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史学
  • 当代中国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史学

33 九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颉刚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21

上书时间2023-09-25

文祥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顾颉刚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43489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5页
  • 字数 150千字
  •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近百年的断代,以作者卒年为准。有时为叙述方便起见,其卒年不在百年范围内者,亦加略述,但以超过不远为限。本书有时为方便于叙述起见,一书或同见于两节中,如傅乐焕先生的《宋辽聘使表》,既见于断代史研究节中,复见于旧形式的撰述节中。
  顾颉刚,总括而言,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具体而言,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颇的影响的“古史辨”的运动的主将。作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本书的特殊意义。我们从中既可看到这位博涉子多个史学领导、亲历子多项史学活动、交接了多位史学名家、编辑了多种史学论著的奠基人对学科和同行的观察与评论;也可看到这位主将以特别的篇幅对他领导的史学运动所作的阐述与估价。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作反思与总结的时候,“古史辨”的影响——包括其正与负面——是不能忽视的,而本书的有关部分,正是出自当事人一份直接亲切的概要。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撰写的《当代中国史学》初版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年。该书对此前一百多年间史学潮流的起伏、史学研究的成绩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公允的评价,当然也有对《古史辨》的兴趣及实线的“夫子自道”。全书结构清晰,文字畅达。虽只有十万字的篇幅,但因立意高远、信息密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学史领域的一本名著。
【作者简介】
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目录】
前言/王晴佳/1
凡例/1
引论/1
上编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5
第一章史籍的撰述/7
第一节当代史的撰述/7
第二节旧史的补作与改作/8
第三节旧史表志的补订/11
第四节学术史的撰述/14
第五节谱牒与方志/15
第六节地理学的著述/18
第二章史料的整理与辑集/20
第一节当代史料的整理与结集/20
第二节正史的补注与校订/21
第三节旧史料的辑佚/22
第四节古史史料的整理/25
第三章金石学的兴起与研究/27
第一节碑志学的结集与研究/27
第二节金文的结集与研究/28
第三节吴大激与孙诒让/29
第四章元史与西北地理的研究/32
第一节元史史料的整理与元史的改作/32
第二节洪钧及其《元史译文证补》/34
第三节西北地理的研究与撰述/35
第四节域外史地史料的整理与撰述/36
第五章经今文学的兴起与贡献/38
第一节经今文学与辨伪学/38
第二节廖平与康有为/40
中编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43
第一章甲骨文字的发现与著录/45
第一节私人的收藏与集录/45
第二节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博物馆的殷虚发掘/47
第三节外人的收藏与集录/49
第二章钢器群的发现与考释/51
第一节新郑与浑源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51
第二节洛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52
第三节寿县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53
第四节安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著录/54
第五节溶县铜器群的发现著录及其他/55
第三章考古学的发掘和古器物学的研究/57
第一节史前遗址的发现和研究/57
第二节日人的考古学侵略/59
第三节古器物学的研究/61
第四章西北文物的发现与著录/65
第一节中外考察团在西北考古的成绩/65
第二节汉晋简牍的发现与著录/70
第三节敦煌石室所藏典籍的发现与著录/71
第四节宗教典籍美术遗物的发现及其他/73
第五章内阁大库军机处档案与太平天国史料的发现与著录/76
第一节内阁大库军机处所存档案的整理与著录/76
第二节太平天国新史料的发现与著录/77
下编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81
第一章史籍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83
第一节近代史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83
第二节通史的撰述/85
第三节文化史及专门史的撰述/86
第四节断代史研究的成绩/88
第五节沿革地理的研究与成绩/94
第六节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绩/97
第七节旧形式史籍的撰述与整理/100
第二章甲骨文字与金文的研究/102
第一节《契文举例》与《殷虚书契考释》/102
第二节王国维郭沫若等的研究与贡献/103
第三节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发见与文字考释/104
第四节金文的研究与断代/106
第五节铜器的收藏与结集/108
第三章元史蒙古史中外交通史的研究/110
第一节元史蒙古史研究的成绩/110
第二节中外交通史的研究/112
第四章俗文学史与美术史的研究/114
第一节小说史的研究/114
第二节剧曲史的研究/115
第三节其他俗文学史的研究/117
第四节美术史的研究/118
第五章古史的研究与《古史辨》/120
第一节古史研究兴起的背景/120
第二节古书著作年代的考订/121
第三节古代民族史的研究/125
第四节《古史辨》与古史传说的研究/127
第五节《古史辨》与古书的研究/13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