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STEM大探索(生命密码)(套装共4册) 《环球科学》杂志社,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外语教研 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STEM大探索(生命密码)(套装共4册) 《环球科学》杂志社,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外语教研 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 16点前订购当日发出 支持7天无理由 开电子发票

182.51 7.6折 239.2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环球科学》杂志社,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出版社外语教研

ISBN978752130068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39.2元

货号31200693

上书时间2024-07-05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环球科学杂志社,《环球科学》杂志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主要报道生物、物理、天文、医学、地理、环境、能源等所有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新动向。《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全球有很多著名科学家、科技企业家、科技政策制定者曾为《科学美国人》撰稿,包括爱因斯坦、玻尔、沃森等近200位诺奖得主,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前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等知名人士,并且在全球有着广泛的读者群。是全球顶级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理念和成果的平台。

目录

《大美生命传奇》
话题一 坎坷求生的远古生命
胎盘哺乳动物的最早祖先
袖珍霸王龙
野牛与猛犸的远古对决
单孔目动物的生存之道
失落的巨兽
追寻远古巨兽的分子遗迹
熔岩中的生命
冰盖下的远古细菌
微生物导致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幸运者生存
话题二 探访人类祖先
人类起源再起争议
亲密爱人还是竞争对手?
\\\\\\\\\\\\\\\"霍比特人\\\\\\\\\\\\\\\"与智人之谜
摩洛哥的古人类化石
破译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尼安德特人后裔
火山消灭了尼安德特人?
牙垢揭示古猿食谱
古人猿的菜谱:坚果还是贝壳?
原始人也爱美
象征性思维的起源
话题三 动物生存斗技场
鸟类也会\\\\\\\\\\\\\\\"胎教\\\\\\\\\\\\\\\"
星鸦的食品储藏技术
短尾蝠的求偶之道
老鼠打洞靠基因
不怕冻的舌头
懒惰是树懒的生存优势
长颈鹿浮得起来吗?
来自紫外线的生存优势
比目鱼的演变由来
飞行的乌贼
海豹的精准计时本领
话题四 动物生存潜能秀
松鸦有元认知力?
爱情至上的大山雀
杂交候鸟如何迁徙
鸟类祖先如何逃过大灭绝
动物能识数
老鼠的决策判断力
违背自然规律的斑纹土狼
猴子的野外\\\\\\\\\\\\\\\"药箱\\\\\\\\\\\\\\\"
交配也要挑环境
用大餐引诱女友的鱼类
话题五 奇妙的昆虫世界观
\\\\\\\\\\\\\\\"僵尸\\\\\\\\\\\\\\\"昆虫
舍身的蚂蚁
用身体喂食幼崽的蜘蛛
蠼螋会把心灵创伤传递给后代
蟋蟀的死亡奔逃
蜜蜂分泌塑料
蜜蜂用人类垃圾筑巢
蜜蜂的种间战争
蟑螂拥有夜视力
蜘蛛如何\\\\\\\\\\\\\\\"飞航\\\\\\\\\\\\\\\"?
帝王蝶迁徙之谜
城市飞蛾不再\\\\\\\\\\\\\\\"扑火\\\\\\\\\\\\\\\"
Bt毒素能杀虫?
话题六 演化的进程
退化的嗅觉
味觉受体可抗击细菌
气候改变鼻腔进化
语言进化的动力
童年越长越聪明?
进化中的大脑
进化在加速吗?

《破译健康密码》
话题一 不为人知的饮食诀窍
2 食物掌控基因
4 食物扮演激素
6 糖类化合物:心脏病真凶?
10 给骨骼加点儿糖
12 牛奶不再有益无害
14 酸奶增强生育力
16 脂肪无罪
18 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延长寿命?
21 橄榄油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23 维生素D要补充吗?
25 纤维可以防癌吗?
27 蘑菇牛肉混合汉堡比牛肉汉堡更健康
29 烹饪能降低含镉大米毒性

话题二 不可小觑的微生物
34 生活在云端的微生物
36 肠道内的营养争夺战
38 食物改变肠道菌群
40 节食改善肠道菌群
43 乱吃药,破坏肠道菌群
45 肠道菌群影响疫苗效果
47 挖掘肠道微生物的耐药基因
49 寄生菌引发或抑制乳腺癌?
51 肺炎链球菌原本无害
53 关键病原体:让好细菌变坏

