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1世纪化学丛书能源化学第二版

200 九品

仅1件

河北沧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军、陶占良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2

上书时间2024-08-24

新诚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皮角轻微磨损,无字迹勾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军、陶占良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122190185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0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化学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能源化学的反应原理、技术类型、应用特征及功能作用,重点介绍了能源领域国内外研究工作进展及发展前景,体现理论与实验、基础与应用、前沿与主流的结合。全书共12章,包括能源简介、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储能技术、氢能和燃料电池。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以作为从事能源、化学、化工、材料、电力、石油、环境等学科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作为科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陈军,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教学经历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2年至今,每年36学时)
《能源化学》(2002年至今,每年16学时)
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经历
  一直从事新能源材料与高能电池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针对氢、锂、镁等无机材料的化学能/电能储存与转化所存在的反应活性低、动力学缓慢、离子迁移与电荷传递及能量转化受限等科学与技术难题,开展能量高效储存与转化探索研究。通过化学、纳米和能源的交叉学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与能量储存密度,不断优化电池效能,为高能电池的应用提供基础。在Nat.Chem.,Chem.Soc.Rev.,Acc.Chem.Re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目前他引6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4370次,获中、美、欧发明专利授权23项,编写《能源化学》、《化学电源:原理、技术与应用》等著作6本,推动了新型储能材料与高能电池的发展。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纳米重大科学计划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一等奖(2009)、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第一完成人)。
【目录】

第1章能源简介
11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12能源利用史
13能源化学
131能量转化
132能量储存
14能源与经济
15能源与环境
151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152碳排放和减排
153中国的能源环境
16能源与材料
17能源储量及消费
171计量单位及换算
172储量
173消费
174结构变化趋势
18中国的能源发展
181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182中国能源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183中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的措施
19能源发展趋势

第2章煤炭
21煤的形成
22煤的基本分析指标及分类
221基本分析指标
222煤的分类
23煤的结构模型
24煤的开采与运输
25我国煤炭资源和消费特点
251煤炭资源特点
252煤炭消费特点
26煤的综合利用与洁净煤技术
261煤炭综合利用
262洁净煤技术
27煤的净化技术
271煤炭分选
272型煤和水煤浆技术
273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28煤的先进燃烧技术
281燃烧反应
282常规燃煤的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283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284水煤浆燃烧技术
29煤的燃后净化技术
291烟气除尘技术
292烟气脱硫技术
293烟气脱硝技术
210煤的现代化利用技术
2101煤的液化
2102煤的气化
2103洁净煤发电技术
211CO2的捕集与封存技术
212结语

第3章石油
31石油的重要性
32石油的生成和聚集
33石油的开采
34石油的组成
35石油的炼制
351石油的蒸馏
352重油的裂化
353催化加氢
354催化重整
36石油化工——国民经济的支柱
37工业的血液——流动的乌金
371汽油的使用牌号和优质汽油的制备
372航空煤油
373柴油
374燃料油和润滑油
38我国的石油发展
39能源安全
310结束语

第4章天然气
41天然气的组成和分类
42天然气的开采和储运
43天然气化工
44天然气实用技术
45非常规天然气
451煤层气及其利用
452页岩气
453天然气水合物
46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及市场
47结语

第5章核能
51核能发现史话
52核能的利用
53核裂变和核聚变
531核裂变
532核聚变
54核反应堆
541裂变装置
542聚变装置
543核能发电原理
544不同形式反应堆
545核能技术发展趋势
55核燃料循环
551核燃料循环过程
552核燃料循环体系
553核燃料循环方式
56核能利用与环境
57迅速发展的核电事业
571简史
572我国的核电发展

第6章太阳能
61太阳能简介
62太阳能的光热利用
621太阳能热水系统
622太阳能热发电
623太阳能制冷与空调技术
624太阳房
625其他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63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太阳能电池
631太阳能电池简介
632太阳能光谱
633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634太阳能电池效率和评价参数
635几类太阳能电池
636光伏电池新技术
64太阳能光化学利用
641光合作用
642光化学作用——光解水制氢
643光电电解/热解制氢
65空间太阳能电站
66太阳能的储存与输送
67太阳能在我国的应用
671我国太阳能利用发展历程
672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市场
673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成果及前景

第7章风能
71风的形成及特点
72我国风能资源
73风能利用
731风力发电概况
732风力发电系统的种类
74风力发电场的选择和风力发电机
741风电场选择
742风力机
75大规模风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8章地热能
81地热能简介
82地热流体的性质
83地热开采技术
84地热能的利用
841地热的直接利用
842地热发电
85我国地热能利用技术展望

第9章生物质能
91生物质——最古老的能源
92生物质能资源
93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94生物质的利用
941生物质直接燃烧
942生物质气化技术
943生物质液化技术
944生物质固化技术
95“绿色燃油”作物
96生物质发电
97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

第10章海洋能
101海洋能概况
102潮汐能
1021概述
1022潮汐电站的分类
1023潮汐电站的选址
1024我国潮汐能的开发
103海流能
1031概述
1032海流的涡轮发电机类型
1033海流能发电现状
104波浪能
1041概述
1042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分类
1043国外波浪能的研究现状
1044我国波浪能的研究现状
105温差能
1051概述
1052温差能发电装置分类
1053温差能发电装置的结构
1054温差能发电站的选址
1055国外温差能发电研究现状
1056我国温差能发电研究现状
106盐差能
1061概述
1062盐差能发电方式分类
1063盐差能发电的研究现状
107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第11章储能技术
111发展储能技术的必要性
112储能技术发展
113储能技术分类
114物理储能
1141抽水蓄能
1142压缩空气储能
1143飞轮储能
1144超导磁储能
115化学储能
1151电化学电容器
1152蓄电池
1153铅酸蓄电池
1154超级电池
1155镍氢电池
1156钠硫和钠金属卤化物电池
1157液流电池
1158锂离子电池
1159金属空气电池
116储能逆变器
117电池管理系统

第12章氢能和燃料电池
121氢能特点
122氢的制取
1221实验室中制备氢气
1222氢气的工业生产
123氢的存储与运输
1231压缩气体储氢
1232低温液氢储存
1233金属氢化物储氢
1234复合氢化物储氢
1235有机液体储氢
1236物理吸附为主的储氢材料
1237氢气输送体系
124氢的利用
1241液氢的使用
1242化学工业用氢
1243镍/氢电池的负极储氢材料
1244氢能汽车
1245家庭用氢
1246燃料电池
125燃料电池概述
126燃料电池的特性
127燃料电池类型
128燃料电池发展简史
129碱性燃料电池
1291原理
1292AFC关键部件
1293阿波罗系统
1294其他AFC系统
1210磷酸燃料电池
12101简介
12102关键部件
12103应用
121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2111简介
12112关键部件
12113重整
12114应用
121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121简介
12122关键部件
12123类型
12124应用
12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2131简介
12132关键部件
12133应用
1214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2141简介
12142关键部件
12143结构
12144应用
1215其他燃料电池
12151再生型燃料电池
12152生物燃料电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皮角轻微磨损,无字迹勾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