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脊柱外科学:手术技术与疾病治疗(原书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创脊柱外科学:手术技术与疾病治疗(原书第2版)

159.7 3.7折 428 全新

库存3件

山东潍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Frank M. Phillips Isador H. Lieberman(美) 著;张雪松 陈雄生 初同伟 周许辉 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29

百文斋書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Frank M. Phillips Isador H. Lieberman(美) 著;张雪松 陈雄生 初同伟 周许辉 译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87470
  • 定价 4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616页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Springer出版社,是一部凝聚百余名经验丰富专家的智慧,涵盖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各领域历史沿革及新进展的著作。著者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导向,引用大量文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由主干到分支,系统描绘了MISS的应用图谱,详尽介绍了MISS相关的手术理念、手术工具、减压与融合手术技巧、围术期与并发症处理等内容。本书图片丰富,要点突出,章首列有学习目标,章末对本章进行了概要性总结并配有相关测验及答案,可帮助读者轻松掌握书中内容。本书适合各层次骨科医师及相关人员,对致力于MISS领域钻研与发展的骨科医师、研究生与科研技术人员颇有价值,既可作为低年资医师零基础入门的指导书,又可作为中高年资医师技术进阶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雪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脊柱侧弯研究学会(SRS学会)Active Member,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脊柱畸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工作,着重于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微创外科等领域研究。先后在德国慕尼黑脊柱微创中心跟随Michael Mayer教授和美国孟菲斯脊柱微创中心Dr. Forlly教授,进行系统显微镜手术、脊柱前路小切口手术及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培训。202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9年入选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计划;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2014年入选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计划;201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8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7年以第二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累计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主编中英文专著2部,参编中英文专著4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累计影响因子73.8分。 

陈雄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三病区主任。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20余年,在脊柱退变、损伤、畸形及脊柱韧带骨化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主刀完成各类脊柱手术上万例。2010年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同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2016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9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2016年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2017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863计划”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基金6项,主要从事组织工程韧带、黄韧带骨化发病机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骨移植替代物、3D打印技术、纳米材料等领域研究,基金总额超过500万元。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5部。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初同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重庆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矫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重庆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在脊柱畸形、脊柱退变及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造诣深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腔镜辅助下骶骨肿瘤切除术且较早完成重度脊柱畸形PVCR矫正术。在西南地区率先完成ENBLOC脊柱肿瘤切除术。先后主持“973 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重庆市项目科研课题4项(其中1 项为重点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编专著3部。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发表SCI收录论文22篇,累计影响因子61.131分。 

周许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长征医院脊柱畸形科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脊柱外科尤其是脊柱畸形方面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每年主刀脊柱手术 700余台(其中脊柱畸形矫正手术300余台)。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军队重大、重点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7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5篇。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微创脊柱手术绪论 

第 1 章 微创脊柱手术的历史与进展 

一、概述 

二、腰椎微创手术 

三、胸椎微创手术 

四、颈椎微创手术 

五、脊柱外科手术中的计算机辅助导航 

六、微创脊柱手术的好处 

七、微创脊柱手术的局限性 

八、结论 

第 2 章 微创脊柱手术的理念及生物学 

一、微创脊柱手术的理念 

二、脊柱手术考虑的解剖结构因素 

三、医源性椎旁肌肉损伤的生物学因素 

四、肌肉损伤同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五、术中导致椎旁肌损伤的潜在原因 

六、MISS 益处的证据 

七、结论 

第 3 章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经济学 

一、概述 

二、卫生经济评估 

三、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卫生经济评估 

四、微创和开放脊柱融合术的经济学比较 

五、当前微创和开放腰椎融合术的卫生经济因素研究 

六、当前的局限性 

七、结论 

第 4 章 脊柱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 

一、概述 

二、发展历史 

第二篇? 微创脊柱手术的辅助技术 

第 6 章 显微镜和内镜 

一、概述 

二、显微镜 

三、内镜 

第 7 章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一、概述 

二、IONM 的麻醉要求和术前准备 

三、IONM 模式简介 

四、IONM 与 MISS0 

五、医师主导、参加并远程监督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 

第 8 章 脊柱微创手术的影像导航技术 

一、概述 

二、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三、影像导航对临床转归和手术效率的影响 

四、影像导航技术的应用拓展 

五、影像导航系统 

六、放射暴露 

七、影像导航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第 9 章 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 

