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从畜牧-农耕社会到草原行国和绿洲城郭国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从畜牧-农耕社会到草原行国和绿洲城郭国家

500 八五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物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物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63043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9页
  • 字数 5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分为环东天山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环塔里木盆地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环准噶尔盆地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新疆史前晚期诸考古学文化内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内容。
【作者简介】
     郭物1971年2月生于云南昆明,1995、1999年分获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新疆队成员。主要研究新疆考古、欧亚草原考古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2008至2009年曾作为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一年。代表作品《□中乾坤:欧亚草原与青铜□麸》、《国之大事:中国古代的战车战马》和《马背上的信仰: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三部著作。发表《论青铜鳆的起源》、《青铜鳆在欧亚大陆的初传》、《三道海子文化初论》、《第二群青铜(铁)□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白虎参宿与欧亚草原》、《翻唇神兽:东方的“格里芬”》等学术文章。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自然环境及相关术语界定
第二节考古发现与研究史综述
第三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价值

第二章环东天山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
第一节哈尔里克山、巴里坤山南北地区
一、哈密盆地地区
二、伊吾、巴里坤地区
三、小结
第二节吐鲁番地区
一、吐鲁番盆地
二、阿拉沟地区
第三节博格达山北麓山前地区
第四节东西天山之间的南北通道
第五节总结

第三章环塔里木盆地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
第一节西天山东段南部地区
一、焉耆盆地
二、轮台、库尔勒地区
三、库车、拜城地区
四、小结
第二节西天山西段南部地区
第三节昆仑山北麓地区
一、塔什库尔干地区
二、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
第四节总结

第四章环准噶尔盆地区考古遗存的年代和性质
第一节阿尔泰山南麓地区
第二节西天山北麓地区
一、乌鲁木齐南山地区
二、乌鲁木齐以西西天山北部地区
第三节伊犁河流域地区
第四节大小裕勒都斯盆地
第五节总结

第五章新疆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来源及形成
第一节新疆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与欧亚草原的关系
一、来自欧亚草原西部的几波影响
二、来自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影响
第二节青铜时代新疆和中亚南部的微弱而重要的联系
第三节从具体个案看新疆青铜时代末期地域文化的形成
一、新塔拉遗址
二、尼雅北遗址
三、小结

第六章新疆史前晚期诸考古学文化内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一节新疆史前晚期诸考古学文化及其文化类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南下
二、东天山地区文化的西进
三、察吾呼文化与群巴克文化的扩张以及对周围文化的影响
四、苏贝希文化的扩张以及对周围文化的影响
五、扎滚鲁克文化的扩张及影响
六、北疆游牧文化的相互消长
第二节新疆史前晚期诸考古学文化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一、新疆和东部农耕区
二、新疆和东部农牧交错地带
三、新疆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新疆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草原以及黑海-里海北岸地区的文化联系
五、新疆和中亚绿洲、伊朗高原和西亚的关系

第七章从畜牧-农耕的社会到绿洲城郭国家和草原行国
第一节欧亚草原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古代新疆游牧化进程
一、新疆地区的游牧文化是在当地青铜文化基础上受外来影响形成的
二、新疆的游牧文化主要属于山地--绿洲游牧文化,天山南北游牧文化存在差异
三、新疆的游牧文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
四、小结
第二节新疆史前晚期游牧化背景下古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
一、铁器的使用在社会复杂化中起到的作用
二、社会内部的分化、权力的扩大与集中
三、社会在外部的扩张
第三节绿洲城郭国家和草原行国的分野及互动
一、山地-绿洲游牧社会的分化及绿洲城郭国家的出现
二、草原行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