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

10 3.8折 26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褚松燕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9--2

上书时间2024-06-28

锦囊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褚松燕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2267428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1页
  • 字数 293千字
【内容简介】
《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以公民资格理论为研究框架,并以公民资格权利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关系的变迁特点,着重探讨了当前我国以社会团体为组织化载体的政治参与情况,并在分析权利与参与的互动模式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思路。《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适应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程,并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作者简介】
褚松燕,河南南阳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2003年以来被聘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2005年1—4月在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公民资格理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主要学术成果:出版专著《个体与共同体》,合著有《村级治理:制度与绩效》、《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等3部。共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3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和《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研网、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学术网站等转载或摘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课题1项,参加国际合作项目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15项。
【目录】
总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问题及提出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
(一)利益
(二)权利
(三)社团
三、框架与脉络
第一章公民资格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一、公民资格的内涵辨析
(一)考察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理论视角
(二)公民资格的一般内涵
二、公民资格的构成
(一)平等的公民身份
(二)公民权利是公民资格所蕴含的其他权利的基础
(三)政治权利是公民资格各项权利得以落实的关键
(四)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五)以公民责任为体现的公共精神
三、公民资格的发展对治理的影响
(一)公民资格的发展对参与的需求
(二)公民资格对公共治理的影响

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资格权利的发展(上)
一、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公民资格发展状况
(一)全能主义国家与总体性社会
(二)城乡二分的社会权利主导型公民资格
二、公民资格权利体系的恢复发展:1978-1992年
(一)公民资格权利制度体系开始全面重建
(二)该时期公民资格权利发展的特征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资格权利的发展(下)
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社会转型背景变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权利发展
(二)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分层基本浮现
(三)户籍制度对社会权利的束缚进一步减弱
(四)利益冲突凸显,社会公平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五)规模有限、责任明确的服务型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转型的目标
二、公民资格诸权利大发展的开始:1993年以来
(一)与市场经济建设相关的公民权利内容进一步发展
(二)民主政治的实践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充实
(三)社会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处于探索当中
(四)该时期公民资格发展的特征
三、独特的公民资格权利发展路径
(一)公民资格平等性的普遍化与诸权利的发展交互推进、同步展开
(二)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以政府和公民互动为推动力
(三)以局部的制度创新为权利的最终确认提供经验支持
(四)公民的权利要求高涨与制度提供之间的张力正在增大户籍制度改革案例:以权利平等为追求的湖州户籍“新政”

第四章公民有序参与的目标功能与层次
一、权利与参与的互动
二、公民有序参与的目标功能
三、公民参与的两个层次:国家与社会
四、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我国政治参与的一般描述
一、我国转型期公民参与的社会环境
二、现有有序参与路径分析
三、我国政治参与的一般特征

第六章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社会团体
一、社会团体:组织化的公民参与
二、我国社团的政治参与

第七章权利与参与: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主导型有序参与模式的原则
二、推进公民资格诸权利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以社团为主体的组织化参与
四、鼓励制度创新,疏通和健全公民参与路径
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培育公共精神制度创新案例: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