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机械原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机械原理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的图书是其中一本,购买前请联系客服

9.9 4.5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杞仪、赵韩 编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2917243

上书时间2024-06-23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杞仪、赵韩 编
  •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2917243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0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机械原理》是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5年修订版)》及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最新制订适用于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报批稿)》进行编写的。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机械原理》以常用机构及机构系统设计为主线,注意教材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强了机构及其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11章,包括:绪论、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连杆机构设计和分析、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实现其他功用的机构、执行机构运动规律及运动协调设计、机构及其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动力学设计等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机械原理》可供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目录】
1绪论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1.2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2.1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2.2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1.3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简介

2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
2.1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简图
2.1.1构件与自由度
2.1.2运动副与约束
2.1.3运动链与机构
2.1.4机构运动简图

2.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条件
2.2.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2.2.2机构运动确定条件
2.2.3机构自由度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
2.3.1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2.3.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

2.4机构类型综合
2.4.1运动链的基本型式
2.4.2单闭环机构的类型综合

3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
3.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基本型式
3.1.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3.1.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3.1.3平面四杆机构的型式演化

3.2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3.2.1铰链四杆机构的有曲柄条件
3.2.2急回作用与行程速比系数
3.2.3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

3.3用解析法作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3.4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4.1速度瞬心
3.4.2机构中瞬心的数目
3.4.3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
3.4.4三心定理
3.4.5应用瞬心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

3.5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基本问题
3.5.1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基本问题
3.5.2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基本方法
3.5.3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精确点的选取和机构的最优化设计方法

3.6用代数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3.6.1概述
3.6.2设计铰链四杆机构实现两连架杆的对应位置关系
3.6.3设计铰链四杆机构使连杆点实现给定轨迹
3.6.4设计曲柄滑块机构实现曲柄与滑块的三对应位置
3.6.5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曲柄滑块机构或曲柄摇杆机构
3.7刚体位移矩阵

3.8用位移矩阵法设计刚体导引和再现轨迹机构
3.8.1设计刚体导引机构
3.8.2设计再现轨迹机构

3.9用位移矩阵法设计函数发生器机构
3.9.1用铰链四杆机构作函数发生器机构
3.9.2用曲柄滑块机构作函数发生器机构
3.9.3用双滑块机构作函数发生器机构

3.10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3.10.1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3.10.2不考虑摩擦时的运动副反力
3.10.3不考虑摩擦的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

3.11空间连杆机构简介
3.11.1空间连杆机构的应甩和特点
3.11.2空间连杆机构的研究方法
3.11.3几种常用的空间机构简介

4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1概述
4.1.1凸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
4.1.2凸轮机构的分类
4.1.3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名词术语
4.1.4凸轮机构设计的主要问题

4.2从动件运动规律
4.2.1从动件运动规律与凸轮机构的关系
4.2.2基本运动规律及其选用原则
4.2.3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

4.3凸轮轮廓的确定
4.3.1用图解法确定凸轮的轮廓
4.3.2用解析法确定凸轮轮廓

4.4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
4.4.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其与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关系
4.4.2凸轮及从动件滚子轮廓的曲率匹配
4.5空间凸轮机构简介
4.6凸轮机构的弹簧力
4.7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5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5.1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5.1.1平面齿轮机构
5.1.2空间齿轮机构

5.2齿轮齿廓的设计
5.2.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5.2.2渐开线齿廓
5.2.3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特性

5.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设计
5.3.1齿轮基本尺寸的名称和符号
5.3.2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
5.3.3标准齿轮传动的基本尺寸计算
5.3.4正确啮合条件
5.3.5连续传动的条件
5.3.6齿轮和齿条传动
5.3.7齿条刀切齿原理
5.3.8渐开线齿廓的根切
5.3.9变位齿轮传动
5.3.10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设计步骤

5.4其他齿轮机构
5.4.1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5.4.2交错轴斜齿轮机构
5.4.3蜗轮蜗杆机构
5.4.4直齿圆锥齿轮机构
5.4.5非圆齿轮机构简介
5.4.6摆线齿轮机构简介
5.4.7圆弧齿轮机构简介

6齿轮系
6.1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1.1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1.2周转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1.3复合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2行星齿轮系的设计与效率估算
6.2.1行星齿轮系的设计
6.2.2行星轮系传动的效率估算

6.3其他类型齿轮系简介
6.3.1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
6.3.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
6.3.3谐波齿轮传动
6.3.4活齿传动

7间歇运动机构
7.1棘轮机构
7.1.1棘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1.2棘轮机构的类型
7.1.3棘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7.1.4齿式棘轮机构的设计

7.2槽轮机构
7.2.1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7.2.2槽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7.2.3槽轮机构的设计

7.3不完全齿轮机构
7.3.1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3.2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7.4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8其他常用机构
8.1万向联轴节
8.1.1单万向联轴节
8.1.2双万向联轴节
8.2螺旋机构
8.3摩擦轮机构
8.4带(链)传动机构
8.5液压(气动)机构
8.6微型机构

9执行机构运动规律及运动协调设计
9.1机构设计概述
9.1.1机构
9.1.2机构设计
9.1.3机构创新设计

9.2机构及其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概述
9.2.1功能原理方案设计
9.2.2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9.2.3机构系统运动简图设计

9.3执行机构运动规律设计
9.3.1功能原理与工艺动作
9.3.2执行构件与执行机构
9.3.3工艺过程设计原则
9.3.4运动规律的确定

9.4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9.4.1执行机构的布置
9.4.2执行机构的运动协调设计
9.4.3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的分析计算

9.5机械运动循环图设计
9.5.1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表示方法
9.5.2机械运动循环图的作用
9.5.3机械运动循环图的设计要求与步骤
9.5.4设计举例

10机构及其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0.1机构选型
10.1.1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
10.1.2实现执行机构各种运动形式的常用机构简介
10.1.3机构选型的基本原则

10.2创新的原理与方法
10.2.1创造性基本原理
10.2.2创造性思维
10.2.3创新技法

10.3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方法
10.3.1应用现有原理创新机构
10.3.2利用机构运动特点创新机构
10.3.3基于组合原理的机构创新设计
10.3.4利用光、电、液(气)等原理创新机构
10.3.5机构类型创新和变异设计

10.4基于功能分析的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法
10.4.1功能分析方法
10.4.2形态学方法
10.4.3机构系统搜寻法
10.4.4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实例

10.5运动方案的评价
10.5.1机构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特点
10.5.2评价指标及其评价体系
10.5.3评价方法简介

11机械动力学设计
11.1机构及其系统的质量平衡和功率平衡
11.1.1质量平衡和功率平衡的目的
11.1.2质量平衡研究的内容
11.1.3功率平衡研究的内容

11.2转子的平衡设计
11.2.1静平衡设计
11.2.2动平衡设计
11.2.3平衡实验
11.2.4刚性转子的平衡精度
11.3挠性转子平衡简介

11.4平面机构的平衡设计
11.4.1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条件
11.4.2机构惯性力的完全平衡法
11.4.3机构惯性力的部分平衡法

11.5机械等效动力学模型
11.5.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1.5.2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1.5.3等效量的一般表达式

11.6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
11.6.1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
11.6.2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11.7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11.7.1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11.7.2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原因
11.7.3衡量速度波动程度的指标
11.7.4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原理

11.8飞轮的设计
11.8.1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1.8.2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