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科学!
¥
6
3.3折
¥
18
九品
仅1件
作者吕春玲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7-1-1-58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吕春玲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55924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这本科学,科学!是有心之人做了用心之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不惑”、“勤者不荒”!从科学,科学!99篇记中我们读出了吕春玲老帅的用心,用心记录课堂中的和自己;用心琢磨和解读的内心;用心剖析和理解自己的行为;用心抓住研讨和学的机会,“视思明”,“听思聪”,“疑思问”;用心发掘和建立自己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联系清晰再现了吕老师坚持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思,在反思中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用心做教育!
精彩内容:
“新新杯”评优课结束了。我参加的是科学学科的技能评比,授课内容为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以便后再教这一课时查漏补缺,使能够向40分钟要更大收获。
本课按照教材编写意图,应该在讲解完液体热胀冷缩以后再学,这样可以借鉴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设计的要求。但是根据活动安排,只能选择4月10号以后的课程,所以确定了选讲这一内容后,我内心很清楚的一点是,进行设计时,必须虑到液体热胀冷缩还没有学过。此外,由于三年级年龄小,设计实验的训练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课难点,在于怎样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大概后来也注意到了这一课内容对于三年级小来说有点难,现已放在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四课)。只有切身通过自己设计并亲眼看到实验结果,才能真正印象深刻,并且初步具有的探究能力。否则的话,很可能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一知半解的局面。 具体过程: 首先是导人环节,我利用导入吊足了的胃。 一节好的科学课,导入环节的重要不言而喻,科学探究活动都源自问题,被教师创设的情境吊足了胃,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设,这将有利于所有探究活动的展开。
在这一课的导人中,我遵循了三个原则:①从的兴趣人手;②关注的思维发展;③激发的探究。
在处理短短五六分钟的导人环节时,我将其分成了三个递进的层次:
①让所有吹泡泡,抓住他们爱玩儿的天,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这是他们喜欢做又极易做到的。②增加难度,,提出:“不用嘴你还能吹泡泡吗?”先是一愣,接着便表现出不示弱,纷纷举手支招儿:甩鼻子吹;用气球吹;让风吹;让电扇吹,等等。此时我所做的是表扬,表扬,再表扬,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的热情,还为下一层次的情境展开埋下伏笔。③面对他们的得意,我故作不相让,提出:“我不用嘴能让泡泡听我的话,让它大大,让它小小,你们信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脱而出“不信”。可当他们亲眼看到烧瓶吹出的泡泡确实听我令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要找到的之火已经不点自燃。他们立即提_出设:是不是因为烧瓶里的空气热胀冷缩形成的?这?设正是我想要的,,至此,后面的探究活动顺利展开了。
接着,根据三年级小年龄特征及科学实验能力的现状,引导设计实验,为搭建脚手架。以为主体,绝不是教师把自己置于局外,好像这节课跟自己没关系一样,任由“自由探索”。所以,接下来我对设计实验进行了有效引导:“你有什么办能够让大家确实看到空气受热膨胀受冷收缩?”表现出了一脸的茫然,这是很正常的j此时是教师应该教、应该导的地方。我并没有急于要,而是让先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独立思两分钟,目的是让先有一个初步设想。接着,我请来前面展示自己的设计。在该生谈自己的设计时,我不时反问该生同时也反问其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他这样设计行吗?在这样的交流、补充、修正的过程中,我以课件的形式为抽取了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用什么装空气?怎样密封?怎样让空气受热受冷?怎么发现空气体积发生了变化?这一步实际上是在有的放矢地“教”,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以后逐步地由“扶”到“放”,在教、扶、放的训练过程中,独立设计的能力会越来越高,从而也在情理之中突破了难点。进行到“放”的环节时,我让各小组先讨论方案,在小组内头说说;然后动手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试试。再次交流设计研究方案时,设计出了10种左右的办。
第三,组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实践,交流,得出结论。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全员参与,每组选择一种实验方,,然后分工合作,认真观察,细心记录,实验完毕,让孩子们表述自己的发现和得出的结论。
第四,利用**的多媒体设备,向孩子们展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从微观视角验证他们的结论。此处我对于空气分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仅仅点到为止,不求认识多么深刻,只求能够亲眼见到气体膨胀与收缩的样子,变不可见为可见,印象很深刻,可以了。
第五,在探究方和联系生活实际上进一步拓展,让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看似完成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终止,此时我依据板书帮助对实验方进行梳理、归类,使明确自己的设计原来是遵从自然规律的,是科学的。由于借助液体热胀冷缩装置观察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这种方很难想到,所以我直接给出示该装置,但要求自己来设计实验。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验设计基础,处理起来轻而易举,实验装置一出现,马上有举起手来,提出用红水密封住烧瓶中的气体,再放入热水和冷水,看水柱的移动情况。这样做,既有对该探究实验设计理解的巩固,又有对探究结论的又一次加深认识,同时使明确同一个问题可以由多种方案来证实,可谓一举三得。
不仅如此,还要从课堂走向生活,所以,我出示踩瘪的乒乓球怎样恢复原状等生活问题要求回答。*后布置作业,要求去生活中寻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或者这一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第六,将评价自然地穿插在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每当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出又一种新办或者敢于展示自己的方案时,我都会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给孩子以鼓励。例如,当孩子们看到泡泡真的昕我的话,立刻提出自己的设,认为是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我马上激励他们:敢于猜想等于迈出了科学发现的**步,你们的**步迈得真精彩!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我想他们想再迈第二步、第三步……p15-27
- 【目录】
-
序1享受“科学”课堂内外的精彩许培军
序2我认识的吕春玲老师王思锦
序3用心做事,勤者不荒彭 香
2006年12月—2007年06月日记节选
2006年12月01日 一箭多雕
2006年12月15日 活学活用教材
2006年12月21日 能够吊起学生胃口的提问才够好
2006年12月22日 “老师,咱们再试试吧!”
2006年12月26日 一学期快要结束了……
2007年03月07日 新学期开始了……
2007年03月16日 第一次试讲
2007年03月27日 第二次试讲
2007年03月30日 认真对待每一次试讲
2007年04月02日 第三次试讲
2007年04月06日 不要忽略细节
2007年04月09日 评优课终于结束了
2007年04月12日 《空气的热胀冷缩》课后反思
2007年04月20日 巧用多媒体,服务教学
2007年04月29日 一封没有想到的来信
2007年06月04日 “老师您等会儿,我这有份剪报您看看……”
2007年06月07日 听北大附小石润芳老师的课有感
2007年06月13日 我们的家长真好!
2007年07月
07月17日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悟
……
2007年08月
2007年09月
2007年10月
2007年11月
2007年12月
2008年01月
2008年02月
2008年03月
2008年04月
2008年05月
2008年06月
2008年08月-2009年08月日记节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