话题三 不可不知的健康指南
56 灰尘中的睡眠\\\\\\\\\\\\\\\"噩梦\\\\\\\\\\\\\\\"
58 干燥地区螨虫少
60 寻找失眠基因
63 体重指数存在缺陷
65 眼干导致眼泪成分变化
67 请谨慎佩戴隐形眼镜
69 打喷嚏有益健康
72 防晒霜成分损伤毛囊干细胞
75 新型防晒霜不伤皮肤
77 \\\\\\\\\\\\\\\"三手烟\\\\\\\\\\\\\\\"更致癌?
79 大麻真的无害吗?

话题四 延缓衰老的科学处方
82 乐观延长生命
84 基因改变导致衰老
88 自由基未必导致衰老
92 降低体温延长寿命
94 力学生物学:皮肤抗衰老的新思路
96 睾丸激素的隐痛
97 治疗记忆障碍第一步
100 令人聪明的长寿基因
101 阿尔茨海默病\\\\\\\\\\\\\\\"长\\\\\\\\\\\\\\\"什么样
103 阿尔茨海默病新基因
105 变异基因抵御阿尔茨海默病
107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话题五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
110 寒冬是万恶之源
111 命运决定在出生前
112 验妈妈的血 看宝宝的病
115 无痛分娩存在潜在风险
118 早产儿更易患严重精神疾病?
120 喝牛奶易患糖尿病?
122 睡得越多 体重越轻
123 学走路前不用爬
126 越运动越聪明
130 亲情激素
132 \\\\\\\\\\\\\\\"虎妈妈\\\\\\\\\\\\\\\"的孩子易抑郁
134 高压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
136 过度夸赞令孩子自恋
138 毒瘾会遗传给后代

话题六 后基因组时代的人类未来
142 端粒

内容摘要
精选自《科学美国人》,16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都爱读。荟萃全球科学资讯,探寻关于生命的未解之谜,全面提高青少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科学素养。《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STEM大探索(生命密码)精选自全球科普杂志典范《科学美国人》中的\\\\\\\\\\\\\\\"前沿\\\\\\\\\\\\\\\"栏目,一篇篇精炼的生命科学资讯,直击生物、医学前沿进展。喷嚏飞沫能\\\\\\\\\\\\\\\"飞\\\\\\\\\\\\\\\"多远?使古猿灭亡的是火山爆发还是食物短缺?你的基因组完整吗?脑中的想法已无所遁形?从探索神秘的大脑,到延缓衰老的科学处方,从探寻人类演化的方向,到阻击看不见的病毒……STEM大探索(生命密码)系列共四册,包含《现代医学脉动》《大美生命传奇》《破译健康密码》《走近读脑时代》,从人类生命起源到对抗病毒威胁,为读者展现生物和医学探索中的前沿进展。