一、概述 

二、机器人系统 

三、学习曲线 

四、脊柱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 

五、“弯曲”MISS 的学习曲线 

六、结论 

第 10 章 微创脊柱手术中应用的生物制剂和辅助材料 

一、概述 

二、生物制剂 

三、椎体间融合器结构技术四、结论 

第 11 章 干细胞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椎间盘解剖结构 

三、椎间盘退变 

四、干细胞治疗第 

12 章 激光 

一、概述 

二、激光的原理 

三、激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四、激光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历史 

五、激光的类型 

六、激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七、激光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优势 

八、激光应用的并发症及危害 

第 13 章 微创脊柱外科中的放射线暴露和防护 

一、概述 

二、电离辐射的物理和生物学效应 

三、各种手术方式中的辐射暴露 

四、辐射安全和降低暴露措施 

第三篇? 手术技术:微创减压 

第 14 章? 颈椎后路减压 

一、概述 

二、手术适应证 

三、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研究进展 

四、微创外科技术 

五、临床结果与成本效益 

六、结论 

第 15 章 胸椎减压术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适应证和病例选择 

四、影像学表现 

五、手术技巧 

六、手术入路 

七、经验和教训 

八、手术并发症防治 

九、伤口闭合及术后护理 

第 16 章 管状牵开器系统下腰椎减压术 

一、手术适应证 

二、手术技术 

三、并发症与处理 

四、结论 

第 17 章 内镜下减压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腰椎椎间孔减压 

四、腰椎经椎板间减压术 

五、颈椎后路减压术 

六、培训注意事项 

第 18 章 棘突间和椎板间减压装置 

一、概述 

二、手术适应证 

三、手术禁忌证 

四、手术技术:Coflex® 椎板间植入物的置入 

五、并发症及处理 

六、讨论 

七、结果研究 

八、结论 

第 19 章 微创颈椎后路固定术 

一、微创技术的演变 

二、微创颈椎后路固定手术技术 

三、临床经验 

第 20 章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手术技术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四、术后护理 

第 21 章 微创关节突内固定术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患者体位 

五、手术技术 

六、术后护理 

七、潜在并发症 

八、临床研究 

九、结论 

第 22 章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一、概述 

二、生物力学目标 

三、手术适应证 

四、术前计划 

五、外科解剖学 

六、外科技术 

七、操作过程小结 

八、优势和不足 

九、结果与文献 

第 23 章 微创皮质骨螺钉中线固定技术 

一、概述 

二、螺钉生物力学 

三、解剖 

四、置入技术 

五、生物力学分析 

六、临床考量 

七、结论 

第 24 章 微创棘突间融合与固定 

一、概述 

二、背景 

三、IFD 适应证 

四、生物力学数据 

五、手术技巧 

六、临床疗效 

七、并发症 

八、结论 

第 25 章 腰椎前路小切口椎间融合术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五、相关解剖 

六、避免和治疗并发症 

七、手术技术 

八、术后康复 

九、结果 

十、结论 

十一、手术技术回顾 

第 26 章 微创经腰肌外侧入路行胸腰椎椎间融合术 

一、概述 

二、手术过程 

三、经腰肌侧方入路技术总结 

四、重点与难点 

五、技术改良 

六、未来发展趋势 

七、结论 

第 27 章 前柱重建术治疗矢状面畸形 

一、概述 

二、解剖学 

三、外科技术 

四、适应证、禁忌证、优点、缺点 

五、生物力学 

六、文献回顾 

第 28 章 胸腔镜下融合 

一、概述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器械和植入物 

四、手术步骤 

五、并发症 

六、术后护理 

七、结论 

第 29 章 腰大肌前方入路胸腰椎椎间融合术 

一、背景 

二、解剖学 

三、手术技巧 

四、结果 

五、结论 

六、经验和教训 

第 30 章 内镜下脊柱融合术 

一、概述 

二、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三、内镜下颈椎融合术 

第 31 章 导航下脊柱融合术 

一、概述 

二、历史回顾 

三、脊柱影像导航原理 

四、导航系统的类型 

五、导航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六、临床应用 

七、适应证、误区及存在的争议 

第 32 章 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椎管狭窄 

一、概述 

二、前路手术 

三、后路手术 

四、结论 

第 33 章 胸椎间盘突出症 

一、胸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二、体检 

三、诊断成像 

四、非手术治疗 

五、外科决策 

六、传统治疗计划和开放性手术 

七、微创手术、预后和并发症 

八、结论 

第 34 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一、概述 

二、病理生理学 

三、分型 

四、诊断和临床检查 

五、影像学 

六、非手术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微创技术 

九、结论 

第 35 章 腰椎管狭窄症 

一、概述 

二、手术适应证 

三、预后 

四、椎管狭窄伴脊柱不稳的预后 

五、并发症 

六、结论 

第 36 章 腰椎滑脱症 

一、概述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三、结果 

四、技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五、手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 

