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第三版)(精编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病理学(第三版)(精编教材)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的图书是其中一本,购买前请联系客服

7.49 1.2折 60 八五品

库存278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玉芳;王世军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47837894

上书时间2024-06-14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玉芳;王世军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7837894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380千字
【内容简介】
该教材根据高等中医院校的培养目标,按照《病理学》新编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全书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融为一体,坚持“三基”原则,突出重点,注重病理临床联系,跟踪学科前沿,以求“精典、精炼、新颖、实用”。全书分为基础病理学(总论)和器官病理学(各论)两部分,分别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另附加附篇2章,以增添病理学内容。全书随文采用大量病理标本和切片的彩色插图和模式图,图文并茂,易学易懂。
【作者简介】
黄玉芳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从事病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是江苏省精品课程《病理学》课程负责人,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病理界中有一定的声望。在病理学科上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教材编写有丰富的经验,主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获国家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优秀教材三等奖”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被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 “江苏省重点教材”。
【目录】
绪论1一、 病理学的内容 / 1

二、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2

三、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总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7第一节健康和疾病 / 7

一、 健康 / 7

二、 疾病 / 8

第二节病因学 / 8

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 / 8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 / 9

第三节发病学 / 9

一、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9

二、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 10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 11

一、 康复 / 11

二、 死亡 / 11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3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 13

一、 萎缩 / 14

二、 肥大 / 15三、 增生 / 16

四、 化生 / 16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17

一、 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 17

二、 形态学变化 / 18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 24

一、 再生 / 24

二、 纤维性修复 / 26

第四节创伤愈合 / 27

一、 皮肤创伤愈合 / 27

二、 骨折愈合 / 28

三、 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 29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第一节充血 / 31

一、 动脉性充血 / 32

二、 静脉性充血 / 32

第二节出血 / 34

一、 类型及原因 / 34

二、 病理变化 / 35

三、 后果 / 35

第三节血栓形成 / 35

一、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 35

二、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 38

三、 血栓的结局 / 40

四、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 40

第四节栓塞 / 41

一、 栓子的运行途径  / 41

二、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 42

第五节梗死 / 43

一、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 43

二、 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 44

三、 梗死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45

第六节水肿 / 46

一、 水肿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 46

二、 水肿的表现及特征 / 49

三、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 49

第四章炎症50第一节概述 / 50

一、 炎症的概念 / 50

二、 炎症的原因 / 50

三、 炎症的分类及特点 / 51

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类型 / 52

一、 变质 / 52

二、 渗出 / 52

三、 增生 / 60

四、 炎症介质 / 61

第三节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 / 64

一、 炎症的临床表现 / 64

二、 炎症的结局 / 65

第五章肿瘤67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 67

第二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 68

一、 肿瘤的命名 / 68

二、 肿瘤的分类 / 68

第三节肿瘤的形态 / 69

一、 大体形态 / 69

二、 组织结构 / 70

第四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 71

一、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 71

二、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 72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 72

一、 肿瘤的生长 / 72

二、 肿瘤的扩散 / 73

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6

一、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6

二、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77

第七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77

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 78

一、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78

二、 环境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 80

三、 肿瘤发生的内因及其作用机制 / 81第九节常见肿瘤举例 / 83

一、 上皮组织肿瘤 / 83

二、 间叶组织肿瘤 / 86

三、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 88

四、 其他组织肿瘤 / 89

第十节常见器官恶性肿瘤举例 / 90

一、 鼻咽癌 / 90

二、 肺癌 / 91

三、 食管癌 / 92

四、 胃癌 / 93

五、 大肠癌 / 94

六、 原发性肝癌 / 95

七、 宫颈癌 / 96

八、 乳腺癌 / 97

九、 葡萄胎 / 98

十、 绒毛膜癌 / 98

第六章缺氧99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 99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 100

一、 低张性缺氧 / 100

二、 血液性缺氧 / 101

三、 循环性缺氧 / 102

四、 组织性缺氧 / 102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 103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105

一、 代谢耗氧率 / 105

二、 机体的代偿能力 / 105

第七章发热106第一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106

一、 发热激活物 / 106

二、 内生致热原 / 107

三、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 108

第二节发热的分期 / 110

一、 体温上升期 / 110二、 高热持续期 / 110

三、 体温下降期 / 110

第三节发热时机体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 111

一、 代谢变化 / 111

二、 功能变化 / 111

第八章休克113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113

一、 休克的病因 / 113

二、 休克的分类 / 114

第二节休克分期与发生机制 / 114

一、 休克早期 / 115

二、 休克期 / 117

三、 休克晚期 / 118

第三节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和结构损害 / 120

一、 细胞代谢改变 / 120

二、 细胞结构损害 / 120

第四节休克时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 121

一、 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121

二、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22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3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123

