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36.1 6.0折 59.8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钧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4012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25582065

上书时间2024-11-20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第1版于2012年由线装书局出版,出版后意外的获得心理学同行关注和反响,很快此书就在市场上卖完了。淘宝上只有复印件,而淘宝原件高达几百元一本。同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第1版在彩色图片、文献注释、文字校对上都不是十分完善,所以也有读者提出了善意的批评。2012年之后,国内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对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这一议题的讨论更趋于深化,有很多新的内容出现。我也对自己之前的论文以及对话的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创作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论文,例如反思当代正念流行的前瞻性论文“正念的一些省思”(2013);反思佛学在西方的概念发展及反哺亚洲过程中佛学概念发生的变化,深入探讨佛学与心理学在类似概念上所表现差异的论文《自我与无我:心理疾患等与佛学—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等。所以, 2017年,在原书市场销空几年的情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周霈与我讨论了此书的重新修订出版的事宜。我觉得十分合适,因此补充了新创作的论文,按照原来论文的文献注释进行了修订,并且确定以彩图形式出版。

 

 

“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曾经让无数年轻人仰望星空,长久沉浸在对深邃的内心世界的无限遐想中,有时是畅快的思想翱翔,有时被烦恼牵引而魂牵梦萦、无明易惑地痛苦着。对心灵的探索成为很多人少年时的理想,乃至终身的职业。近代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中的超心理学,特别是潜意识学说和精神决定论,大大拓展了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对心理广度深度的建构和精神症状形成的理解。严格有序的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培训和独特严谨的精神分析治疗设置,大大缓解了各种神经症性精神症状,成为抗精神药物出现前主要的精神障碍治疗方法。人们坚信精神分析是人类探索心灵世界的有效路径。

 

30几年来,一切有了明显改观。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一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人智者,让彼此在心灵深处相遇了。这当中,徐钧是佼佼者之一。他少年便修习佛学,深入接触了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闭关修习让他对禅修和佛学有了实证的体验。难能可贵的是,徐钧希望所学可以利益更多民众,将古老弥新的佛学与当今大众心理治疗联系起来。徐钧选择了来自西方文化,对心理世界同样有深探索潜能的精神分析治疗开始学习。系统的佛学修习让徐钧接受精神分析训练时有了另外的视角。在精神分析培训过程中,一次次的案例分析,一条条心灵解剖的细节呈现,一个个症状缓解的过程,无疑让他有机会将佛教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做了为直观的比较,两者的异同和彼此的补充清晰呈现了,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其力作《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2012年12月



导语摘要



作者简介


TFI



目录

 


 


  


 


 —自体心理学观点的阐释 


 


 


 


  


 


 


 


 


 


 


 


 


 


 —兼与杰克·安格勒博士商榷


 


 


 


 


 


 


 


 “正念”的一些省思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TFI



精彩内容

  

“正念”的“正”字。大家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正义”或者“善”。“正念”的“正”,在古印度的含义更接近于“如实”,就是一件事情的实际。比如你的手碰到了火,觉得烫,那种烫的感觉是实际的。这个“正”不是“善”的意思,一旦把它理解为“善”,就会落入分别正念,古印度的巴利语写作sati,英语写作mindfulness,是现在很时髦的一个词。在巴利语里,sati这个词包含 7种含义:随念、记忆、觉察、忆起、忆持、紧系目标、不忘。目前在西方比较流行的正念,并不包含正念的全部含义,其中重要的是内观。内观,意为如其实际地看,它是正念的核心内容。

 

300年左右,随着阿育王的影响扩大,正念的方法在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开始流传。印度佛学在公元15世纪消失之后,中国、缅甸等地保留了正念的训练方法。

 

1000~2000个闭关中心,都是当初马哈希与缅甸政府建立的。 1956年之后,这种方法开始影响到欧美社会,马哈希本人曾经到哈佛大学等校去教授正念,并与许多心理学家一起工作。马哈希推荐了许多修行正念多年的人,让他们做相关的心理测试,来检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和谐程度、心理专注程度,检验出来的结果都非常好。还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人物是葛印卡。葛印卡的禅观,在一些西方国家有传授,在中国也有传授。通过日韩禅师、缅甸禅师等的介绍,西方的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对正念有了相当的了解,接下去就开始了正念的教学。

  

“我”,而且是能够控制的,为什么我们刚生出来的时候很小,后来却像面粉发酵了一样变得很大?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完全主宰的,它是一个自然的、因缘的过程。而我们的心念和感受,也就是精神的部分,其中也没有一个的控制者。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讨论着,西园寺给我们提供的这个环境比较安宁,大家可能觉得很放松、很舒适。但是,如果现在这个房间突然着火了,而且门已经被堵上了,我们所有人都出不去,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就会立即发生变化,紧张感、焦虑感都出来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是受因缘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

 

——我们一般人都有一个通例,就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完全符合我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是因缘编织的,有的时候符合我们的想法,有的时候不符合。当我们觉得世界与自己的想法不符合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烦恼生起。正念,使人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它的因缘规律就是如此,你应该如其实际地去了解。当你了解世界就是这样的时候,就会放下“世界要符合自己想法”的控制感,你就从这种感觉里面解脱出来了。

 

 2 000多年前佛陀开发了具体的修行方法,在南传的《大念处经》中有记载。《大念处经》的内容在汉传佛学里也有,就是《四念处经》。佛陀教导比丘们,一个人观察自己的身体,时时彻知无常,也就是了解身体的自然规律是无常变化的,没有主宰的特性。当一个人能够这样地了解自己身心特性的时候,就能够放弃对身心的执着。这就是四念处中的内容。四念处包括身、受、心、法,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正念里面的内观。相关的经文篇幅很长,我现在只是举出了其中很短的一段内容。

 

“因为我的心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我想不让它想,怎么办?”

 

 1分钟,多几分钟,你那口气一定得吐掉。同样地,你也没办法不吸气。这里有一个自然的因果规律在运作,但没有一个主宰者。

 

“我打坐要有好的感觉”,却发现今天并没有好的感觉,实际上不是坏事。那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身心不是你主宰的。到了明天打坐的时候,也许你以为,肯定依然会有坏的感觉,却突然有好的感觉了,那就说明,坏的感觉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卡巴金(Jon Kabat-Zinn)。他在美国麻省大学压力管理中心用内观禅治疗疾病,完成了几个心理学上里程碑式的实验。比如说,他研究对牛皮癣患者的治疗。通常对牛皮癣患者只能用日光照射的方法治疗。他把患者分成两个组,一组只用日光照射治疗;另一组在用日光照射治疗的同时,也用内观练习。 6个月之后,练习内观的那一组康复率要高很多,大概高40%。

 

3个月之后,抵抗化疗的反应变得很好。虽然他也有痛苦,但是他能够接纳地、轻松地去面对整个事情。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如果设法让烦恼不起现行,人就能够从这个过程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20年的内观。结果发现,他们大脑里面,与情绪调节有关的还有与人的幸福感有关的部位,比平常的人大一倍。

 

8周时间进行正念训练,训练完毕之后,再由辅导老师进行辅导。对于病人的转变,有许多定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数据在西方心理学界看来是有说服力的,是无可挑剔的。

  

“水不搅它,它自沉;心不整它,它自明。”一杯水,如果里面都是泥,你不搅动,泥就会自然沉淀,泥、水就分开了。对心也是一样。你如果不加整治、不加克服,而是了解它的本性,你会发现更容易触及心的本质。

 



媒体评论
媒体推荐:

——精神科主治医师 李孟潮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张天布

                ——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吴和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