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97926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9406856
上书时间2024-12-16
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和儿童相关的工作,从动画编剧、儿童舞台剧、儿童乐园、家庭教育到心智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原本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成功的电影编剧,拍一部令人终生难忘的电影,从未想到自己会和儿童教育产生渊源。2016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做一个妈妈社群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有幸认识了从事心理学工作的贾新超博士。之后,贾博士成为我们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的老师,这也成为我们后来深入合作的基础。这个项目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聚集了近百万妈妈用户。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妈妈们聊天,她们不停地咨询关于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我们马不停蹄地做了近千场家庭教育的活动,如教育分享、教育课程、教育专家直播等,邀请了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来集中解答妈妈们的教育困惑。然而,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妈妈们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我们一次可以集中回答上万个妈妈的问题,但是,这只是暂时起到了缓解作用,过一段时间妈妈们又会来咨询其他类似的问题,每个妈妈要有七次以上且每次少五十分钟的咨询时间。我们深刻意识到,我们不可能解决妈妈们的所有疑问,我们也不可能帮助妈妈们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个结论促使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妈妈们学会自己解决孩子的问题。
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你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秘密。我们做项目复盘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群组里的妈妈学员数量一直稳定增长,群组流失率远低于其他群组,但是,妈妈们咨询的问题数量却呈现和其他群组相反的趋势,这个群组里的具体问题远远少于其他群组,并且这个群组里面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一些教育方法论上。于是我们立即对这个群组的妈妈们展开调研,并与这个群组里的心理专家进行了深入沟通。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妈妈们之所以会不断地陷入焦虑困境,是因为她们看到的都只是孩子表面的问题,没有去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面对一个根本“不了解”的孩子,妈妈们自然不理解孩子的各种问题,也无从下手去帮助孩子,所以,我们觉得妈妈们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孩子心里的秘密。
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终要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为此,我报名学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原以为系统地学习一下心理学,就能找到所有问题的根源,但是心理学的内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全部习得的。两个领域的联系并不是简单拼凑的,在和贾博士探讨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终聚焦在找到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桥梁,也就是搭建一个可以用心理学来解决教育问题的桥梁。于是,我转身回到我所擅长的儿童戏剧故事创作中,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这两者的结合,用更加简单有效的、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贾博士则继续专注于心理学在教育场景的应用探索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市场上根本不缺少故事,并且市面上有很多故事形式的家庭产品,比如常见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还有动画片故事。但是,融合儿童戏剧故事和心理学场景的故事却很少,于是我们组织教育专家一起探讨并且进行了三次尝试,将故事、绘本、心理学以及艺术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以故事疗法的方式进行了教育解决方案的尝试。这一尝试给了我们较大的信心,所有参与的家长和孩子反馈都很积极,我们得到了小范围的用户的认可,对这种模式更有信心了。但这其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即这种故事的内容定位是什么。得益于自己大学专修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又有多年的儿童教育从业经验,所以,我对故事中的戏剧元素及场景的理解尤为深刻,也比较容易发现并刻画这种心理场景。于是,我们将关键的教育场景铺设成心理场景,将对话叙事铺设为心理发展过程,总结成一句话:场景即心理,对话即发展。
后来,我们有幸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起初大家觉得积极心理学只是边缘心理学,自从拜读了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图书,并跟随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博士生们做儿童积极心理学实验以及积极心理—心智教育模式的课题和产品研发之后,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尤其是看到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的时候,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大脑开始为之兴奋起来,似乎抓住了什么东西。对的,我们认为这是人的共性的根本问题,是匹配教育根源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可以植入每个故事中的灵魂元素。贾博士借助自己心理学专业很快投入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实际转化和研究,为积极心理学故事的编写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教育故事,心理学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心理学,教育也不再是万千问题的教育。例如:《没有关系,我原谅你》将小朋友们之间日常的友谊问题,转化为两只眼镜熊比尔和马克吃凤梨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比尔和马克的故事中去学习宽恕这项人格品质,以此来完成对现实中的积极关系的建设和学习。
