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性的控制(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消费选择与决策) 王付有|责编:左鹏//刘菂 中国工人 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隐性的控制(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消费选择与决策) 王付有|责编:左鹏//刘菂 中国工人 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 16点前订购当日发出 支持7天无理由 开电子发票

36.62 6.3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付有|责编:左鹏//刘菂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73136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836141

上书时间2024-07-03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成为自己经济行为的主人
01 为什么有些钱花起来不心疼?
02 为什么股票越赚钱越想卖掉,越赔钱越想保留?
03 为什么专家的话时常不靠谱?
04 为什么会因为赠品而产生购买行为?
05 为什么使用信用卡更容易冲动消费?
06 为什么产品会产生鄙视链条?
07 为什么有些小作坊注定无法做大?
08 为什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9 为什么我们会回避自己的损失?
10 为什么有时会相信或者不相信小概率事件?
11 为什么我们更喜欢买品牌商品?
12 为什么软文越来越流行?
13 为什么“嫁个有钱人”不如自我增值?
14 为什么商场里男装在低层,女装在高层?
15 为什么保密和信息安全很重要?
16 为什么知识越多,选择越困难?
17 为什么商场的促销都放在年末?
18 为什么星巴克不卖廉价矿泉水?
19 为什么贫穷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20 为什么“短缺和紧俏”可以提升商品价值?
21 为什么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2 为什么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
23 为什么迷信会使人变穷?
24 为什么越想“翻本”的人输得越惨?
25 为什么薄利不一定多销?
26 为什么企业里兔子比狼更容易生存?
27 为什么有些机票可以打一折?
28 为什么会越减越肥?
29 为什么生产商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广告上?
30 为什么外卖如此受欢迎?
31 为什么人们会被眼前利益迷惑?
32 为什么会出现鸵鸟心态?
33 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起饭也要买奢侈品?
34 为什么我们对DIY产品如此青睐?
35 为什么品牌中总是某一型号产品特别受欢迎?
36 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跟风?
37 为什么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38 为什么人们会熬夜排队购买苹果手机?
39 为什么投入得越多越无法割舍?
40 为什么疯狂消费是经济危机的前兆?
41 为什么房价总是在上涨?

内容摘要
 当你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其行为真的完全是自我主导的吗?控制钱包的,除了自己的双手,是否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呢?为了活得更加通透,我们需要去了解这只“手”的真正动机,也希望可以利用这只“手”,来作出更科学的抉择。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相信,被隐形之手控制的我们,终有一天可以成为自己经济行为的主人。

精彩内容
 01为什么有些钱花起来不心疼?
银行账户VS心理账户也许你的钱不等于钱在风险投资中,每个人都知道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降低投资的风险性。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和共识,会给自己准备许多“篮子”,有的写着住房支出、
有的写着食品支出、有的写着学习支出、有的写着奢侈品
支出……每个篮子里“鸡蛋”的数量会因为个人经济能力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我们每天做的投资或消费行为其实就是不断地补给“篮子”又不断地掏空“篮子”的过程。
为了维持篮子里“鸡蛋”数量的稳定,我们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林笑已经工作六年了,年龄增了一岁又一岁,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工资涨了一回又一回,“月光族”依旧是她摆脱不掉的标签。
她在广州的一家自媒体公司做宣传策划。一万多元的月收入对于一个没有供房供车压力的女生而言,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是绰绰有余的。然而每到月末,她依旧会对着
自己的月账单犯愁。
除去基本的生活开销(包括吃饭和买衣物)和偶尔的人情往来,林笑的工资基本上都用在了“享受开销”和“特殊开销”上,这是林笑自己归的类。在她自己制作的记账本里,她将自己平时吃喝玩乐的支出都归到了“享受开
销”里面。所谓的“特殊开销”,是因为林笑喜欢音乐,以前学过大提琴,因此偶尔会去听一场音乐会或是明星演唱会。
林笑也一直很苦恼,那些和自己同龄,甚至收入不如
自己的朋友如今或多或少都能有些存款,自己却丝毫都攒不下,真是应了那句话:“钱,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却有可能被大风刮走”。其实乍一看,林笑的消费方式与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工资在年轻人中不算太低,似
乎也没有过于高昂的花销。那么,她的钱究竟是何时被“偷走”的呢?
我们谈及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首先,第一种情况是你加了一周的班,最后老板为了表彰你发了5000元的奖金;第二种情况是你在刮彩票时,以出乎意料的好手气刮出了5000元的奖金。5000元奖金与5000元奖金,哪一个会让你更兴奋?
其次,第一种情况是你走在路上,忽然发现自己丢了100元钱;第二种情况是你发现自己每天丢了10元钱,已经连续丢了10天。这两种情况,哪一种让你觉得更崩溃?
最后,有一种味道一般但包装精美的小盒巧克力,标价500元,你愿意买来自己吃还是选择买来送给爱人?
面对这三种情况,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觉得刮彩票更兴奋,连续丢钱更崩溃,送爱人更愿意。但仔细想想,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上面的三种情况其实是一样的。同样都是到手的5000元,同样都是丢了100元钱,同样都是花费500元。但在人们的心理层面,同样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的是花着“肉疼”的钱,有的是花着“爽快”的钱。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奇怪的心理?美国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提出了“心理账户”概
念,给出了恰当的答案。所谓的“心理账户”,按照塞勒在《心理会计事项》一文中的解释,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支出或收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例如通过工作得来的薪水被划分到了“基础”账户,而老板临时给的额外奖励或彩票奖金,会被划分到“超额”账户中;又或者是将工资奖金统一起来,不等额地划分到“生存”账户、“享受”账户、“奢侈”账户等。这些各异的账户,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受到心理刺激的影响后,以不同态度对待等值钱财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也就造成了人们最后不同的花销行为。
“心理账户”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运用范例之一,就是支付宝曾经推出的“天天领红包”。人们只要下载支付宝App,扫描朋友或是店家生成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价值
不等的红包,且这些红包又不同以往的优惠券,而是实打实的、可以花出去的“钱”。游戏规则是同一用户每天只能获得一次领取红包的机会,且在这个红包花掉之前,不会再产生新红包的机会。虽然活动规则中承诺最高有可能得到99元的红包,但概率当然小之又小。但即便领到的只有那么一点点钱,人们依旧十分高兴,他们享受的是那一
刹那的心理快感。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甚至不会为自己掉了几角钱而弯腰拾起。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