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翰林馆课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代翰林馆课研究

54.3 6.2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婷婷 著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9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婷婷 著
  •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281106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页
【内容简介】
该书详细梳理了明代翰林馆课汇编的纂辑、刊刻、流传和存世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对明代翰林馆课的命题体裁、内容以及在明代文官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和局限性都进行了深入分析。明代翰林馆课的考核为文、诗各一篇,该书将现存翰林馆课的命题体裁归纳总结为四十七种,并按功能分为公文、论辨文、记叙文、箴铭文、抒情文和诗歌等多种门类,认为其体裁齐全,旨在全面培养庶吉士(包括进学的鼎甲三人)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水平;在内容方面,该书也分门别类,认为明代翰林馆课的命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皇室事务等方面的各种思想、人物和事件,而其设题基础是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实际状况,想由此引导庶吉士(包括进学的鼎甲三人)从现实、历史和自身修省等角度对不同议题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庶吉士实现政治经验的获取、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作者简介】
张婷婷,女,1987年10月生,山东肥城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并先后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档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明代翰林馆课的出现及施行
  一、翰林馆课与庶吉士考选
  二、翰林馆课与庶吉士培养
  三、翰林馆课与庶吉士授职
第二章  明代翰林馆课汇编的刊刻和存世
  第一节  明代翰林馆课汇编的纂辑和刊刻
    一、馆课汇编的刊刻
    二、获得大量纂辑和刊刻的原因
    三、纂辑和刊刻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节  明代翰林馆课汇编的流传与存世
    一、明代的流传情况
    二、清代的流传情况
    三、现存的明代翰林馆课集
第三章  明代翰林馆课的命题体裁
  第一节  文类馆课
    一、公文
    二、散文
    三、韵文
  第二节  诗歌馆课
    一、古体诗
    二、律诗
    三、绝句
第四章  明代翰林馆课的命题内容
  第一节  文类馆课
    一、时政类
    二、历史类
    三、道德心性类
  第二节  诗歌馆课
    一、恭纪应制
    二、翰苑生活
    三、读书论学
    四、题画
    五、其他现实题材
    六、咏史怀古
    七、拟古
第五章  明代翰林馆课的作用和局限
  第一节  明代庶吉十出身者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一、文学侍从
    二、经世治国
  第二节  明代翰林馆课的积极作用
    一、训练和提升庶吉士(包括进学的鼎甲三人)的文章写作能力
    二、帮助庶吉士(包括进学的鼎甲三人)汲取时政经验
    三、促使庶吉士(包括进学的鼎甲三人)积累历史经验和知识
  第三节  明代翰林馆课的局限性
    一、考核制度实施不力,损害了授职的公平性
    二、过多关注诗文,缺乏实践能力的训练
    三、培养缺乏包容性和革新意识
结论
附录
  附表1  经眼明代翰林馆课命题体裁分类统计表
  附表2  经眼明代翰林馆课命题内容分类统计表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