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的辩证法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2.39
3.4折
¥
36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黎幺|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70234882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2187789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黎幺,小说写作者、文本实践者。现居南方。著有小说集《纸上行舟》,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译作有《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目录
第一辑 行走与沉思
车厢里的观察家:狄更斯的火车旅行/3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段插曲/12
在新旧大陆之间/21
一个年轻诗人的漫游时代/30
外省生活的研究者/41
讽刺作家的田园诗/50
一个少年艺术家的学习时代/58
故乡是一首甜美的诗/66
伯尔的爱尔兰:信仰的破灭与重建/74
一次反诗意的埃及之旅/83
马拉喀什的异乡人/91
重新发现美国/98
河流,作为生命的隐喻/107
塞普尔维达:南美是一张遗失物品的清单/116
第二辑 自然与文明
热带承载了我们的忧郁/127
故事家的山与水/135
傻瓜威尔逊的人间游历/143
追访文明的脚步/152
山中的永恒/161
邂逅世界的广阔/169
史怀哲的丛林岁月/178
南国的旅人/186
阿尔谢尼耶夫与德尔苏·乌扎拉/195
夜空中的旅行者/204
肮脏和美丽的非洲大地/214
从慕尼黑到巴黎,将道路还给足迹/222
星野道夫的极地人生/230
第三辑 东方与西方
东方,一部无法辨认的天书/241
在梦境中旅行/247
东方之心与西方之魂/256
叙利亚,在故事的内与外/265
候鸟的归乡/273
从古典出发的现代之旅/285
行走在文明的伤口上/294
语法灵猿在印度/303
重回和谐之路/311
内容摘要
八〇后青年作家黎幺继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畅销后的首部散文随笔集,解读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游记作品,阐释游记阅读滋养下的作家文学生活,解密作家写作背后的文学密码。
一部细腻的读书笔记和文学语录,一份特殊的旅行攻略。
精彩内容
首先必须坦诚,我是个贪图安逸的人,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我是个懒惰的人,而且,我那几乎如鲸类一般巨大的惰性,在身体和精神中的分布极不均匀。要我振作精神并不算什么难事,但若非要我从床上起来运动运动,哪怕仅止于抻抻臂抬抬腿,那也是要命的苦役。所以,起源神话中那种用泥包住火的造人方式,在我看来,倒也有几分可信。
话到此处,您大概了解了,对于我这摊烂泥而言,旅行并非乐事。每回出门在外,往往在疲惫实际到来之前,仅仅因为预期它的到来,我便已叫苦不迭。若实在不巧,有谁出于对我的误解或与我的某种不易断绝的密切关系,必须同我一道游玩,那就免不了遇到扫兴的时候。所以在此,我想先跟亲友们道个歉:我知错了,但若要我改,恐怕是改不了的。
不过,对精神的旅行,即所谓“神游”,我倒是相当擅长也相当热衷。发呆,做梦,或者躺在榻上凝视一只小猫的眼睛,之于我,便等同于漫步方外,遨游太空。而阅读,无疑是这种种可供懒人搭乘的“灵魂舟楫”中最为便捷高效的一样。与那些信马由缰的遐思相较,它不仅指明了有趣的目的地,还为我指派了高明的导游作陪。更何况,在文字间跋涉的愉悦和艰辛,与那些寻幽探胜的旅程也有几分相似。
这种“阅读观”与“旅行观”其实早已在我的心底发端,甚至可以追溯到我识字之前的“蒙昧期”。我的记忆中一直保留着一幅画面:一个遥远的夏夜,一座方方正正的小院像一只敞开的盒子,我坐在院里,靠在椅背上仰望夜空,满天星斗以其温柔璀璨的光辉和妙不可言的排列,向我传达已在宇宙中绵延了亿万年的意义。这种对浩瀚的阅读,是一切阅读的开始,让我在面对书本时,总在期待着与“远”和“阔”的相遇。
正因如此,我爱阅读游记,而在其中,我尤为偏爱那一类不仅从空间的角度介绍一次旅行,更从象征的角度阐释一次旅行的作品,而在其中,我又特别偏爱那些大作家所写的游记。对于我,这些作者本人就是既壮丽亦险僻的精神景观。