《叽哩咕还在》讲述的是亚马逊蝌蚪千辛万苦的成长经历。故事中小蝌蚪叽哩咕遇到了很多天敌和困难,有红蜻蜓、蓝水鸟、大头鱼、绿草蛇,还有大瀑布,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案例是一个小女孩因为压腿太疼而放弃了学习舞蹈,读完故事后她感受到叽哩咕的力量,重新燃起了学习舞蹈的决心。童谣的写作模式和故事的对话叙事模式会很自然地带着孩子产生积极和紧张的投入感,终汇聚到叽哩咕坚韧的生命力上,这种共鸣会激发孩子日常的技能学习能力,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克劳恩历险记》是一个关于热情品格的故事。现实中我们的案例是一个缺少热情小男孩,他觉得别的小朋友玩的都很幼稚,按照爸爸妈妈的话说,他不爱说话,喜欢闷在屋里拆玩具车,拆音箱,拆手机,还天天嚷嚷着要去火星。于是我们设计故事主角克劳恩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小丑鱼,故事中克劳恩的父母即现实中小男孩的父母角色,而大海龟的成年角色并没有阻止小丑鱼的想法,而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去帮助和肯定他的探索,小丑鱼在寻找海底和陆地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我们让孩子带入克劳恩的角色去读这个故事,和父母朋友们一起分角色演绎这个故事,小男孩逐渐理解热情带给自己的积极情绪,在父母对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出了尊重和理解后,小男孩开始对别的小朋友的游戏也有了兴趣,其他小朋友也因此与小男孩互动了起来。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了儿童艺术活动“拆箱子做迷宫”,让小男孩去完成,他主动邀请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了小男孩兴趣场景的心理叙事。终,这种故事叙事模式让小男孩在一个月后开始有了热情的表现,也不再闷在屋里拆天拆地了。我们的积极心理故事疗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至此,受积极心理学的启发,我们开始重新整理写给孩子的故事,并以上述模型为基础,更多地通过教育场景和心理学品质的融入,带给孩子富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内容。
以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为理论基础,用故事的方式去启发孩子,并引导孩子终形成积极的心理。
在这本书中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心理学故事探索以下三个问题:
故事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教育?
积极心理学故事如何引导孩子好品质的形成?
故事如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存在的教育问题?
对心理学的认知不足导致很多人在谈到心理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在大家的认知中,好像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实际上,目前心理学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在互联网数据分析、金融、政治关系、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等领域,心理学已经较广泛地被使用。简单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是一门服务于我们自身的学科,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帮助我们处理好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故事宜与心理相结合。通过简单地读故事,就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家长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在互动和思考中解决大部分的育儿难题。因此,我们进行越来越多的尝试并终专注于故事教育法,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孩子们反感的说教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启发孩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的本质是人,以人为本。人是复杂的,人的很多行为来源于心理。如果我们能够试着了解人的心理,了解本质,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而品行的教育影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能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所以,我们将探索用简单的故事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让教育变得更加轻松。
积极心理学“品格优势”识别与培养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成名于习得性无助研究。他在对动物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人类也普遍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现象,即当个体面临不可控的情境时,一旦认识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不可避免的结果后,便有了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表现出无助、无望和抑郁等消极情绪。随后的很多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就会逐渐丧失斗志,终会放弃所有努力,陷入绝望。为了解决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无助感和失控感,马丁·塞利格曼转向习得性乐观的研究,习得性乐观的实证研究为积极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在积极心理学的有关成果中,有影响的是克利斯托弗·彼得森(Chrstopher. Peterson)和塞利格曼领导的学术团队的研究。历经三年的跨文化研究,该团队在对涉及性格优点和美德的大量文献(从精神病学、青少年发展到哲学、宗教、心理学)回顾的基础上,发现了在各种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南亚的佛教和印度教文化,西方的希腊哲学、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中总共有200多种美德。他们从横跨了整个世界3000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中归纳出六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和超越。根据十项标准从众多的积格优势的候选中选择了24种并分别归类到这六大核心美德中(Peterson & Seligman,2004)。该成果于2004年公开发表,积极心理学研究者进行的一系列跨文化研究进一步证明了24项积格优势的普适性。这一框架不仅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套具有多重文化背景且相对科学完善的分类体系,也为研究者和普通大众在探讨与交流人类美德的问题上提供了一致的术语。
