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与阅读:明清法律知识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播与阅读:明清法律知识史

120 九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忠明、杜金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忠明、杜金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10178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7页
  • 字数 41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随着隋唐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完善,秦汉时期的“刀笔吏”或“文法吏”就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到明清时期,作为“正途”的科举考试,法律知识的测试已经不再受到关注。就此而言,明清时期初入仕途的官员,几乎没有什么法律知识方面的训练,更谈不上司法经验的积累。
我们不禁要问:明清时期的司法官员是如何进行司法工作的?是谁在从事法律知识的生产?这些法律知识通过哪些途径得以出版和传播?刑部官员、州县牧令、讼师群体和庶民在阅读法律知识时又有怎样的差异?阅读这些法律书籍对司法实践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此同时,国家又是如何通过“法律宣传”,来表明态度和达到统治目的的?
《传播与阅读:明清法律知识史》通过借鉴出版史、传播史和阅读史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沿着明清时期法律知识的生产、传播、阅读、运用这一主线,在史料钩沉中向我们展示出一幅明清法律知识在官民之间传播与阅读的清晰图卷。
【作者简介】
徐忠明,男,上海川沙人。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毕业,法学学士;1989年中山大学法律学系毕业,法学硕士;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法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学术成果:《法学与文学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律精神》(与任强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与》——蒙元时期庶民的日常法律生活》,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杜金,女,江苏徐州人。2005年中山大学毕业,法学学士;2010年中山大学毕业,法学博士(硕博连读)。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兼任秘书长。研究领域:中国法律史、新法律文化史、司法伦理学。在《政法论坛》、《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现代哲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以及《清华法学》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清代皇权推动下的“官箴书”的编撰传播——以《钦颁州县事宜》为例(杜金)
清代高层官员主导下的“官箴书”传播——以陈宏谋、丁日昌为例(杜金)
明清民间商业运作下的“官箴书”传播——以坊刻与书肆为视角(杜金)
清代中国法律知识的传播与影响——以汪辉祖《佐治药言》和《学治臆说》为例(徐忠明)
清代中国的爱民情感与司法理念——以袁守定《图民录》为中心的考察(徐忠明)
怀疑与信任:清代地方官员司法权威的构建——以刘衡所著“官箴书”的吏治思想为例(杜金)
读律与哀矜:清代中国听审的核心概念——以“官箴书”为素材(徐忠明)
明清中国的法律宣传:路径与意图(徐忠明)
读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员的职业素养(杜金、徐忠明)
清代司法官员知识结构的考察(徐忠明、杜金)
困境与出路:回望清代律学研究——以张晋藩先生的律学论著为中心(徐忠明)
明清刑讯的文学想象:一个新文化史的考察(徐忠明、杜金)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