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批校经籍丛编 16开精装 全一册 首刷特典版 附书签两枚,编号藏书票一枚,另有彩蛋一个)
¥
168
7.1折
¥
23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晋)郭璞 注;(清)王念孙 批校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31704
出版时间2024-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12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38元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所用底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14—1715)项絪群玉书堂刻本。项絪,字书存,原籍歙县,寓居扬州,曾任延安府同知。群玉书堂刻本《山海经》11行21字,细黑口,四周单边,经为单行大字,郭璞注为双行小字。该本刊刻精工,字摹欧赵,清新雅致,俊逸秀丽,“颜值”为历代《山海经》刻本之冠,属于康熙朝流行的“软体字”写刻本,和《全唐诗》扬州诗局本风格近似,当是同一批写样者和刻工所为。这部王念孙批校本的底本更是纸墨精好,字黑如漆,当是初刻初印本,历三百年犹神采奕奕,不失为书中之“尤物”。
该书原为高邮王氏父子旧藏之物,后辗转入藏于盛昱意园之中。光绪十七年(1891),费念慈从盛昱处假出,用明吴琯本校临一过。光绪二十五年(1899),盛昱卒,意园旧藏渐次散出。1912年,傅增湘以银元十六元为张元济涵芬楼购得此书。后该书又被人从涵芬楼中盗出,入赵万里之手,1932年涵芬楼毁于日军炮火之下,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却因盗出而逃过一劫。该书后又从赵万里手中流出,入藏国家文物局。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根据书中印章信息,于1952年托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徐森玉归还张元济。该书后又从张元济处流出,入藏于北京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历劫不毁,如有神灵护持于其间,可谓书中“福将”。
王念孙批校分朱、墨二色。“朱笔字体秀整,墨笔行草朴质”,朱笔多直接添改字词,遽下案断,墨笔则博引诸书,略加引述。朱色校记大概作于王念孙任职工部都水司之后、《河源纪略》纂修之前,是为《河源纪略》纂修做的准备工作,墨批则大概撰于王念孙晚年。王念孙校勘《山海经》时年未及四十,但许多晚年的校勘方法在此书中已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有本书互校,注重内证;博稽异同,广引群书;因声求义,重视声韵;融合贯通,举一反三。张元济总结王念孙校证《山海经》的做法的通例为:“一以本经互校;一以它书所引,博稽异同,折衷己意,以《文选注》《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帖》《太平御览》为主,兼及经史诸子,旁引《一切经音义》《法苑珠林》《弘明集》《开元占经》等,可称精博……诸如此类,考订精确,为郝氏《义疏》所未及,可补《读书杂志》之遗。”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间或征引王念孙成果,校本原有600多处批校,袁氏只引用了161处,且多以意撮引,节略删裁,亦有向壁虚造,查无实证者。通过此书,《读书杂志》等校勘学名著的撰写路径和国策约略可窥而知,其方法之细密,态度之严谨,洵不愧一代通儒。虽说纸寿千年,但书终究是有生命极限的,而比起一般印本来,批校本的寿命更短些,这和批校者使用墨色也即颜料有关,黑色因使用碳素,寿命最长,只要纸张不坏,墨色就可长存。朱色因多使用朱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寿命则次之。绿、黄、紫、蓝几种颜色则因颜料性质,则较易褪色,有些书不经百年已经褪为一滩浅浅的痕迹,只能逆着光从某些角度才能勉强辨认。这部《山海经》的朱笔批校已有褪色,再历时日,恐怕也有难以辨认的一天。某种程度上,“批校经籍丛编”为这些历经沧桑的古籍保存下了足够年轻的相貌,即使它们最终抵御不住岁月的侵蚀而人老珠黄、烟消云散,人间犹有它们曾经的曼妙风姿留存。
新书发售正临年关,为回馈读者君一年来对“批校经籍丛编”系列图书的垂注,《山海经》将推出首刷特典版,限量发售,加量不加价,只要购买首刷特典版,即可获得接福纳瑞神兽献福书签两枚、“乙巳大吉”编号藏书票一枚,另有彩蛋一个,开箱见惊喜。未来一年里,我们将推出更好的品种,让古籍“靓”起来,光前并以裕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