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 刑法公开课(第1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法公开课(第1卷)

2.9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光权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3-b

上书时间2024-05-26

古松书店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光权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00770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刑法学的目标是解决各种实务难题、关注苍生疾苦;刑法学者不应当像蜘蛛一样在建构纷繁复杂的“体系之网”中孤芳自赏!《刑法公开课(第1卷)》对我国法院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反思和评价,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竭力缩小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差距。全书各章均开门见山地列出研讨案例,然后进行深度研习。《刑法公开课(第1卷)》的特色是:(1)在解释论上,强调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刑法学体系性理论中找到位置,平衡好“问题的思考”和“体系的思考”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展示解释和思考的过程;(2)在刑法基本立场上,主张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导向”的刑法观,并积极与结果本位刑法观“对话”,强调发挥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3)在目标上,追求刑法理论的一贯性与具体案件处理的可接受性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思考来点滴推进刑法学发展,同时促进公众对刑法的认同和尊重,《刑法公开课(第1卷)》是周光权老师刑法学系列公开课中的一本。
【作者简介】
    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为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出版《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获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兼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讲  客观判断优先的刑法方法论
一、客观判断优先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优先的理论支撑
三、客观构成要件的审查与客观优先

第二讲  阶层犯罪论的实务运用
一、实务上为什么需要阶层犯罪论
二、实务上需要哪一种阶层犯罪论
三、实务上如何运用阶层犯罪论

第三讲  客观归责论在涉财产犯罪案件中的运用
一、客观归责论的实质是进行规范判断
二、客观归责论的下位判断规则
三、客观归责论在涉财产犯罪案件中的运用

第四讲  持续侵害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持续侵害与特殊防卫权
三、持续侵害与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四、结语

第五讲  正当防卫的司法异化与纠偏思路
一、正当防卫司法认定上的主要误区
二、纠偏思路Ⅰ:正当防卫的理念与司法准则
三、纠偏思路Ⅱ:判断防卫必要性的方法论

第六讲  过失犯的判断逻辑——以“超速驾驶案”为例
一、过失犯有不同于故意犯的构成要件
二、传统过失犯论的“客观化”改造
三、结果避免可能性与“超速驾驶案”的处理
四、结语 

第七讲  偶然防卫与未遂犯
一、对偶然防卫的定性分歧
二、将偶然防卫定性绝对化的思路及其不足
三、偶然防卫应当成立犯罪未遂
四、结论

第八讲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一、中止自动性的多数说及其不足
二、刑罚的预防目的与中止自动性的规范判断
三、中止自动性规范主观说的展开
四、结语

第九讲  支配犯与义务犯的区分——“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
一、缓存行为与作为犯
二、提供播放器行为与不作为犯
三、对法院判决理由的评价
四、结论

第十讲  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限制
一、死刑适用的限制:一般性讨论
二、限制毒品犯罪死刑的政策思路
三、对毒品犯罪不宜判处死刑的情形

第十一讲  援引法定刑的适用——马乐“老鼠仓”案
一、本案的争论焦点
二、本案的抗诉主张符合法理
三、对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的评析

第十二讲  金融管控与非法经营罪的界限
一、罪刑法定原则对非法经营罪认定的具体约束
二、实质判断与非法买卖外汇的限制解释
三、体系解释与使用POS机为借记卡持有人套现的定罪

第十三讲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一、本罪的构成特征
二、本罪认定的特殊问题Ⅰ:股权转让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倒卖
三、本罪认定的特殊问题Ⅱ:合作建房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得到有关部门认可的,不宜定罪

第十四讲  死者的占有与犯罪认定
一、侵占罪说
二、盗窃罪说
三、主讲人的见解:死者“生前占有的有限延续说”

第十五讲  财产占有意思与犯罪界限
一、占有意思的特殊意义
二、占有意思特别重要的情形
三、放弃占有的表示与占有意思

第十六讲  托盘融资业务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托盘融资业务的形式与实质
三、托盘融资业务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
四、刑法谦抑性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第十七讲  职务侵占罪的实务难题
一、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二、侵占行为:利用职务便利的含义
三、侵占对象

第十八  讲制作、销售网络外挂软件的定性——从全国首例制售“黄牛”抢购软件案谈起
一、对全国首例制售“黄牛”抢购软件案判决的评析
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与其他犯罪的关系
三、延伸思考:规制外挂软件,法律还能够做什么?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论文

关键字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