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调适:柳亚子文化人格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调适:柳亚子文化人格研究

60.3 6.2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友乔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友乔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6535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8页
【内容简介】
  柳亚子是南社领袖、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他经历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就文化的接受而言,新旧杂糅:前期接受传统文化,后来接受现代西方文化。这两种文化在他身上形成巨大的张力:一方面,他以激进姿态追随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他被过于沉重的传统包袱拖住了。柳亚子文化人格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柳亚子在传统与现代张力的挤压下成了“两截人”:一方面,柳亚子接受了在当时具有至高无上的进化论,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的结局而不得不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惯性过于强大,他不自觉地对现代产生强烈的排拒心理,因而变得不彻底。柳亚子既趋新,又笃古。为了消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他在传统文化的底色上涂上了一层现代新质。因而,在其文化结构中,传统文化为其里,现代文化为其表。传统文化赋予柳亚子浓郁的名士气质。由于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教育体制、文化环境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再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名士了。因之,作为文化符号,柳亚子成了文化史上的绝版人物而具有活体标本意义。
【作者简介】
  陈友乔,男,湖北仙桃人,湖北大学历史学博士、惠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思想文化史、广东地方史,主持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十多项,发表包括多篇CSSI论文在内的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4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柳亚子文化人格的生成
第一节 文化与人格
一 文化对人格的模塑
二 人格是文化的积淀
第二节 文化人格的生成机制
一 文化心理
二 社会家庭
三 社会实践
四 主体选择
第三节 柳亚子文化人格的生成
一 地域文化传统
二 家庭环境
三 学校教育
四 社会实践
五 主体选择

第二章 柳亚子文化人格的传统底色
第一节 忧患意识
一 柳亚子忧患意识形成的原因
二 柳亚子忧患意识的内容
三 柳亚子忧患意识的特点
第二节 出仕情结
一 “文学不过结三千年之旧局,而政治则足以自开生面”
二 “我是中国第一流的政治家”
三 “人是政治的动物,不能脱离政治而生存”
四 “亚子颇天真,十足名士气”
五 “书生谋国究何成”
第三节 士道之尊
一 自觉的被养意识
二 以道抗势
三 士道持守的限度
第四节 崇尚气节
一 表彰节烈
二 严究失节
三 砥砺成德
第五节 名士风流
一 雅人深致
二 狂放不羁
三 慕义率真

第三章 柳亚子文化人格的现代新质
第一节 政治趋新
一 不断追逐时代社会思潮
二 民主共和理想的坚定守望者
第二节 道德趋新
一 平等观念
二 国家精神
三 国民性改造思想
第三节 文化趋新
一 “文学是善于变化的东西”
二 “复古等于不通”
第四节 法律趋新
一 对现代西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
二 一定程度的法律维权意识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张力的消解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政治张力的消解
一 对现代政治的传统解读
二 对现代政治的传统应对
第二节 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张力的消解
一 新人新道德
二 旧人旧道德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张力的消解
一 “旧囊新酒”
二 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第四节 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张力的消解
一 法律审判其名,道德审判其实
二 法律弹性其名,传统人治其实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