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女强人(慈禧)
  • 政治女强人(慈禧)
  • 政治女强人(慈禧)
  • 政治女强人(慈禧)
  • 政治女强人(慈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治女强人(慈禧)

5.8 1.8折 32 九品

仅1件

广东珠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渭滨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

上书时间2024-06-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版无字无划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渭滨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4295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16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政治女强人:慈禧》是沈渭滨在电视台所作慈禧讲演的原稿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根据可靠史料,还慈禧本来面目,力求客观公正地把她的所作所为,择要告诉读者诸君,让各位认知后自己作出评议。慈禧这个女人,一生三次垂帘听政,掌权长达四十七年。她主政时,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也实施过不少有利于爱新觉罗氏皇朝长治久安、有利于晚清中国社会进步的举措。她一死,清王朝只有三年便垮台了。
【作者简介】
沈渭滨,男,1937年生,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今华东师大)。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山学社理事兼《近代中国编委》。专著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晚清女主——细说慈禧》、《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等十余种,论文近二百篇。
【目录】
自序

应选入宫

    那拉氏凭借容貌与才识,以秀女中选,从后宫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为咸丰帝宠幸。后来,又以生子而贵,在后宫崭露头角,开始朝权力的峰巅一步步迈进。

咸丰帝之死

    1860年,咸丰帝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仓惶出逃,次年病死于热河行在。临死前将小皇帝托孤给八位顾命大臣,从而埋下了两宫太后与顾命大臣权力之争的祸根,这场权力之争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慈禧太后准备怎样夺回爱新觉罗氏皇统的最高权力?

叔嫂联盟

    咸丰帝驾崩时,慈禧二十六岁,而小皇帝才刚刚六岁。孤儿寡母的他们与八位权臣争夺权力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避免皇权旁落,慈禧开始寻找政治同盟,准备发动宫廷政变。

辛丑政变

    在京城里,恭亲王奕诉和慈禧的众多支持者为她垂帘听政大造舆论,北京已经成为慈禧政变的大本营。而八位顾命对此却一无所知。那么,慈禧是如何设局,请君入瓮,处置八个
顾命大臣的?辛酉政奋后,慈禧主政对清朝是福还是祸?

重用汉族将领

年轻的慈禧刚刚登上权力的顶峰,就被推到了拯救大清少有的政治魄力,延续咸丰皇帝重用
汉族将领的方针,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一个年轻的女人是如何让满汉群臣对她死心塌地地拥护的洛。

整顿纲纪

    为慈禧赢得绝对权威的并不仅仅是她重用人才的温和一面,而是她整饰纲纪的强硬一面。那么慈禧在整饰纲纪时拿谁第一个开刀?遇到了哪些阻力?她如何运用政治手段化解阻力达到目的?

压制奕䜣

    自辛酉政变以来的众多事件中,奕诉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奕诉位高权重引起了慈禧的警觉,她绝对不允许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那么,她是怎样压制奕诉的呢?

兴办洋务

    面对外患,慈禧一直给世人留下卖国求荣的印象。那么慈禧对外国侵略者的蚕食到底持什么态度?她在晚清那场抵御外辱力图自强的洋务运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同治帝亲政

    同治皇帝六岁登基,可是十七岁才真正掌握实权。慈禧为什么迟迟不肯把皇权还给儿子?她真的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人吗?为什么在同治亲政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会爆发厅晚清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政坛危机?

同治帝之死

    同治皇帝十七岁录政,十九岁驾崩,成了清朝皇帝中最短命的一个。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到底和慈禧有没有关系?她又是怎样选择皇位继承人的呢?

收复新疆

    在慈禧第二次垂帘听政前后,中国爆发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清王朝就像一间破屋子一样四处漏风。到底先堵哪个漏洞?这个问题考验着慈禧的政治智慧。在她当政的四十七年中,对待外强的态度究竟如何?

慈安暴卒

    1881年,正值盛年的慈安太后突然驾崩。从此,慈禧得以独揽大权。慈安之死宫中和民间猜测纷纷,慈禧成了最大的嫌疑人。那么,慈安之死究竟与慈禧有何关系?曾经相安无事的两宫太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矛盾?

甲申易枢

    辛酉政变后,恭余王奕诉成了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二朵王,而随着奕诉集团势力越来越大,慈禧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她将如何铲除以奕诉为首的势力集团,又扶上了一批怎样的政治庸人?

归政与训政

    1866年,慈禧发布彭旨,宣布自己将归政光绪皇帝,不再垂帘听政。这让光绪皇帝和朝廷百官惶恐不安。归政是慈禧的本意呢,还是葫芦里要卖新药?后人描绘的慈禧虐待光绪皇帝的细节是否真实?

帝后矛盾

    随着光绪皇帝的羽翼逐渐丰满,他与“亲爸爸”慈禧的裂痕正在加大。那么这两个人之间展开了怎样一番帝后争锋?在慈禧时而占据台前,时而隐身幕后的一系列举措中,这个铁
腕老佛爷又将如何把决策权牢牢地拉回到自己的手中?

戊戌变法

    1898年,一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了。然而这场改革仅仅进行了103天就忽然终止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走向决裂?而身为一国之君的光绪皇帝,为什么会像囚犯一样被幽禁在孤岛赢台?

第三次垂帘

    1898年,慈禧发动政变,血腥镇压了百日维新,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垂帘听政。没有人相信,光绪皇帝是自愿请太后出来训政的。那么,慈禧又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堵住众人嘴巴的?第三次垂帘与以往有着怎样的不同?

慈禧西逃

    慈禧在第三次垂帘听政后,权势达到了顶峰。然而八国联军的入侵,让慈禧再一次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大逃亡生涯。

推行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八国联军从北京撤出。慈禧和光绪帝起程回到京城,推出新政,准备学习西法,大兴整顿。那么曾经反对维新的慈禧为何在一夜之间却改弦更张、决定实行新政了?她的一系列新政措施究竟把清朝带向了何方?

立宪之争

    一改往日保守形象的慈禧,不但生活方式开始接受西化,而且连政治体制也开始逐渐效仿西方。她宣布要在中国这个两千多年封建制的国家中,实行君主立宪了。立宪必定会削弱皇权。慈禧是否真的要让出手中的权力,进行这场改革呢?

光绪帝驾崩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赢台,熬过了他人生中最悲惨的十年。光绪帝之死成为一桩历史疑案,它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测。那么光绪帝究竟是被害的,还是自然死亡的呢?如果是被害,隐藏在幕后的嫌疑人会是谁呢?

女主归天

    光绪帝驾崩的这天,七十四岁的慈禧还在匆忙料理着光绪帝的身后事,没想到,第二天她也匆匆地告别了人世。慈禧为何会突然去世?临终之时,她是如何看待自己近五十年的统治的?她又是如何布置自己的身后事的?

访问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无字无划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