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袁鸿寿有关梁漱溟手稿《勉仁斋与三松堂》5页,最后1页仅半张纸。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解放前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

800 六品

仅1件

重庆南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鸿寿

年代1986-05

页数5页

尺寸26 × 19 cm

货号D439

上书时间2024-05-24

君宜书房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剧作家、书法家,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曾任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柳倩书法
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剧作家、书法家,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曾任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柳倩书法 ¥2500.00
早年毕业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张大千、黄君璧、张书旂等指点,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老画家程白真《竹石图》
早年毕业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张大千、黄君璧、张书旂等指点,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老画家程白真《竹石图》 ¥1000.00
佘振棠1930年致北平横滨正金银行毛笔信札3页,有关存款安排事宜,上有银行章戳及经办人丰田钤印。佘振棠,字厚爵,生于1876年,广东珠海官塘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京奉(北京至天津)铁路段段长,尔后升京张(北京至张家口)铁路车务处处长。民国元年(1912)奉命出任美国纽约考察,归国后被张作霖提拔为中东铁路局局长。民国十五年(1926)南北统一,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委佘振棠为中华民国铁道部顾问。
佘振棠1930年致北平横滨正金银行毛笔信札3页,有关存款安排事宜,上有银行章戳及经办人丰田钤印。佘振棠,字厚爵,生于1876年,广东珠海官塘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京奉(北京至天津)铁路段段长,尔后升京张(北京至张家口)铁路车务处处长。民国元年(1912)奉命出任美国纽约考察,归国后被张作霖提拔为中东铁路局局长。民国十五年(1926)南北统一,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委佘振棠为中华民国铁道部顾问。 ¥1000.00
姚洛书赠仲雷书法。姚洛(1923-2008),又名姚秉鐊,字孟鸣,笔名有一得、二思、粟正等,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人。1940年底新四军东进来到栟茶,积极参加本镇青年救亡协会和农抗会工作。1941年夏随军而去,7月入党。1948年9月,在江苏省东台县委宣传部长任上考入马列学院一期,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学习。曾任陈伯达秘书;改革开放后,担任《红旗》杂志国际组组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姚洛书赠仲雷书法。姚洛(1923-2008),又名姚秉鐊,字孟鸣,笔名有一得、二思、粟正等,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人。1940年底新四军东进来到栟茶,积极参加本镇青年救亡协会和农抗会工作。1941年夏随军而去,7月入党。1948年9月,在江苏省东台县委宣传部长任上考入马列学院一期,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学习。曾任陈伯达秘书;改革开放后,担任《红旗》杂志国际组组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880.00
王康乐(1907-2006),浙江奉化人。幼习书画,早年拜黄宾虹、郑午昌、张大千三位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尤其潜心钻研“虹庐画派”, 1924至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设计工作,1940至1949年上海新华电影制片厂布景师,1952至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术科,1960至1972年上海工艺美校任国画教师。历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顾问,黄宾虹研究会顾问等职。
王康乐(1907-2006),浙江奉化人。幼习书画,早年拜黄宾虹、郑午昌、张大千三位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尤其潜心钻研“虹庐画派”, 1924至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设计工作,1940至1949年上海新华电影制片厂布景师,1952至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术科,1960至1972年上海工艺美校任国画教师。历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顾问,黄宾虹研究会顾问等职。 ¥10000.00
戈宝权致《中国文学》编辑部信札1通1页,有关契诃夫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事宜。戈宝权(1913.2.15—2000.5.15),曾用葆荃、 北泉、 北辰、苏牧等笔名,江苏东台人。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苏联文学专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戈宝权致《中国文学》编辑部信札1通1页,有关契诃夫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事宜。戈宝权(1913.2.15—2000.5.15),曾用葆荃、 北泉、 北辰、苏牧等笔名,江苏东台人。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苏联文学专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1000.00
