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7.03 6.2折 ¥ 6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程贵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341141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02806687
上书时间2024-10-31
疾病学基础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适应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改思想和培养目标要求的新型课程。本教材编写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材,紧紧围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满足岗位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要,树立疾病预防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教材特点:全书设置章二维码、学习目标、导入案例、导入案例分析、知识拓展、本章小结及思考与练习。学习目标在原有的知识目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基础上添加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章配有恰当的案例并给出导入案例分析;每章章后设置思考与练习,满足学生边学边练的学习需求;本教材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通过章二维码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编写内容按照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详略得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本教材正文分为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病理学三部分,其中病原微生物学部分在上版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章“病毒概述”。
教材科学组建编写团队,研讨编写新形势下教学大纲,积极完成编写任务,相互多次审稿,最终定稿。全体编者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确保教材编写的质量。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各编者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和读者指正。
程贵芹
2022 年7 月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按照教学标准中对相关课程的学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建议编写,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容量与深度上以“需要、够用”为度,遵循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体现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内容涵盖了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病理学三部分。
199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于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从事教学至今,先后担任了《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的教学,教学工作中能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师生互动,高效有趣,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在做好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德育渗透,教学效果优异。
绪论/1
第一节疾病学基础的性质、范围和内容/2
一、病原微生物学/2
二、免疫学/2
三、病理学/2
第二节疾病学基础在医学中的
地位/3
第三节疾病学基础的任务和
学习方法/4
一、疾病学基础的任务/4
二、疾病学基础的学习方法/5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7
第一节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7
一、微生物的概念/7
二、微生物的种类/8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9
第三节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9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1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1
一、细菌的大小/12
二、细菌的形态/12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3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3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8
第三节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20
第三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22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22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3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24
第二节与医学有关的细菌的代谢产物/25
一、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25
二、与疾病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26
三、与细菌鉴别有关的代谢产物/26
四、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26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27
一、细菌培养方法/27
二、培养基/27
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8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应用/28
第四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9
一、遗传变异的现象/29
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0
三、基因转移与重组/31
四、遗传变异在医学中的实际意义/33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35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35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6
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36
第二节细菌与疾病/38
一、细菌与疾病的关系/38
二、细菌的分类等级/40
三、细菌分类命名系统/40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42
第一节基本概念/43
第二节物理消毒灭菌法/43
一、热力灭菌法/43
二、辐射灭菌法/44
三、滤过除菌法/45
四、干燥和低温/45
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45
一、化学消毒剂的分类/46
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与用途/46
三、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47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50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51
一、细菌的毒力/51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52
三、细菌的侵入途径/52
第二节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53
一、感染的来源/53
二、传播途径/53
三、感染的类型/54
第三节医院感染/55
第七章病毒概述/57
第一节病毒的基本性状/57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58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59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59
四、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61
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61
一、病毒感染方式和类型/61
二、病毒的致病性/62
三、抗病毒免疫/63
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64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64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65
第四节病毒与疾病/66
一、常见病毒/66
二、其他病毒/73
第八章免疫学概论/76
第一节免疫概述/76
一、免疫的概念/76
二、免疫的功能/77
三、免疫应答的种类/77
第二节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
作用/77
一、免疫器官/78
二、免疫细胞/81
三、免疫分子/84
第九章抗原/86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特性和分类/86
一、抗原的概念/86
二、抗原的种类/87
三、抗原的特性/87
四、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8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89
一、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89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89
第三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90
一、异种抗原/90
二、同种异型抗原/91
三、自身抗原/91
四、嗜异性抗原/92
五、肿瘤抗原/92
第十章非特异性免疫/94
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95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95
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95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95
一、组织屏障/95
二、吞噬细胞/96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97
第十一章特异性免疫/102
第一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102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102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03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05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105
五、人工制备的抗体/107
第二节免疫应答/108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108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108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08
四、免疫应答的特点/108
五、体液免疫应答/109
六、细胞免疫应答/111
第十二章超敏反应/114
第一节超敏反应的概念与
特点/114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114
二、超敏反应的特点/115
第二节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机制及常见疾病/115
一、Ⅰ型超敏反应/115
二、Ⅱ型超敏反应/119
三、Ⅲ型超敏反应/121
四、Ⅳ型超敏反应/123
第十三章免疫学应用/127
第一节免疫学防治/128
一、人工主动免疫/128
二、人工被动免疫/129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130
一、检测抗原抗体/130
二、检测细胞免疫/132
第十四章疾病概论/135
一、疾病的概念/135
二、疾病的原因/136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38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40
第十五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损伤与修复/144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45
一、萎缩/145
二、肥大/147
三、增生/148
四、化生/148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49
一、可逆性损伤/149
二、不可逆性损伤/152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155
一、再生/155
二、纤维性修复/158
三、创伤愈合/159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162
第十六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65
第一节充血/166
一、动脉性充血/166
二、静脉性充血/166
第二节出血/16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68
二、病理变化/169
三、后果/169
第三节血栓形成/170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7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171
三、血栓的结局/173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173
第四节栓塞/174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175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176
第五节梗死/178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179
二、梗死的病变和类型/17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182
第十七章炎症/184
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和原因/184
一、炎症的概念/184
二、炎症的原因/185
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85
一、变质/185
二、渗出/187
三、增生/191
第三节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192
一、局部表现/192
二、全身反应/192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193
一、临床类型/193
二、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194
三、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196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197
一、痊愈/198
二、迁延不愈/198
三、蔓延播散/198
第十八章肿瘤/201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201
第二节肿瘤的特征/203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结构
特点/203
二、肿瘤的异型性/204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205
四、肿瘤的复发/207
五、肿瘤的代谢特点/207
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08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08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08
第四节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09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209
一、肿瘤的命名/209
二、肿瘤的分类/211
第六节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211
一、癌前病变/211
二、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原位癌/212
三、早期浸润癌/212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213
一、上皮组织肿瘤/213
二、间叶组织肿瘤/214
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216
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17
一、肿瘤的病因/217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218
附录/221
实验指导/221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221
实验二免疫学检测/225
实验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229
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30
实验五炎症/232
实验六肿瘤/234
教学大纲(参考)/237
参考文献/244
本教材特点:全书必设项目包括章二维码、学习目标、导入案例、案例分析、知识拓展、本章小结及思考与练习。学习目标在原有的知识目标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基础上添加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章配有恰当的案例并给出案例分析;每章章后设置思考与练习,满足学生边学边练的学习需求;本教材纸质教材与数字内容通过章二维码链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编写内容按照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详略得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本教材正文分为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病理学三部分,其中病原微生物学部分在上版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章——《病毒概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