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增订版)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3.8
5.7折
¥
59
全新
库存61件
作者程虹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9234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5319924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 自然是神奇美妙的。它有形态之美,也有自己的语言,况且人还可以与自然进行心灵的沟通。基于多年研究自然文学的亲身经历,我意识到在自然文学中作者不仅是在用眼观察自然,而且也是在用耳聆听自然,用心体验自然。他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含有风景(landscape)、声景(soundscape)及心景(soulscape)的多维画面。这三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形成了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衍生着审美的情趣、美学的价值。自然文学是风景与声景的融合 自然文学中的“风景”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从阅读及翻译自然文学作品的亲身经历中,可以发现自然文学作家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界的风景,而是运用视觉和听觉呈现自然景象,两者形成了风景与声景,这是一种典型的表象,也是风景与声景的融合。比如,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巴勒斯(John Burroughs, 1837-1921)就是用画家之眼、诗人之耳,来捕捉林地生活的诗情画意、鸟语花香:“蒲公英告诉我何时去寻找燕子,紫罗兰告诉我何时去等待林中的画眉。当我发现延龄草开花时,便知道春天已经开始了。这种花不仅表明知更鸟的苏醒……而且预示着宇宙的苏醒和自然的复原。”(Burroughs,Wake-Robin 3-4)。在另一部自然文学经典《遥远的房屋》中,作者贝斯顿(Henry Beston)将西方音乐中被称作调性的易变性,用于描述海上音乐之和声:“听听那海浪,倾心地去听,你便会听到千奇百怪的声音:低沉的轰鸣,深沉的咆哮,汹涌澎湃之声,沸腾洋溢之声,哗哗的响声,低低的沉吟……”浪涛声在他听来是不停地改变着节奏、音调、重音及韵律的音乐,时而猛若急雨,时而轻若私语,时而狂怒,时而沉重,时而是庄严的慢板,时而是简单的小调,时而是带有强大意志及目标的主旋律。难怪作者感叹道:“对于这种洪亮的宇宙之声,我百听不厌。”(Beston 43-46)这种将风景与声景同时展示在读者眼前的方式,使得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山川河流伴随着鸟语花香,风声雨声,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自然文学这一独特的写作风格从自然文学经典的书名中就可见一斑:不论是《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低吟的荒野》,还是《沙漠之声》、《北方之歌》,这样的描述俯拾皆是。 正如风景(landscape)一词有其演化过程——它曾是荷兰风景画家的一个术语,后为英语延用 ——“声景”(soundscape)一词亦非自然文学的首创,它初是用于音乐领域,后来,其使用范围扩展到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领域。近来,“声景”也被用于自然文学之中,即人们从“声景”的角度来欣赏评述自然文学作品。比如,2003年出版的《早期美洲的声音》(How Early America Sounded)旨在表明17世纪至18世纪的美洲,人们是怎样用耳朵来听他们的世界。或者说,美洲印第安人比我们现代人更多地利用耳朵这个感官,通过自然之声来感受了解世界。他们那时听到的声音是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的“自然的”声音,是诸如雷雨声、瀑布声、风声等自然的声景(the natural soundscapes),而不是人为制造的声音。作者继而评述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美国由以听力为主(ear-based oral culture)的口述文化变成了以读为主的印刷文化(visual print culture)。在此书中作者多次使用了“声景”一词并倡导在人们更倾向于“我们看到的”现代社会中,像早期的美国人那样多注重一点“你听到的”自然之声。(Rath ix-xi, 2-9) 自然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对“声景”的描述,旨在唤起那些我们曾经熟悉,但却渐渐离我们而去的自然之声的记忆,让我们去捕捉并欣赏自然之声带给我们的那些简朴的愉悦,从而尝试着去过一种留住自然之声,与大地的脉搏相呼应的生活。在美国享有“西部作家泰斗”(The Dean of Western Writers)之称的华莱士?斯特格纳(WallaceStegner, 1909?C1993)写有《山水之声》(The Sound of Mountain Water, 1969)一书,描述了美国西部洛矶山脉(Rocky Mountains)山中的河流。他动情地写出在平原长大的他看到山中河流时那种心灵的震撼。当他站在河边那一刹那,当河水的浪花飞溅在他的脸上,当他看着水浪咆哮着,翻腾流向沉石上那一汪碧水,随即又粉碎化作翻卷着泡沫的浪涛时,感叹道:“它(水浪)的咆哮震撼着大地和我”。他写深夜与白日不同的河景:“夜间醒来,那不绝于耳的水浪声令人感到新鲜而安详。而当日出时,水浪依旧,涛声不绝,只是阳光折射于河上,浪花五光十色,岸边的草湿润碧绿,前面的蓝天弥漫着营地的炊烟”。这真是一幅和谐美妙的自然全景,是风景与声景的完美融合。(Ronald 250-251)美国当代自然
