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65 8.7折 75 九品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庭槐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9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庭槐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9
  • ISBN 9787117266598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8页
  • 字数 858千字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1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1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第1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

主 审 简 介

 

朱大年

 

男,1949年10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学名师,生理学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负责人;曾任原上海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医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曾担任《生理学报》《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生理通讯》等刊物编委。目前继续担任《生理学报》和《生理通讯》编委、国家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生理学主编)等职。

 

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承担“生理学”“医学基础”和“高级生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和其他著作40余部。主要科研方向是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高血压和心肌缺血发病的中枢神经机制,针刺治疗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中枢神经机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主 编 简 介

 

王庭槐

 

男,195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理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现代医学卷医学生理学分支主编。2014年入选中组*“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201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2018年获得中山大学首届卓越名师特等奖。

 

主要研究甾体性激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心肌和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多个层次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该项研究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结合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开展了生物反馈疗法的研究,建立国内第1个研究生物反馈疗法生理机制的实验室,并率先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及近似熵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反馈的信号分析中,解决了生物反馈机制研究中的部分瓶颈难题。并率先应用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基金15项,因创建“三早教育”模式等,五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奖励6项,培养研究生四十多名。

 

副主编简介

 

罗自强

 

男,1962年4月出生于湖南邵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理学报》常务编委,“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视频公开课负责人,“生理学”慕课负责人,中南大学《医学科研设计》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负责人。

 

从事生理学教学30余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5项,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麻醉生理学》,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沈霖霖

 

女,1953年8月出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党支部书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生物控制论与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AJP、Neuroscience Bulletin、Brain Research Bulletin、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等杂志审稿人。

 

从事基础医学教学工作30多年。2004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在研1项;主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上海科委基金1项。多次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生理学相关教材和专著的编写。近年来作为通讯作者主要在CPB、Scientific Reports、BJP、Toxicology Letters、CEPP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

 

管又飞

 

男,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医学博士。现任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战略咨询组专家,国家科技奖、中华医学奖等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肾脏生理、高血压和重大代谢性疾病研究,长期承担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和重点项目。在Nature Medicine、J Clin Invest、Diabetes、Hepatology、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150余篇原著文章,入选“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武宇明

 

女,1971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主讲教师(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河北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20余年。研究方向为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高血压发病的中枢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1

 

   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

 

   四、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2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4

 

   一、动物实验  4

 

   二、人体生理研究  5

 

   三、科学方法是解开生理学问题的钥匙  5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

 

   一、新陈代谢  6

 

   二、兴奋性  6

 

   三、适应性  7

 

   四、生殖  7

 

   五、衰老  7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8

 

   一、机体的内环境  8

 

   二、内环境的稳态  9

 

   三、生物节律  9

 

 第五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0

 

   一、神经调节  10

 

   二、体液调节  11

 

   三、自身调节  11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11

 

   一、反馈控制系统  11

 

   二、前馈控制系统  13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1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5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5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  15

 

   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7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24

 

   一、信号转导概述  24

 

   二、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5

 

   三、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6

 

   四、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9

 

   五、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0

 

   六、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0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31

 

   一、静息电位  32

 

   二、动作电位  35

 

   三、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43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47

 

   一、横纹肌  47

 

   二、平滑肌  55

 

 

 

 

 

 

 

 

 

 

 

第三章 血液58

 

 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  58

 

   一、血液的组成  58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59

 

   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60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61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61

 

   二、红细胞生理  62

 

   三、白细胞生理  66

 

   四、血小板生理  69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72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72

 

   二、血液凝固  73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  7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79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79

 

   二、红细胞血型  80

 

   三、血量和输血原则  83

 

 

 

 

 

第四章 血液循环85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85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85

 

   二、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88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90

 

   四、心功能评价  94

 

   五、心音  96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98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98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03

 

   三、体表心电图  109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12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13

 

   二、血流动力学  115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118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22

 

   五、微循环  124

 

   六、组织液  126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27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28

 

   一、神经调节  128

 

   二、体液调节  134

 

   三、自身调节  139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40

 