虞菊舫,女,1911年生,浙江宁波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艺教系。西画师从刘海粟、倪贻德,国画师从潘天寿、黄宾虹。曾在上海、开封、武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随后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以笔作武器,转战晋东南一带。1941年到成都,任华西协中南虹艺专讲师。解放后任职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任重庆中山书画研究社理事,重庆市渝中区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擅长国画花鸟,所作清雅不俗。
虞菊舫,女,1911年生,浙江宁波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艺教系。西画师从刘海粟、倪贻德,国画师从潘天寿、黄宾虹。曾在上海、开封、武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随后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以笔作武器,转战晋东南一带。1941年到成都,任华西协中南虹艺专讲师。解放后任职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任重庆中山书画研究社理事,重庆市渝中区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擅长国画花鸟,所作清雅不俗。 ¥800.00
王充闾致何火任信札1页附封。王充闾,笔名汪聪, 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出版有《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一生爱好是天然》、《碗花糕》等十几种散文随笔集和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王充闾致何火任信札1页附封。王充闾,笔名汪聪, 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出版有《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一生爱好是天然》、《碗花糕》等十几种散文随笔集和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600.00
傅道伸致安德森英文信札1页。傅道伸(1897-1988),别名瀚飞,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纺织工程专家和教育家,陕西纺织工业奠基人。历任西安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师、西北工学院纺织系主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著有《论纱厂设计的重要性》、《近代纱厂之特点》等著作数十本,其中《实用机织学》修订再版,成为当时国内纺织高等学校的重要教材。
傅道伸致安德森英文信札1页。傅道伸(1897-1988),别名瀚飞,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纺织工程专家和教育家,陕西纺织工业奠基人。历任西安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师、西北工学院纺织系主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著有《论纱厂设计的重要性》、《近代纱厂之特点》等著作数十本,其中《实用机织学》修订再版,成为当时国内纺织高等学校的重要教材。 ¥2500.00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2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10日-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2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10日-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680.00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1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1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500.00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1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10日-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刘天泉致赫英臣信札1页附封。刘天泉(1927年11月10日-2000年3月28日),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专家,煤炭科研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泰斗,采矿理论及特殊开采技术领域的开拓者。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矿冶系;1952年被派往波兰被派去波兰华沙大学学习;1958年于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500.00
黄良鉴信札及诗稿2页。黄良鉴,1932年11月生于重庆,党员.原四川省开江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1992年退休,现为开江县侨联委员,达川地区作家协会会员。
黄良鉴信札及诗稿2页。黄良鉴,1932年11月生于重庆,党员.原四川省开江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1992年退休,现为开江县侨联委员,达川地区作家协会会员。 ¥100.00
四川老诗人徐聘能致幼兰师姐信札5页。
四川老诗人徐聘能致幼兰师姐信札5页。 ¥100.00
四川老诗人窦志成诗稿《沉痛悼念罗传宓老人》1页。
四川老诗人窦志成诗稿《沉痛悼念罗传宓老人》1页。 ¥50.00
史鹏致祝钦坡信札1页附封及复印打印对联诗词。史鹏(1925-2019),字翼云,湖南长沙人。哥哥为著名书法家史穆。祖父绍筠公,同治十三年考上秀才,有“湘楚通儒”之誉。古典诗词研究者、诗人、湖湘吟诵代表人物。先后担任《湖南诗词》执行主编,《嘤鸣诗刊》创办“三元老”之一。曾主编《湖南公路史》《湖南省志·公路志》及《史志资料辑览》等书刊。曾任湖南省吟诵学会会长、中国吟诵学会终身理事。
史鹏致祝钦坡信札1页附封及复印打印对联诗词。史鹏(1925-2019),字翼云,湖南长沙人。哥哥为著名书法家史穆。祖父绍筠公,同治十三年考上秀才,有“湘楚通儒”之誉。古典诗词研究者、诗人、湖湘吟诵代表人物。先后担任《湖南诗词》执行主编,《嘤鸣诗刊》创办“三元老”之一。曾主编《湖南公路史》《湖南省志·公路志》及《史志资料辑览》等书刊。曾任湖南省吟诵学会会长、中国吟诵学会终身理事。 ¥200.00
