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身医学前沿
  • 心身医学前沿
  • 心身医学前沿
  • 心身医学前沿
  • 心身医学前沿
  • 心身医学前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身医学前沿

30 6.7折 45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勇贵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勇贵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9148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总结了当前对适应负荷的研究进展,探讨适应负荷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当前的心身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创伤后愤懑是个体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的病理性愤懑情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功能性损害。我们概述了创伤后愤懑的定义和理论模型,介绍了评估手段、诊断标准及疗法,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创伤后愤懑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幸福感疗法是基于心理幸福感认知模型提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疗法,该模型包含了积极功能和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即:自主性、对环境的掌控、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我接受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主要从幸福感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平衡心理治疗的关系以及幸福感疗法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对幸福感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念冥想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回顾了目前对正念冥想的理解、心理及生理作用机制和心身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简明正念冥想和基于App的正念冥想干预在当前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袁勇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美国氟罗里达大学精神医学系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南京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0814、81071101、81371488和81 571330)4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71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50分。
【目录】
篇 适应负荷

1 压力概述

1.1 压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1.2 压力现象的等终性和多重性

1.3 压力的生理反应

1.3.1 压力反应的影响因素

1.3.2 压力反应的神经调节

1.3.3 压力反应对生存的意义

2 适应负荷的理论

2.1 适应负荷的概念

2.2 适应负荷的测量

2.2.1 适应负荷测量的动物研究

2.2.2 生物标记法测量适应负荷

2.3 适应超负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

3 适应负荷与疾病

3.1 压力反应: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

3.1.1 应激性心血管综合征

3.1.2 应激相关神经综合征

3.1.3 应激相关呼吸障碍

3.1.4 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2 压力反应的个体差异

3.3 适应负荷与疾病的关系

3.3.1 应变稳态与疾病的关系

3.3.2 药理学适应负荷

4 适应负荷的应用研究

5 适应负荷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心理社会指数(PSI)量表

第二篇 创伤后愤懑障碍

1 概述

2 理论模型和相关因素

2.1 违反基本信念模型

2.1.1 基本信念的内容

2.1.2 基本信念的特征

2.2 环绕模型

2.3 愤懑易感性人格

2.4 社会认知因素

2.5 焦虑型依恋

3 评估

3.1 创伤后愤懑障碍自评量表

3.2 伯恩愤懑量表(BEI)

4 诊断标准、分型和鉴别诊断

4.1 诊断标准

4.2 创伤后愤懑障碍标准化诊断访谈

4.3 创伤后愤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4.4 复合型创伤后愤懑障碍

5 治疗

5.1 认知疗法

5.2 智慧疗法

5.2.1 智慧及智慧的多重维度

5.2.2 智慧的特点

5.2.3 智慧心理学

5.2.4 智慧疗法

5.3 其他治疗

6 应用研究

6.1 朝鲜民族的创伤后愤懑与韩国火病研究

6.2 号喷懑相关的攻击性和自杀意念研究

6.3 干预风湿病人的无效感和无助感可减少愤懑

6.4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与创伤后愤懑

6.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战后老兵普遍存在愤懑情绪

6.6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6.7 工作情境下愤懑情绪的研究

7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幸福感疗法

1 幸福感疗法

1.1 心理健康模型

1.2 心理幸福感量表

1.3 幸福感疗法

1.3.1 对环境的掌控

1.3.2 个人的成长

1.3.3 自我实现

1.3.4 自主性

1.3.5 自我接纳

1.3.6 积极的人际关系

2 幸福感疗法与平衡心理治疗

2.1 平衡心理治疗

2.2 WB\'I、和BPT的关联

2.2.1 对环境掌控的平衡

2.2.2 个人成长的平衡

2.2.3 自我实现的平衡

2.2.4 自主性的平衡

2.2.5 自我接纳的平衡

2.2.6 人际关系的平衡

3 幸福感疗法的临床运用

3.1 抑郁症

3.2 广泛性焦虑障碍

3.3 惊恐障碍

3.4 创伤后应激障碍

3.5 神经性厌食症

3.6 对青少年的干预

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心理幸福感量表

第四篇 正念冥想

1 概述

1.1 正念的建构

1.2 专注冥想和开放监测冥想

1.3 正念冥想的结构与规范

1.4 效果评价

2 正念冥想的作用机制

2.1 生理机制

2.2 心理机制

3 临床应用

3.1 正念冥想在心身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3.2 正念冥想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3.3 正念冥想在健康人群中的应用

4 简明正念冥想

4.1 降低负性情绪

4.2 改善认知

4.3 研究的不足

5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

5.1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研究

5.2 基于App的正念冥想应用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2019年中国心身医学领域研究进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