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1.1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廖文和主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01
第一章 劳动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 劳动
第二节 劳动教育
第三节 中华民族劳动文化
第二章 劳动价值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第三节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的意义
第三章 劳动教育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解读劳动精神
第二节学习劳模精神
第三节 弘扬工匠精神
第四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
第一节 劳动教育课程和实施载体
第二节 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实践
第五章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保障与评价体系
第一节 提升劳动教育的支撑保障·
第二节 加强劳动教育的安全防范·
第三节强化劳动教育的科学评价
第六章劳动与全面发展
第一节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以劳树德
第三节 以劳增智
第四节 以劳强体
第五节 以劳益美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第一章劳动和劳动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劳动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2.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内容和意义。
3.熟悉中华民族劳动文化的渊源。
第一节劳 动
劳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归结为劳动的创造。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劳动是经济社会的“太阳”,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
一、劳动的本质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阐释了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论断:“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这一论断意义深邃,极为深刻地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劳动范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劳动是人的劳动,人作为劳动主体,其内在本质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得到真实反映和集中表现。就这个意义而言,人类劳动的本质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劳动实践活动所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活动。人在劳动中的能动意义在于创造,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通过劳动点燃文明之火,让文明之光照亮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之路。不论是否承认,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实践中,我们每时每刻都面对各种形式的劳动,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传统劳动和数字化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或者我们就置身于形式多样的劳动过程之中,改变不同的劳动对象,创造不同的劳动产品,实现不同的劳动价值;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分享或消费不同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其中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传统劳动成果和数字化劳动成果。
由于劳动巨大的创造作用,劳动形式由原始人单一的狩猎或采集发展到现代社会数以万计的劳动门类,极大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拓展了劳动的空间和外延;由于劳动巨大的创造作用,在旧有的劳动形式逐渐消失的同时,崭新的劳动方式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形成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劳动创造系统,推动人类劳动实践形式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
由于劳动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彻底告别野蛮时代,摆脱刀耕火种、原始落后的劳动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力的强力推动下,人类踏上充满希望、通向文明之路。劳动不仅协调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出人所需要的产品,还生产出经济和社会关系。马克思曾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即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以及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由于劳动巨大的改变作用,人作为劳动主体,在改变劳动客体,使其满足劳动主体需要的同时,也使得劳动主体自身得以改变。总之,劳动的本质在于创造和改变,人们通过劳动实践,不仅改变客观世界,同时也使得自身的主观世界得到改变。
……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教材,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相适应,吸收借鉴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时代精神、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劳动与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经典案例选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本概念到实施体系,层层递进,由泷入深。既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注重让学生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又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实践的新内涵新要求,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可行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