颜震潮致祝钦坡信札1页附毛笔封及祝钦坡复函复印件2页。颜震潮(1923-2018),字雨辰,号沧客,晚署辰翁,原籍湖南湘阴,客籍长沙。193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谢宝树将军任第九战区干训团政训处长,任干训团政训处准尉司书。曾任长沙《嘤呜》诗刋副主编、《湖南诗词》执行编委。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颜震潮致祝钦坡信札1页附毛笔封及祝钦坡复函复印件2页。颜震潮(1923-2018),字雨辰,号沧客,晚署辰翁,原籍湖南湘阴,客籍长沙。193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谢宝树将军任第九战区干训团政训处长,任干训团政训处准尉司书。曾任长沙《嘤呜》诗刋副主编、《湖南诗词》执行编委。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00.00
汪毓和致汪培元信札2页附封。汪毓和(1929-2013),四川成都人。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奠基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历任中央音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人民音乐》副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马思聪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聂耳评传》《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6》《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等。
汪毓和致汪培元信札2页附封。汪毓和(1929-2013),四川成都人。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奠基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历任中央音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人民音乐》副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马思聪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聂耳评传》《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6》《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等。 ¥3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六品
商品描述
袁鸿寿(1909~1990),字玄宰,号双融居士。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现代对文史、佛学、中医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学者。受家学蒙养,自幼聪慧,少年时,走出袁家浜,出门求学。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赴法国、 比利时、荷兰深造,获拉哀特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旅法期间,结识周恩来。回国后,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教官,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历史系教授。1948年底,东北解放,受聘哈尔滨东北财经委员会,参加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北京中医学院医史医古文教研组、新疆医学院中医教研组领衔研究;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系教授等工作。“文化大革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迫害,下放河北农村劳动。1970年8月,国务院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向周恩来反映袁鸿寿工作问题,周恩来批告有关部门负责人:如袁本人无现行问题,可调至中央文史馆完成他编纂法文典的工作,工资照发。后即就出来恢复工作,1975年调入河北大学编译室,1983年调入河北职工医学院任教,恢复教授职称,1989年离职休养,1990年3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仙逝。鸿老是九三学社社员,杰出的文史学家,特别对佛学史、中医史烂熟于胸,著作等身,有《法文典中译》、《魏尔论诗选译》、《窦汉卿及其著作考》、《中医正名》、《中医之过去、现在与未来》、《袁鸿寿医案选录》、《留云馆习医琐言》、《中医学术发展之历程》、《中国古代气功初探》 和《医林论文集》等论著,还有《黄帝内经源流考》等论文。
鸿老是杰出的社会学术活动家,对推进我国中医学研究、佛学研究作过重大贡献。曾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河北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医学辨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华全国气功进修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藏*密*气功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鸿老诗书具佳,晚年精研佛理,开坛度众,其书法澄静温雅,阅之如沐春风。诗情古朴幽俊,录一首晚年作《卜算子·恶春雪寒夜独坐》:
更静一天星,幻冥风中影。古井微波不能平,夜比新愁冷。
多梦为飘零,紫怨无人醒。埋却雄心祭佛灯,风雨龙眠定。
七律·辞中枢四之一
万里长征万卷书,华年逸气若龙嘘。
能开泰岳云千丈,但饮长江水一盂。
僝风愁雨花溅泪,天昏地闇燕归闾。
世无巨眼须藏卷,尚有余生荷短锄。
欣赏鸿老的一幅书法对联:
高梧夜挟雨声娇 丛竹晓兼风力横
对联是鸿老1983年,时75岁回“留云馆”,写给妹婿凌立如。下联边题“五十季年蔡元培先生赐书此联 佚于浩劫 书赠”。力透纸背,气韵高古。另一通1986年写给“梦老法师”的信扎(图3):从信中可知鸿老为国家中医事业“奔走呼吁六七年”,为国家成立中医药管理局感到欣慰。读到:“目击沧桑之变而有恬憺林泉之乐”,觉鸿老忧国忧民,高士逸气透于字间。
游子千里,常怀故土。鸿老历几年,总要回趟“留云馆”探亲。鸿老每回故里,问学之人络绎不绝,“留云馆”灯火通明。1981年回乡,受邀到吴江县中医院作专题学术报告,授课乡里中医学子。
踏出“留云馆”,冬日西移,门前的小河,波光金鳞。一条清河,一代鸿鹄,留云留名,永存青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