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法(第三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税法(第三版)

正版二手书,批量上传有误差,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3等

21.2 3.1折 68 八五品

库存10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丽;安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3

装帧其他

货号9787302575436

上书时间2024-05-04

古籍旧书院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丽;安娜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2
  • 版次 3
  • ISBN 978730257543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税法课程是财经类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税制改革从具体税种的改革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两个方向共同发力。作为教材编写主要依据之一的税收法律制度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税法(第三版)》根据*的税收法律法规编写,结合财经类人才培养要求和税法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编写过程中适度压缩了理论性强的叙述,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内容。全书共14章,分为三大部分内容。*部分是税法基础理论,包括第1章,这是学习税法的基础;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税收实体法,包括第2章至第13章,这部分是按照税法要素介绍了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目的税的具体法律规定;第三部分介绍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包括第14章。 《税法(第三版)》主线清晰、内容完整,既适用于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也可作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其他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还可供在职的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自学或参考。 《税法(第三版)》配套的电子课件和习题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也可以通过扫描前言中的二维码进行下载。
【目录】
第一章  税法总论  1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1

一、税收概述  1

二、税法的含义  3

三、税收法律关系  3

第二节  税法的原则  5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  5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6

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  7

一、总则  7

二、纳税义务人  7

三、征税对象  7

四、税目  8

五、税率  8

六、纳税环节  9

七、纳税期限  10

八、纳税地点  10

九、减税免税  10

十、罚则  11

十一、附则  11

第四节  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11

一、税收立法  11

二、税法的实施  14

第五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4

一、税法体系概述  14

二、税法的分类  15

三、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6

课后习题  17

第二章  增值税法  19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19

一、增值税的概念  19

二、增值税的类型  20

三、我国增值税的特点  20

第二节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概述  21

一、增值税征税范围  21

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26

第三节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登记  27

一、一般纳税人的登记  27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登记  28

第四节  增值税税率与征收率  28

一、增值税税率  28

二、增值税征收率  30

三、兼营行为的税率选择  31

第五节  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31

一、销项税额的计算  32

二、进项税额的计算  37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40

第六节  简易征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42

第七节  进口货物征收增值税  43

一、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43

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适用税率  43

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3

四、进口货物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44

第八节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44

一、《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44

二、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45

三、其他有关减免税的规定  45

第九节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46

一、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6

二、纳税期限  46

三、纳税地点  47

第十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47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含义  47

二、专用发票的联次  48

三、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  48

四、专用发票的领购  48

五、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48

六、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50

课后习题  51

第三章  消费税法  54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  54

一、消费税的含义  54

二、消费税的特点  54

第二节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  55

一、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55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55

第三节  消费税的税目与税率  56

一、消费税的税目  56

二、消费税的税率  59

第四节  消费税的计算方法及计税依据  60

一、从价定率计征的计税依据  60

二、从量定额计征的计税依据  62

三、复合计税计征的计税依据  62

第五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2

一、直接对外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63

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63

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65

四、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67

五、用已税消费品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税额的计算  67

六、特殊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69

第六节  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71

一、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71

二、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71

三、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71

课后习题  72

第四章  关税法  75

第一节  关税概述  75

一、关税的概念  75

二、关税的特点  76

第二节  征收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76

一、征税对象  76

二、纳税义务人  76

第三节  进出口税则和税率  77

一、进出口税则概况  77

二、税率  77

第四节  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79

一、原产地规定  79

二、关税完税价格  80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83

第五节  税收优惠  84

一、法定减免税  84

二、特定减免税  84

三、临时减免税  84

第六节  征收管理  85

一、关税的缴纳  85

二、关税的强制执行  85

三、关税退还  85

四、关税补征和追征  86

五、关税纳税争议  86

课后习题  86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法  88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88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88

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89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89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89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90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91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91

一、收入总额  92

二、不征税收入  95

三、免税收入  95

四、准予扣除项目  96

五、不得扣除的项目  104

六、亏损弥补  105

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105

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05

二、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107

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107

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108

五、存货的税务处理  109

六、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109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0

