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

8 2.8折 29 八品

仅1件

四川南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幸来 著;周幸来 编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610

上书时间2024-05-22

涌泉书海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幸来 著;周幸来 编
  •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8281308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25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医舌诊自学入门》以作者周幸来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所积累的舌诊资料为素材,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舌象图片,经汇总、整理而成。《中医舌诊自学入门》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一章以简洁的文字概述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临床意义和运用方法;第二章辨舌象诊病,分舌质、舌苔、舌脉、舌纹、舌觉五个方面来叙述。下篇第3~5章详细介绍了温病、外感病证、内伤杂病、妇科病证的辨舌诊病与用药方法,是《中医舌诊自学入门》的重点内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可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上篇中医舌诊概述

第一章中医舌诊基础知识

一、舌的形态、结构

(一)舌的形态特点

(二)舌的组织结构

(三)舌肌

(四)舌的血管与神经支配

二、舌诊原理

(一)舌与经络

(二)舌与脏腑

(三)舌与精、气、血、津液

三、舌诊的意义

(一)分辨体质禀赋

(二)判断正气的虚衰

(三)分析病位的深浅

(四)区别病邪的性质

(五)推断病势的进退

(六)揣测病情的预后

(七)指导处方遣药

四、舌诊方法简介

(一)最佳时间

(二)体位与姿势

(三)手段与顺序

(四)注意事项

第二章辨舌象诊病

一、辨舌质诊病

(一)辨舌神诊病

(二)辨舌色诊病

(三)辨舌形诊病

(四)辨舌态诊病

(五)舌的其他病变

二、辨舌苔诊病

(一)辨苔质诊病

(二)辨苔色诊病

三、辨舌脉诊病

(一)观舌脉的内容

(二)舌脉的神、色、形分析

(三)观望舌脉变化是候气血津液盈亏瘀畅的敏感性指征

(四)观望舌脉对痰瘀同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四、辨舌纹诊病

(一)舌纹与色泽、色脉及舌质、舌苔的关系

(二)辨舌纹诊病的临床意义

(三)舌纹辨治

(四)舌纹与脏腑、三焦的关系

(五)五脏疾病的舌纹分布与规律

五、辨舌觉诊病

(一)舌味觉诊病

(二)舌感觉诊病

下篇辨舌诊病与用药

第三章温病、外感病证舌诊与用药

一、温病

(一)春温

(二)风温

(三)暑温

(四)湿温

(五)暑湿

(六)伏暑

(七)秋燥

(八)烂喉痧

(九)大头瘟

二、外感病证

(一)感冒

(二)外感发热

(三)湿阻

(四)中暑

(五)痢疾

(六)疟疾

第四章内伤杂病舌诊与用药

一、气血津液病证

(一)汗证

(二)痰饮

(三)血证

(四)积聚

(五)肥胖

(六)消渴

(七)厥证

(八)虚劳

(九)内伤发热

(十)郁证

二、心脑病证

(一)胸痹

(二)心悸

(三)狂证

(四)癫证

(五)痫证

(六)眩晕

(七)失眠

(八)健忘

(九)多寐

(十)中风

(十一)痴呆

三、肺系病证

(一)咳嗽

(二)哮证

(三)喘证

(四)肺痨

(五)肺痈

(六)肺胀

(七)肺痿

四、肝胆病证

(一)胁痛

(二)胆胀

(三)臌胀

(四)黄疸

五、脾胃病证

(一)腹痛

(二)胃痛

(三)噎嗝

(四)呃逆

(五)呕吐

(六)便秘

(七)泄泻

(八)痞满

六、肾系膀胱病证

(一)水肿

(二)淋证

(三)尿浊

(四)关格

(五)癃闭

(六)阳痿

(七)遗精

七、经络肢体病证

(一)痹证

(二)腰痛

(三)痉证

(四)痿证

(五)头痛

(六)颤震证

八、恶性肿瘤

(一)肺癌

(二)胃癌

(三)肝癌

(四)大肠癌

第五章妇科病证舌诊与用药

一、月经病

(一)崩漏

(二)月经先期

(三)月经后期

(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五)月经过多

(六)月经过少

(七)经行乳房胀痛

(八)痛经

(九)闭经

二、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三、妊娠病

(一)滑胎

(二)胎漏、胎动不安

(三)妊娠恶阻

(四)妊娠眩晕

(五)妊娠肿胀

四、产后病

(一)恶露不绝

(二)产后缺乳

(三)产后发热

五、妇科杂病

(一)急性盆腔炎

(二)慢性盆腔炎

(三)不孕症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