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钢研70年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钢研70年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 16点前订购当日发出 支持7天无理由 开电子发票

68.84 7.0折 98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编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9332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3220552

上书时间2024-06-20

安轩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光辉历程砥砺奋进

第一节 钢铁研究总院发展历程

一、伴随共和国孕育成长(1952-1957年)

二、在祖国建设中成长发展(1958-1983年)

三、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探索前行(1984-1998年)

四、在企业化转制中发展壮大(1999-2006年)

第二节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发展历程

一、冶金自动化事业初创(1973-1987年)

二、走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1988-1998年)

三、以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为契机再发展(1999-2006年)

第三节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一、在集团重组中提升核心竞争力(2007-2008年)

二、在集团化发展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9-2017年)

三、在高质量发展中创建一流科技企业集团(2018年至今)

第二章 金属材料原创策源

第一节 钢铁材料

一、奠定共和国钢铁品种与技术发展的基石

二、为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提供材料支撑

三、“海陆空天核”钢铁材料自立自强

第二节 高温合金

一、为“工业皇冠”提供材料保障

二、变形高温合金涡轮盘比肩国际优选水平

三、高温合金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第三节 金属功能材料

一、科技报国,绘就精密合金研发谱系

二、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国防军工建设

三、金属功能材料的“应用之美”

第四节 难熔合金和粉末冶金材料

一、难熔合金

二、粉末冶金材料

三、难熔合金和粉末冶金材料中的“钢研缩影”

四、超大型高温高压特种装备自主研发制造

第三章 共性技术创新基地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从探索起步到逐步腾飞

二、对冶金行业有重要影响力的共性关键技术源头

第二节 推动行业进步的共性关键技术

一、高炉喷吹煤粉技术

二、球团(小球)烧结技术

三、转炉炼钢技术

四、连铸技术

五、轧钢技术

六、钢板连续涂镀技术

第三节 新时期冶金共性关键技术

一、开辟冶金流程工程学学科新分支

二、固废资源化技术

三、非高炉炼铁技术

四、未来技术展望

第四章 智能制造绿色发展

第一节 自动化技术

一、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二、主要技术成果及影响

三、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示范应用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

一、加快数字化研发布局

二、数字化研发中心建设

……

第五章 分析测试协同共享

第六章 研发平台聚合创新

第七章 产业转化跨越发展

第八章 以人为本科技精英

第九章 钢研精神央企担当

第十章 战略引领未来可期

附录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十年大事记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钢研70年》记录了中国钢研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钢研人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钢研人淬炼“钢筋铁骨”的坚韧品格,在中国钢研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出版了。

中国钢研党委决定组织专门力量编写这本书,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循迹知路,重温初心使命,感恩奋斗艰辛;也是对未来的展望,继往开来,担当强国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砥砺前行,谱写华章。

品读这本书,宛如打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70年风雨兼程,70年岁月如歌,一幕幕跃然纸上。

中国钢研70年,是一部薪火相传育英才、赓续奋进新征程的传承史。70年来,中国钢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精英,他们前赴后继,耕耘不辍,共同肩负起中国钢研的使命担当。1958年以后,从全国冶金行业各单位选调了数千名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充实到新成立的钢铁研究院。同时有一大批赴苏联和东欧学习的留学生回国后进入钢铁研究院参加工作,大大充实了科研队伍。中国钢研在70年发展历程中,在钢铁冶金、材料科学、冶金分析表征、冶金自动化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陈篪是我国断裂力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被誉为“科技战线铁人”,是冶金科技工作者的标杆和楷模。中国钢研共走出两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7人,现有重量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14人……,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中国钢研的改革发展做出了zhuo越的贡献。中国钢研是人才培养的基地,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研究生教育,现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钢研如同一座“熔炉”,百炼终成钢,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大国工匠,促进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历史不语,见证巨变。回望70年发展足迹,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钢研做强做优做大的政治优势,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创新驱动是中国钢研行稳致远的根本遵循,坚持改革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完善体制机制是中国钢研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钢研人矢志不渝、科技报国是中国钢研蓬勃发展的深厚底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