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10

二、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111

三、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112

四、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15

第六节  税收优惠  115

一、免征与减征优惠  115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117

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118

四、加计扣除优惠  119

五、创投企业优惠  120

六、加速折旧优惠  120

七、减计收入优惠  120

八、税额抵免优惠  120

九、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  121

十、非居民企业优惠  121

十一、特殊行业优惠  121

十二、其他优惠  122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23

一、纳税期限  123

二、纳税地点  123

三、纳税申报  124

课后习题  124

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  127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127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127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27

三、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  128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与所得来源地  128

一、纳税义务人  128

二、所得来源地  129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30

一、工资、薪金所得  130

二、劳务报酬所得  131

三、稿酬所得  131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31

五、经营所得  132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32

七、财产租赁所得  132

八、财产转让所得  133

九、偶然所得  133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33

一、综合所得适用税率  133

二、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134

三、其他所得适用税率  134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34

一、每次收入的确定  134

二、应纳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  135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139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39

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年终汇算清缴的计算  139

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平时预扣预缴的计算  141

三、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

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42

四、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43

五、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44

六、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45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

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46

八、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146

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147

第七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152

一、个人所得税的免税优惠  153

二、个人所得税的减征优惠  154

第八节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55

一、自行申报纳税  155

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纳税  156

课后习题  158

第七章  资源税法  160

第一节  资源税法概述  160

一、资源税的概念  160

二、资源税的特点  161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161

一、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  161

二、资源税的征税对象  162

三、资源税的税率  163

第三节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65

一、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165

二、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66

第四节  资源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66

一、资源税的税收优惠  166

二、资源税的征收管理  168

课后习题  169

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170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概述  170

一、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170

二、土地增值税的特点  170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  171

一、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71

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  173

三、土地增值税的税率  173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74

一、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174

二、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77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78

一、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178

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179

课后习题  180

第九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和耕地占用税法  182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82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83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83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  185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186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法  186

一、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87

二、耕地占用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87

三、耕地占用税的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88

课后习题  189

第十章  房产税法  191

第一节  房产税概述  191

一、房产税的概念  191

二、房产税的特点  191

第二节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和

征税范围  192

一、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192

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193

第三节  房产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93

一、税率  193

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193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195

第四节  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195

一、免征房产税的房产  195

二、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  196

第五节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  196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96

二、纳税期限  197

三、纳税地点  197

课后习题  197

第十一章  车船税法和契税法  199

第一节  车船税法  199

一、车船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99

二、车船税的税目与税率  200

三、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代收代缴  201

四、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202

五、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202

第二节  契税法  203

一、契税纳税人  203

二、契税征税对象和税率  203

三、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204

四、契税的税收优惠  205

五、契税的征收管理  206

课后习题  206

第十二章  印花税法和车辆购置税法  209

第一节  印花税法  209

一、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  210

二、印花税的税目与税率  210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214

四、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216

五、印花税的征收管理  217

第二节  车辆购置税法  218

一、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19

二、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与计税依据  220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221

四、税收优惠  223

五、征收管理  224

课后习题  225

第十三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与教育费附加  227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227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  228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228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228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28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  229

第二节  教育费附加  229

一、教育费附加征收范围  229

二、教育费附加计征比例  229

三、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  229

四、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230

五、教育费附加的减免规定  230

课后习题  230

第十四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232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232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232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设定  233

第二节  税务管理  234

一、税务登记管理  234

二、账簿、凭证管理  238

三、纳税申报管理  241

第三节  税款征收  242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  242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  243

三、税款征收的管理制度  243

第四节  税务检查  250

一、征税机关的税务检查权  250

二、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与义务  250

第五节  税收法律责任  251

一、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251

二、税款征收方面的法律责任  253

三、税务检查的法律责任  254

四、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54

课后习题  255

参考文献  25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