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

封底有污渍,如图。

20 5.7折 35 九品

仅1件

湖北襄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伊安·亨特 著;徐长福、刘宇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店西3柜2-6

上书时间2024-06-24

凌凌斐斐斐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澳]伊安·亨特 著;徐长福、刘宇 译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229021252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1页
  • 字数 2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的题旨在于按照分析上的严格性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加以辩护性的论证,并进而用得到论证的马克思辩证法去阐扬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并探求当代西方工人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它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观念跟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观念既有一个重要的契合点,又有极为不同的论证内容。这个契合点就是“矛盾”和“对立面的统一”的观念。亨特认为,马克思的主张是:矛盾是实际存在的,其实质在于对立面的统一,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的统一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完成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纯粹哲学论证之后,亨特进一步将其用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熟知这些辩证关系的教科书表述的读者来说,看看亨特的论证一定会感到耳目一新。亨特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做辩护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以之批判资本主义。他用对立面统一的原理解释了价值和价格的辩证关系,维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不仅如此,他还阐发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客观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种种教训,对工人阶级革命性斗争的可能出路进行了探究。
【作者简介】
  伊安·亨特,来自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多年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名学生。在《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他运用早年在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积累去解决了对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融贯性所提出的诸多问题。他近期一直在研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成果包括《调节的与分配的正义》(RegulatireandDistributivefustice),发表于TheIournalofValueInquiry;《正义何以事关重大?》(WhylusriceMatters?),发表于PhilosophicalPapers。在最近一篇题为《马克思和罗尔斯关于资本主义的正义和市场:一个可能的合题?》(MarxandRawlsontheJusticeofCapitalismandtheMarket:APossibleSynthesis?)的论文中,他提出了用马克思社会理论去综合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观点。他跟妻子生活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
  徐长福,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走向实践智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等。
  刘宇,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目录】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1
译者序言1
致谢1
修订版中译本序言1
原版序言1
第一章马克思的辩证法:导论1
第一节认真对待马克思3
第二节理论与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5
第三节各章内容概述9
一、第一部分9
二、第二部分14

第二章实在中的矛盾19
第一节导论21
第二节康德的先验辩证法23
第三节在我们作为自由的行为者和属于自然界的存在者之间的矛盾24
一、康德对该矛盾的解决25
二、康德的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27
第四节康德的目的论判断的辩证法32
一、康德对目的论判断的辩证法的解决所存在的问题33
第五节康德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35
第六节黑格尔对矛盾的肯定41
一、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41
二、辩证法抑或双真法45
三、黑格尔对矛盾的“扬弃”50
第七节马克思与“实在中的矛盾”52
一、可变性与矛盾54

第三章黑格尔的“思辨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对立面的统一”59
第一节导论61
第二节黑格尔的“思辨”的三种版本63
一、思辨理性(speculativereason)对知性(theunderstanding)63
二、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思辨立场65
三、作为目的论的思辨理性67
第三节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思辨是唯心的70
第四节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77
一、黑格尔的目的论颠倒了原因和结果80
二、黑格尔的目的论本质上是武断的84
三、黑格尔的目的论是过分“表现的(expressive)”87
第五节“对立面的统一”的两个概念92

第四章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有机整体模式97
第一节导论99
第二节康德和黑格尔的有机结构模式100
第三节马克思的有机结构模式104
第四节雇佣劳动与资本,丈夫与妻子112
第五节毛泽东与马萨奇亚论矛盾120

第五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25
第一节导论127
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29
第三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138
第四节生产力的首要性146
第五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61
第六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166
第七节经济基础的首要性170
第八节区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173
第九节结论176

第六章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179
第一节导论181
第二节营利与剥削雇佣劳动184
第三节经济的“细胞形式”188
一、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统一196
第四节剩余价值和剥削202
一、价值和价格的辩证法203
二、从前资本主义剥削到资本主义剥削206
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价格与价值的辩证法208
第五节资本与雇佣劳动的辩证法和剥削212
一、阶级和剥削216
二、剥削和强制217
三、作为劳资关系对抗之基础的剥削221
第六节超越《资本论》?229

第七章马克思的革命理论233
第一节导论235
第二节自觉行动与其条件240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243
二、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矛盾250
第三节意识与其客观条件之间的辩证法251
第四节危机理论261
第五节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在自为的阶级的发展271
参考文献273
索引(主要术语和部分人名)29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