一、 DIC的病因 / 123

二、 DIC的发病机制 / 123

三、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 125

第二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 126

一、 分期 / 126

二、 分型 / 126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 126

一、 出血 / 126

二、 休克 / 127

三、 器官功能障碍 / 127

四、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127

第十章应激128第一节应激原与应激的分类 / 128

一、 应激原 / 128

二、 应激的分类 / 128

第二节全身适应综合征 / 129

第三节应激的发生机制 / 130

一、 神经内分泌反应 / 130

二、 急性期反应 / 131

三、 细胞应激反应 / 132

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 133

一、 代谢变化 / 133

二、 功能变化 / 133

各论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37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 137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8

二、 病理变化 / 139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41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141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41

三、 冠状动脉性猝死 / 143

第三节高血压病 / 143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44

二、 类型和病理变化 / 144

第四节风湿病 / 146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46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147

三、 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 147

四、 慢性心瓣膜病 / 149

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 150

一、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150

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150

第六节心力衰竭 / 151

一、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 151

二、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152三、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 155

四、 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 157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159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159

一、 慢性支气管炎 / 159

二、 肺气肿 / 160

三、 支气管扩张症 / 161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162

第三节肺炎 / 162

一、 细菌性肺炎 / 163

二、 病毒性肺炎 / 166

三、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166

四、 支原体肺炎 / 167

第四节结核病 / 167

一、 概述 / 167

二、 肺结核病 / 170

三、 血源性结核病 / 172

四、 肺外器官结核病 / 173

第五节呼吸衰竭 / 175

一、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 175

二、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178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181第一节胃炎 / 181

一、 急性胃炎 / 181

二、 慢性胃炎 / 181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病 / 183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83

二、 病理变化  / 183

三、 结局及并发症 / 184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 185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85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186

三、 临床病理类型 / 188

第四节肝硬化 / 189一、 门脉性肝硬化 / 190

二、 坏死后性肝硬化 / 192

三、 胆汁性肝硬化 / 193

第五节肝功能衰竭 / 193

一、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 / 194

二、 肝性脑病 / 194

三、 肝肾综合征 / 198

第十四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200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 200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01

二、 基本病理变化 / 203

三、 临床表现 / 203

四、 肾小球肾炎常见病理学类型 / 203

第二节肾盂肾炎 / 209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09

二、 类型 / 209

第三节肾功能衰竭 / 210

一、 急性肾功能衰竭 / 211

二、 慢性肾功能衰竭 / 213

三、 尿毒症 / 216

第四节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 217

一、 慢性宫颈炎 / 217

二、 子宫内膜增生症 / 218

三、 乳腺增生性病变 / 219

四、 前列腺增生症 / 219

第十五章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220第一节伤寒 / 220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20

二、 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 221

三、 结局与并发症 / 222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 222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22

二、 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 223

第三节阿米巴病 / 224一、 肠阿米巴病 / 224

二、 肠外阿米巴病  / 226

第四节性传播性疾病 / 226

一、 淋病 / 226

二、 尖锐湿疣 / 226

三、 梅毒 / 228

四、 艾滋病 / 231

第十六章常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疾病233第一节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233

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233

二、 流行性乙型脑炎 / 235

三、 狂犬病 / 237

第二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238

一、 阿尔茨海默病 / 238

二、 帕金森病 / 239

第三节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 / 240

一、 糖尿病 / 240

二、 甲状腺疾病 / 241

附篇

附一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249第一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249

一、 水、钠代谢障碍 / 249

二、 钾代谢障碍 / 254

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 / 256

一、 酸碱平衡 / 256

二、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 258

三、 酸碱平衡紊乱的评价指标 / 259

四、 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类型 / 261

附二缺血再灌注损伤265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265

一、 原因 / 265二、 影响因素 / 266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266

一、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 266

二、 钙超载的损伤作用 / 268

三、 白细胞的损伤作用  / 269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270

一、 心脏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 270

二、 脑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 271

三、 肠、肾等器官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 271

主要参考文献27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