 第五节 器官循环  141

 

   一、冠脉循环  141

 

   二、肺循环  143

 

   三、脑循环  144

 

 

 

 

 

第五章 呼吸147

 

 第一节 肺通气  147

 

   一、肺通气的原理  148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55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59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159

 

   二、肺换气  160

 

   三、组织换气  162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62

 

   一、氧的运输  163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66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68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68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70

 

   三、特殊条件下的呼吸运动及其调节  175

 

   四、临床监控呼吸状态的生理参数及意义  175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77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177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7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78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79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180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181

 

   一、唾液的分泌  181

 

   二、咀嚼  183

 

   三、吞咽  18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83

 

   一、胃液的分泌  184

 

   二、胃的运动  190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93

 

   一、胰液的分泌  193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95

 

   三、小肠液的分泌  196

 

   四、小肠的运动  197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198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198

 

   二、肝脏主要的生理功能  198

 

   三、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  199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200

 

   一、大肠液的分泌  200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200

 

 第七节 吸收  201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01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202

 

   三、大肠的吸收功能  206

 

   四、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0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208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08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208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210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14

 

   四、基础代谢  215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217

 

   一、体温  217

 

   二、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  219

 

   三、体温调节  222

 

   四、特殊环境温度下的体温调节  225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226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226

 

   一、肾的功能解剖  226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230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31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31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32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233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233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234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240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40

 

   一、尿液的浓缩机制  241

 

   二、尿液的稀释机制  244

 

   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244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245

 

   一、神经调节  245

 

   二、体液调节  245

 

   三、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248

 

 第六节 清除率  250

 

   一、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0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251

 

 第七节 尿的排放  253

 

   一、输尿管的运动  253

 

   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53

 

   三、排尿反射  254

 

   四、排尿异常  254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256

 

 第一节 感觉概述  256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256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56

 

   三、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259

 

   四、感觉系统的神经通路  260

 

 第二节 躯体和内脏感觉  260

 

   一、躯体感觉  260

 

   二、内脏感觉  263

 

 第三节 视觉  265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65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268

 

   三、视觉信息的处理及机制  275

 

   四、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278

 

 第四节 听觉  279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280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282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286

 

   四、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层的听觉分析功能  286

 

 第五节 平衡感觉  286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287

 

   二、前庭反应  288

 

   三、平衡感觉的中枢分析  290

 

 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  290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290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291

 

   三、嗅觉和味觉的中枢分析  292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93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93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93

 

   二、突触传递  298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305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31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18

 

   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318

 

   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321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22

 

   一、运动的中枢调控概述  323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323

 

   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  327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28

 

   五、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31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3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335

 

   一、自主神经系统  335

 

   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38

 

   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控  339

 

 第五节 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  342

 

   一、脑电活动  342

 

   二、睡眠与觉醒  344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348

 

   一、学习和记忆  348

 

   二、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351

 

 

 

 

 

第十一章 内分泌354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354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354

 

   二、激素的化学性质  356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358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60

 

   五、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  362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364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364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  370

 

   三、松果体内分泌  372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373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373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  376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79

 

 第四节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382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382

 

   二、维生素D的活化、作用与生成调节  384

 

   三、降钙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385

 

 第五节 胰岛内分泌  386

 

   一、胰岛素  387

 

   二、胰高血糖素  391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391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392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395

 

   三、肾上腺髓质素  396

 

 第七节 组织激素及功能器官内分泌  397

 

   一、组织激素  397

 

   二、功能系统器官内分泌  400

 

 

 

 

 

第十二章 生殖402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402

 

   一、睾丸的功能  402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405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406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调节  406

 

   二、月经周期及调控  410

 

   三、卵巢功能的衰退  411

 

 第三节 妊娠  412

 

   一、受精和着床  413

 

   二、妊娠的维持  415

 

   三、分娩  416

 

 第四节 性生理与避孕  417

 

   一、性成熟  417

 

   二、性兴奋与性行为  418

 

   三、避孕  41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0

 

 

 

 

 

 

 

本书测试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