六、手术方式的选择 

第 37 章 青少年脊柱侧弯 

一、概述 

二、融合手术 

三、脊柱侧弯的非融合手术 

四、总结 

第 38 章 成人脊柱侧弯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分型 

四、临床表现与评估 

五、影像学评估 

六、非手术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结论 

第 39 章 前柱序列重建(ACR):微创手术在成人矢状面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一、概述 

二、正常矢状面序列 

三、矢状面序列异常的临床表现 

四、分型 

五、“微创手术(MIS)”值得做吗 

六、患者选择 

七、微创手术在矫正脊柱矢状面畸形中的应用 

八、手术技术:前柱序列重建术(ACR) 

九、结果 

十、ACR 手术的分类 

十一、并发症 

十二、结论 

第 40 章 胸腰椎脊柱创伤 

一、概述 

二、基本原理 

三、胸腰椎创伤中 MISS 的适应证 

四、手术技术 

五、MISS 用于损伤控制 

六、结论 

第 41 章 脊柱肿瘤的微创手术 

一、概述 

二、手术计划 

三、脊柱肿瘤的微创技术 

四、常规和微创方法的比较 

五、微创技术的注意点 

六、目前和未来的发展 

七、结论 

第 42 章 病理性骨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人力成本 

四、手术适应证 

五、恢复脊柱稳定的注意事项 

六、具体手术技术 

七、病例报道 

八、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第 43 章 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时机和方法决策 

一、概述 

二、如何联合 MIS 技术治疗脊柱畸形 

三、何时应考虑采用 MIS 技术治疗畸形 

四、疗效和目前的局限性 

五、结论 

第 44 章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一、概述 

二、背景 

三、解剖及生物力学 

四、病理学 

五、诊断 

六、非手术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总结 

第 45 章 老年人群微创脊柱手术 

一、概述 

二、微创手术减压 

三、微创融合手术 

四、预后 

 第四篇 手术技术:微创融合 

第 46 章 门诊脊柱手术的临床和经济优势 

一、概述 

二、临床优势 

三、经济优势 

四、市场演变 

第 47 章 门诊脊柱手术的临床结局 

一、概述 

二、并发症和感染的预防 

三、结局、主要并发症、转院和再入院 

四、患者的选择 

五、患者教育 

六、疼痛管理 

七、降低并发症率的佳方案 

八、结论 

第 48 章 门诊手术患者的选择适应证 

一、概述 

二、微创脊柱手术举例 

三、手术注意事项 

四、患者选择的注意事项 

五、文献结果 

六、结论 

第 49 章 门诊脊柱手术如何镇痛和麻醉 

一、概述 

二、术前评估 

三、麻醉技术 

四、镇痛 

五、术后护理 

六、特别注意事项 

第 50 章 门诊脊柱手术的术后护理 

一、概述 

二、术前咨询 / 门诊脊柱手术(OPSS)宣教 

三、门诊手术的知情同意 

四、疼痛管理、饮食、引流和伤口护理 

五、家庭支持网络 

六、书面指导 

七、出院后镇痛 

八、出院后早期动员 

九、出院后伤口护理 

十、出院后康复 

十一、安全网 

第 51 章 微创手术入路的选择:特异性风险和并发症的综述 

一、概述 

二、颈椎手术的并发症 

三、胸椎手术 

四、腰椎手术并发症 

五、结论 

第 52 章 微创脊柱手术植入物植入和内固定的并发症 

一、概述 

二、学习曲线 

三、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四、微创减压 

五、棘突稳定器 

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七、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八、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九、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十、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十一、经骶椎间融合术 

第 53 章 微创脊柱手术神经和硬膜损伤 

一、概述 

二、硬膜撕裂 

三、减压 

四、椎间盘切除 

五、融合 

六、经椎间孔融合和后路椎间融合 

七、减少 TLIF 中的并发症 

八、椎弓根螺钉置入 

九、术中神经监测 

十、前入路 

十一、经腰大肌入路 

十二、解剖与入路 

十三、XLIF/DLIF 中的神经损伤 

十四、降低 XLIF/DLIF 中的损伤风险 

十五、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 

十六、总结 

第 54 章 假关节 

一、概述 

二、背景 

三、诊断 

四、治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