通过积格优势识别工具,研究者可以对个体的优势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三到五项优势,也会有三到五项劣势(Seligman et al.,2005)。相对于传统的木桶理论找出短板和弥补短板,积极心理学提倡找出自己突出的优势,同时在生活中应用并加强它们。
发现学生的品格优势并进行教育,可以重塑个体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对抗或弥补短板带来的无助感,展现优势并把它们变得更好,也可以用它们来抵抗劣势,以及消除这些劣势带来的不快乐。通过对品格优势的发现与塑造,学生们能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心理优势与潜能,获得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以及创造出更佳的学习与生活品质。
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领域克服了传统心理学的局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幸福人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供了实际的解决办法,因此,迅速为教育界所关注和应用。
积格优势识别研究起源于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需求,既然要培养人的积质,那么人有哪些积质呢?相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清单《心理疾病诊断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所有消质的集合),积极心理学也需要建立积极心理品质的清单,即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
彼得森和塞利格曼(2004)邀请全世界50多位杰出的青年心理学家,从对人类社会影响为广泛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体系中提取了全人类普遍具有的六大美德,然后通过十条标准进一步遴选出培养这些美德的24项积格优势,同时指出培养并实践24项积格优势是获得核心美德的途径。彼得森和塞利格曼等人编制了价值实践优势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并且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不断修订和完善(Peterson & Seligman,2004)。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以这些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品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学业成就、生活质量等心理变量密切相关。
积极教育是在教育领域倡导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构建人类真实的幸福理论、量表、方式、方法的相关实践。塞利格曼等人设计并实施的“识别并运用个人品格优势”干预策略被认为是提高幸福感和丰盈人生的方案。持续六个月每月一次的测试结果表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突出优势”能够限度地增加幸福感、减少抑郁症状(Seligman et al.,2005),但该研究没有控制参与者预期。段文杰等人(2014)在中国校园环境内改进了该干预范式,更好地分离了安慰剂效应。18个星期的干预结果发现,在排除参与者预期后,仅来自优势训练组的参与者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生活满意度体验。以这些研究为基础,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基于学校、社区,甚至国家层面的品格优势提升计划,如“优势健身房”“建造未来希望”“瑞士品格优势项目”等。这些项目旨在通过“不断实践”和“有意为之”两个“持续幸福感模型”中的关键要素,不断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
关于积格优势的识别工具,彼得森和塞利格曼等人先后编制了价值实践优势问卷和青少年价值实践优势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VIA-Youth)。在VIA及VIA-IS创立之初,研究者就认为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未来的实证成果不断地修订和完善(Peterson & Seligman,2004)。
在研究范围上,积极心理学也加强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通过了解积极心理学在不同国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特征及影响变量的差异性,力求证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等精神超越的追寻中蕴含着大量的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智慧。培养美德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对六大美德的研究也充分考量了儒家道德中重要的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儒家经典《大学》开篇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宣扬的正是人性的光辉和积极的力量;佛学中的养心、诚意、正心,也是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正能量,其“颜施、言施、心施、眼施、身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更是积极教育的可行方法来源,起源于佛学文化的“正念干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领域,成为行为与认知疗法的第三股浪潮;道家阴阳太极图中所揭示的朴素辩证思维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思维变通如出一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亦是中国人极其注重思维变通的有力证明。积极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富有辩证思维的人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活得更快乐,更坦荡,更长寿。