精彩内容
《大美生命传奇》鸟类也会\\\\\\\\\\\\\\\"胎教\\\\\\\\\\\\\\\"撰文▏雷切尔?努维尔(RachelNuwer)翻译▏杨风丽研究人员发现,雌鸟在孵卵时就开始\\\\\\\\\\\\\\\"早教\\\\\\\\\\\\\\\"了。人类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时,就可以分辨出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甚至还能区分母亲和陌生女性的声音。但是谈到胚胎学习,鸟类在动物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发表于《海雀:鸟类学研究进展》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有些雌鸟可能在雏鸟孵化前,就开始教它们唱歌了。新生的雏鸟在出生后几天,就可以模仿母亲的叫声。2012年,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生物学家索尼亚?克兰多弗和同事首次发现了鸟类的这种教育模式。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雌性澳大利亚壮丽细尾鹩莺在孵卵时会不断重复一种叫声。当雏鸟破壳而出时,就能对着母亲发出完全相同的叽叽喳喳声,一种含义相当于\\\\\\\\\\\\\\\"妈妈喂我\\\\\\\\\\\\\\\"的鸣叫。为了探究这种现象是否在鸟类中广泛存在,研究人员又观察了另一种澳大利亚鸣禽—红背细尾鹩莺。首先,他们在昆士兰的4个采集点,分别采集了67个鸟巢从开始孵化到孵化后的声音数据。然后,他们通过分析音调的顺序和数量识别出了求食鸣叫。电脑分析随机对比了雌鸟和雏鸟发出的叫声,并按照相似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红背细尾鹩莺的雏鸟也会发出像母亲一样的叫声,而且雌鸟孵卵时鸣叫得越频繁,雏鸟的求食鸣叫就和母亲的叫声越相似。此外,研究团队进行的另一项试验表明,模仿母亲声音越像的雏鸟获得的食物奖励也越多。这项研究暗示,鸟妈妈或许将那些在胚胎时期最善于学习的雏鸟,视为自己最优秀的后代。由此,我们可以扩展一下结论。\\\\\\\\\\\\\\\"作为父母,你会将更多的爱给予优质的后代还是有需要的后代?\\\\\\\\\\\\\\\"克兰多弗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鸟类会选择优质的后代。\\\\\\\\\\\\\\\"《破译健康密码》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治疗犹如坐了一趟云霄飞车:被冠以\\\\\\\\\\\\\\\"未来医学\\\\\\\\\\\\\\\"的美名,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但在导致一名18岁青年死亡,并导致其他3例白血病后,情况急转直下。2007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名36岁的女性在接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后死亡,人们又将这一病例与基因治疗联系在了一起。所幸的是,后来的深入调查替基因治疗洗脱了污名。尽管阴云尚在,但凭借基因治疗领域最近的一些新进展,科学家们可以暂时将这些坏消息置于脑后了。所谓基因治疗,是将新基因或经过改造的基因插入人体细胞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起初,研究人员计划利用这一疗法来治疗一些遗传疾病,比如囊性纤维化,这些疾病是某些正常基因产物缺失所致。将功能完好的缺失基因拷贝转入需要这些基因的细胞,就能治疗此类疾病。发展至今,科学家已大大扩展了基因治疗的应用范围,包括\\\\\\\\\\\\\\\"训练\\\\\\\\\\\\\\\"免疫细胞去捕杀肿瘤,构建新的血管,以及让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抵抗力等。《走近读脑时代》\\\\\\\\\\\\\\\"睡觉,偶尔做做梦。\\\\\\\\\\\\\\\"在这句话里,莎士比亚想说的也许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梦境—夜间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旅程,但这并没有减少梦中景象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和神秘感。最近的一项研究扩展了我们对梦的理解,并得出了一些关于意识本身的见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本杰明?贝尔德(BenjaminBaird)说,睡眠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各种形式意识的方法,从生动的梦境到无意识状态等。当受试者打盹时,研究人员可以将有意识的经历与感官的混杂影响隔离开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贝尔德和朱利奥?托诺尼(GiulioTononi)及其他同事使用头皮电极,通过高密度脑电图记录睡眠者的脑电波,窥探了梦中的大脑。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唤醒受试者,询问他们是否在做梦以及梦到了什么。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询问32位受试者,获取了约200份唤醒记录。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对受试者(人数比第一个实验少)进行了梦境描述培训,然后再开始唤醒询问,这一次研究人员得到了800多份唤醒记录。研究人员在头后部附近的后脑皮质区发现了一个\\\\\\\\\\\\\\\"热区\\\\\\\\\\\\\\\",当受试者说自己在做梦时,与无意识相关的低频脑波减弱,高频脑波增强,而这与是否处于快速眼动期无关。并且,与常识相反,人在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期都会做梦。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自然?神经科学》上。在有7名受试者参与的第三个实验中,科学家以87%的准确率预测了他们是否在做梦。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某些大脑区域的脑波活动与特定的梦境内容有关—比如位置、面部和语言。在醒来时,这些相同的区域也处于激活状态。贝尔德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原本并没想到要预测梦境内容,\\\\\\\\\\\\\\\"但他表示,这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潜在方向\\\\\\\\\\\\\\\"。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Koch,《科学美国人》顾问委员会成员,未参与此项研究)表示,这种法\\\\\\\\\\\\\\\"非常酷且极具创意\\\\\\\\\\\\\\\"。科赫说,发现与梦境相关的活动集中在后脑十分令人惊讶,因为此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意识是在额顶区产生的。不过,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受试者醒来和回忆梦境之间有一个延迟。科赫说:\\\\\\\\\\\\\\\"我们希望实验可以更加准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