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交流与空间整合:河西走廊文化地理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交流与空间整合:河西走廊文化地理研究

85 九品

库存2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力仁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力仁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7658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1页
  • 字数 3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化交流与空间整合:河西走廊文化地理研究》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环境感言、空间竞争、文化演替等理论为基础,动态地论述了多民族、多文化分布地区的河西走廊文化形成、区域交流与整合。采用横排纵述、时空结合的方法,对河西走廊自然风土、农牧业景观、方言(民族语言)、民风民俗、宗教、人才、地名等文化要素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透视。首次将民族文化的空间交流与整合置于特定的区域加以考察。探讨了多民族、多文化地区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化交流与空间整合:河西走廊文化地理研究》可供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区域科学和历史地理学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民族地区国土、土地、水利、资源开发、文物旅游、民族工作委员会、宗教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序言
前言SYNOPSIS
第一章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河西走廊
第一节河西风土下的文化形态
第二节交通因素与文化空间传播
第三节民族、人口迁移与河西文化格局
第四节世家豪族与河西文化
第五节行政建置与文化区域

第二章农物业景观的分布及演变
第一节牧业文化形态概述
第二节以灌溉为主的河西旱作农业景观
第三节农牧业的交替演变及其区域效应

第三章方言――民族语言的交错分布及其景观演变
第一节河西方言区域形成的历史空间过程
第二节民族融合与方言区域的形成
第三节方言的地区分布及其景观

第四章濡化的民风、多元的民俗及其相互影响
第一节刚劲的民风
第二节多元的民俗及其相互融合

第五章河相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及融合
第一节河西宗教文化发展综论
第二节佛、道、儒三教的融合及其景观分布
第三节祅教、摩尼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发展及消亡
第四节基督教、天主教文化景观与分布
第五节伊斯兰教文化景观与分布
第六节河西神圣文化空间的演变及其效应

第六章河西走廊历史人才的时空分布及流动
第一节人才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动因
第二节人才分布的区域差异及流动
第三节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

第七章层化的河西地名的形成及变迁
第一节地名与河西地理环境
第二节地名与河西民族分布
第三节移民与地名
第四节历史经济地理与地名
第五节民俗与地名
第六节层化的河西地名

第八章河西文化地域组合与分区
第一节文化整合与区域的形成
第二节河西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分异
第三节文化区划的基本原则及区划体系
第四节河西文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后记
附录
附录1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开元二十四年后沙洲“丁租牒”
附录2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开元二十四年后沙洲“丁租牒”
附录3俄藏敦煌汉文文书《为建(莫高?)窟番上事》
附录4吐蕃回鹘语《佛教教理问答》
附录5回鹘汉字注意文献
附录6回鹘文汉语注意文献
附录7回鹘文字母表
附录8摩尼文字母表
附录9粟特文字母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