积极教育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已经展开,在一份包含亚洲13所中小学的积极教育实践报告中,研究者采用横断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积极教育融合儒家文化,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清华大学彭凯平等人(2019)对积极教育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中小学开展的积极教育学生课程对青少年抑郁有抑制作用。研究团队以中国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对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证明了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积极教育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抑郁情绪起到抑制作用。该课程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六大模块、两大系统”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积极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之路已经开启,与中国智慧在遵循实证研究的积极教育之路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心理学、教育学的工作者有必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逐步有意识地结合跨文化的公平性和特殊性,不仅要深度研究种种问题,而且要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具建设性的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故事更好地探索教育。幸运的是,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个激发和引导的过程。
后,本书得到了众多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朋友的指导和支持,特此感谢!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儿童教育市场需求旺盛,于是本书以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理论基础,用故事的方式去启发孩子,并引导孩子终具备积极的心理。本书以故事疗法的方式进行了教育解决方案的尝试。故事中设置戏剧元素,铺设教育心理场景,将对话叙事铺设为心理发展过程,以“场景即心理,对话即发展”的模式给孩子以积极的思考和激发,实现家长及孩子完成日常家庭教育中的故事陪伴成长目标。
孙科,编剧,儿童故事作家,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拥有12年文化教育行业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用故事疗愈儿童心理。
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美德一 智慧与知识
1 好奇心/002
故事:《怪怪去哪儿了》/006
2 爱学习/008
故事:《斯奈尔的烦恼》/012
3 创造力/015
故事:《查理的舞台》/019
4 洞察力/022
故事:《阿里芬家族的秘密》/025
5 判断力/029
故事:《哭泣的拉布》/032
美德二 勇气
1 正直/036
故事:《卡尔的世界》/039
2 热情/041
故事:《克劳恩历险记》/044
3 勇敢/053
故事:《勇敢的强尼》/055
4 毅力/059
故事:《奔跑的小龙马》/063
《叽哩咕还在》/067
美德三 仁慈
1 善良/071
故事:《带刺的大石头》/075
2 爱/078
故事:《我可以抱抱你吗》/081
3 社交能力/084
故事:《我喜欢你》/086
美德四 公正
1 团队精神/089
故事:《工蚁艾特》/092
2 公平/096
故事:《张小怪》/101
3 领导力/104
故事:《聪明的小豆芽》/109
美德五 节制
1 宽恕/113
故事:《没有关系,我原谅你》/119
2 谨慎/122
故事:《刀刀的陷阱》/125
3 自律/127
故事:《我可以咬你一口吗》/132
... .《比奥和怪物》/140
4 谦虚/144
故事:《骄傲的拉姆》/147
美德六 超越
1 信仰/152
故事:《疯狂的瓦米》/156
2 感恩/159
故事:《小怪吃果子》/164
3 希望/167
故事:《我是雅克》/172
4 幽默/177
故事:《那个我的秘密》/183
5 审美力/185
故事:《不一样的兰恩》/188
参考文献
附录: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释义
后记
随着社会发展,孩子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儿童教育市场需求旺盛,于是本书以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理论基础,用故事的方式去启发孩子,并引导孩子终具备积极的心理。本书以故事疗法的方式进行了教育解决方案的尝试。故事中设置戏剧元素,铺设教育心理场景,将对话叙事铺设为心理发展过程,以“场景即心理,对话即发展”的模式给孩子以积极的思考和激发,实现家长及孩子完成日常家庭教育中的故事陪伴成长目标。
孙科,编剧,儿童故事作家,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拥有12年文化教育行业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用故事疗愈儿童心理。
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审美力的优势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也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随处都可发现美的事物,并能够陶醉其中,这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
你追求美好,也向往美好,这种对美和卓越的欣赏让你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你也会处处追求美感,同时促使你成为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我是谁?为什么我长得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他可以跑得那么快?为什么他笑起来那么好看?为什么他的英语那么好?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到3岁前后,这种探索逐步在自我身上体现出来。孩子会在镜子里发现、欣赏、探索自己的模样,对周围的很多东西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内化出自己的价值观。
故事《不一样的兰恩》讲的是关于孩子自我的内化过程,这种内化过程对孩子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内化主要是自己认同的东西和自己原有的认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体系。这种认知形成后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孩子的这种认知结构随着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特点。孩子可以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
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孩子的内化过程,家长就能够通过故事看到这个过程,能够意识到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并且给孩子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去认知、去思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可能遇到一些曲折,就像故事《不一样的兰恩》的主人公兰恩一样,开始是审视自己,别的小线人都只有一只眼睛,为什么自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