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180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爱华 主编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

上书时间2024-06-16

单州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爱华 主编
  •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432216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6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依据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所存在的依存关系,本书以共生理论为指导,本着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精神,从和谐共生视角对赤水市遗产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及利用工作的同步推进,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有益探讨,以期为赤水市的发展和文华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借鉴。
  本书在内容撰写和编排上力求可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使之既有一定的欣赏阅读价值,又具有较高的学术性,通俗易懂但又不落俗套,从而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意义和内容

 二、主要难题和关键点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赤水旅游发展条件及现状

 一、赤水的历史沿革

 二、地理区位

 三、赤水市旅游发展条件

 四、赤水市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章 赤水丹霞世界遗产

 一、概念界定

 二、提名地范围与区位条件

 三、突出普遍价值

 四、提名地标准

 五、自然条件

 六、社区人口

 七、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

 八、缓冲区描述

 九、赤水丹霞申遗历程回顾

第四章 丹霞赤水的传统文化

 一、生产生活民俗文化

 二、山道生产运输文化

 三、水路运输与娱乐文化

 四、山地农耕文华

 五、赶场商业文华

第五章 丹霞赤水生态变化

 一、良好的文化是赤水“红层”保护完好的根本保证

 二、利用自然中的动植物莱实现再生产,是农耕文化的一大特征

 三、顺应自然节奏起伏变化生活,是赤水人和谐生存智慧的体现

 四、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共存的保护观

第六章 文化与环境文化共生初探

 一、典型的封闭和半封闭地理环境下的赤水通道与盐商文化

 二、赤水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产生活文化

 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赤水的军事文化和长征精神

第七章 传统文化在赤水丹霞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是赤水旅游开发的灵魂和载体

 二、传统文化是赤水旅游开发提供了文化资源

 三、传统文化促使赤水丹霞旅游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传统文化对于提升赤水丹霞旅游形象的文化品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传统文化在赤水丹霞地貌保护的作用

第八章 赤水丹霞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一、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开发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三、赤水丹霞旅游开发战略

第九章 国内外世界遗产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一、世界遗产除名制

 二、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状态

 三、除名制下贵州世界遗产管理的措施

第十章 赤水丹霞世界遗产自然与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构建

 一、概念界定

 二、地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三、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与传统文化保护状态

 四、存在的不足

 五、保护机制构建

附录1 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

附录2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