导语摘要
《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增订版)》是一本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讲稿,既基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状况,又从中国读者可以理解的角度,对自然文学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经典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述赏析,展现美国自然文学的概貌和基本内涵,包括自然文学的新大陆特征、超验主义影响、荒野情结、英伦文化传统、土地伦理、心灵慰藉等等。增订版新增了作者新创作的代序言《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以及专门绘制的近六十幅素描插画,用线条勾勒出28位作家小像,还原他们笔下的花鸟鱼沙世界,为读者提供一幅更加立体生动的自然文学景观。
作者简介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出版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三联书店2001年,2011年修订版)、英美自然文学散论《宁静无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及“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三联书店版)等。
目录
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 1
前 言 11
章
美国自然文学的源起与发展
讲 自然文学的概念与渊源 1
第二讲 自然文学的兴起与特点 9
第二章
自然文学的新大陆特征
导 言 27
第三讲 史密斯和布雷德福:自然的影像 28
第四讲 爱德华兹和巴特姆:神圣的风景 33
第五讲 小巴特姆:孤独的朝圣 38
第六讲 威尔逊:鸟类的颂歌 49
第三章
自然文学中的超验主义影响
导 言 59
第七讲 科尔:永久的画廊 65
第八讲 爱默生:自然是精神之象征 78
第九讲 梭罗:瓦尔登湖的神话 90
第十讲 惠特曼:自然的歌手 104
第四章
自然文学中的荒野情结
导 言 115
第十一讲 巴勒斯:鸟之王国中的约翰 118
第十二讲 缪尔:山之王国中的约翰 129
第十三讲 奥斯汀:走向沙漠深处 142
第五章
自然文学中的英伦文化传统
导 言 155
第十四讲 怀特:塞尔伯恩的田园牧歌 159
第十五讲 米特福德:我们的村庄 169
第十六讲 杰弗里斯:我心灵的故事 180
第十七讲 赫德森:南美旷野之风与英伦田园风光 191
第十八讲 托马斯:行走于英格兰风景之中 201
第六章
自然文学中的女性作家
导 言 213
第十九讲 库珀:美丽的乡村时光 215
第二十讲 撒克斯特:开在岩石上的花朵 225
第二十一讲 赖特:新英格兰的五月天 239
第二十二讲 拉巴斯蒂:黑熊湖畔的梦想与沉思 249
第七章
自然文学中的土地伦理
导 言 261
第二十三讲 利奥波德:寻找土地伦理 264
第二十四讲 艾比:体验宁静之美 275
第二十五讲 迪拉德:汀克湖畔的朝圣者 289
第八章
自然文学中的心灵慰藉
导 言 303
第二十六讲 贝斯顿:遥远的房屋 306
第二十七讲 威廉斯:心灵的慰藉 319
第二十八讲 斯奈德:野情便山水 334
第九章
自然文学的引申——生态批评
第二十九讲 生态批评的源起与现状 351
第三十讲 生态批评的理念与文学价值 359
结 语 367
参考书目 373
延伸阅读 379
内容摘要
《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增订版)》是一本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讲稿,既基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状况,又从中国读者可以理解的角度,对自然文学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经典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述赏析,展现美国自然文学的概貌和基本内涵,包括自然文学的新大陆特征、超验主义影响、荒野情结、英伦文化传统、土地伦理、心灵慰藉等等。增订版新增了作者新创作的代序言《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以及专门绘制的近六十幅素描插画,用线条勾勒出28位作家小像,还原他们笔下的花鸟鱼沙世界,为读者提供一幅更加立体生动的自然文学景观。
主编推荐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出版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三联书店2001年,2011年修订版)、英美自然文学散论《宁静无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及“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三联书店版)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