事实上,许多文学史上的巨人都有游记存世。这种优雅而轻盈的文类,对于诗人或小说家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修辞练习。更何况,游记这种文体形式本就出自最纯正高贵的文学源头,无论是史诗《奥德赛》,还是骑士罗兰或贝奥武夫的冒险故事,都在虚实难辨的文字世界里孕育了游记的雏形,正因如此,喜欢做梦的堂吉诃德才会明白,他得骑上他的瘦马,和骡背上的桑丘并辔而行,四处游历,才能留下值得为人传颂的事迹。
很可能,那些大作家对于旅行书写的重视程度远甚于评论家和读者对游记作品的重视程度。将游记视为“次要之作”或“消遣之作”,着实是一种令人伤心的偏见。
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论,游记拥有显而易见的文学魅力。
首先,文字作品中最为迷人的部分,即那些非凡的状物描写在游记中十分多见,一本出色的游记所能带来的感官享受不亚于音乐与美酒,总能令人沉醉其中。
其次,游记几乎是一种不受限制的文体,甚至可以说,它本就是一种为自由而生的文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刺激作者的表现欲,因此,常常被用作陈列各式各样大智慧与小聪明的珍奇柜,所以,在一本游记当中往往能窥见一位作家最为本真的风格与趣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阅读一本游记时,不仅仅是在作家用文字构造的空间内游赏,也在同时投身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每读一段优美的文字,便等于借作家之手,撷取了一朵业已结晶的浪花。这种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双重收获,似乎只有在阅读游记时才能轻易实现。另外,阅读游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微妙的“历史感应”,找到自身在历史中的位置。打个比方,当我们在远处遥望历史的整体,看到的只是平静的、如石镜一般全然凝固的混沌之海的洋面,但随着视角推进,逐步由宏观导向微观,海才会显出汹涌澎湃的真容,展露源于深处的变化与转机;每一位作家的经历都是一滴海水,如果我们凝视它,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它被牢牢地拘限在历史的海面之下,但在它主动跃起的瞬间,也会牵动全部的时间版图;这个由最微小的单元所做出的最细小的动作,是历史的最真实和最鲜活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只有那个瞬间才是可以被真切把握的:在那个瞬间,我们启动了自己,不再甘于只做一名时代的囚徒。
尽管阅读游记有这般多的好处,但似乎很少见到专门介绍经典游记的书籍。评论家们大约觉得游记作品的优点都太过直观,没什么值得深究之处。幸亏如此,我才有机会将这样一本书呈献在诸位面前。当然了,我无意扮演评论家的角色。评论家们总想用他们的评论把他们评论的对象关进笼子里,而在此之前,他们首先得把自己关进去,这和游记的天马行空本就相悖。
恕我妄言,我的本意其实只想说明,要写作一本介绍游记的书,只有以游记的方式才是适当的。换句话说,这本书对其中谈及的每一部游记作品均不做评论,它仅仅提供一份书单,一份导览,并且分享一名游客在赏玩文字时的感受与体验而已。在这层意义上,眼下这篇以说明为主的序言都显得多余,不过不要紧,我们马上就会结束它。
最后,尽管任何一本书的书名都具有“自明性”,本该把理解的权力完全交由读者掌握,但到了一篇序言的末尾,总得写几句“点题”的话,所以,我还是解释几句何为“漫游的辩证法”吧。
细想起来,“辩证”和“旅行”这两个看似相距甚远的词语,其实在象征层面有着高度的关联。可以将“辩证”比喻为一种在“两极之间”游移的逻辑之旅,而“旅行”本就是一个在故乡与异乡的对照中产生,在身体和心灵的统合中起效的辩证过程。可以说,在这本以作家的旅行为题材的书中,随处可以瞥见辩证法的幽灵。当然了,“辩证法”这个词语总还是刻板了些、抽象了些,体现不出字里行间的风光旖旎,所幸一旦与“漫游”连用,就多了几分温柔惬意,似乎还暗指左脚与右脚彼此反对,又相互推促的快步流星之象。所以,啰唆了这么久,我们终于等来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尾,虽说由我这个懒人讲出来,实在显得无稽:奉劝各位有缘的读者朋友,请切实负起大地之尺的责任,有空的时候多出门,去散步、去远足、去旅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