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50 6.4折 78 全新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进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4-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进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9978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23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是第1部运用社会学的“场域”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术专著,也是第1部对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进行深入考察的学术专著。一是从早期现代化运动入手,指出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社会场域迅速分化,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场域随之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个案研究,对中东铁路(以苏共党员为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高诚儒为中心)、东华学校(以邓洁民为中心)、《晨光报》(以韩铁声为中心)、中共哈尔滨独立组(以陈为人为中心)等若干个案展开深入剖析;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度分析,进而立足“场域”视角,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若干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
  黄进华,1976年生,男,汉族,安徽巢湖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参编著作各1部,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传播:1900-1931——基于历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为中心》,在《中共党史研究》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篇。
【目录】
绪论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一)国外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二)国内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三 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基本研究思路
四 基本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理论工具——“场域”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东铁路修建前夜的哈尔滨地域社会
第二节 中东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哈尔滨社会场域的分化
一 确立东北亚交通中心地位
二 出现错综复杂的政治场域
三 构建畸形发展的经济场域
四 塑造中俄合璧的文化场域
五 产生发达的信息传播场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发展历程
一 苏共党员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二 中共党员构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三 朝共党员支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一:中东铁路——以苏共党员为中心
第一节 中东铁路场域探究
一 中东铁路场域的形成与演变
二 中东铁路场域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一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二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三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东铁路传播场域的构建
一 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布尔什维克细织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二:哈工大——以高诚儒为中心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三:东华学校——以邓洁民为中心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四:《晨光报》——以韩铁声为中心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五:哈尔滨独立组——以陈为人为中心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六:哈尔滨工委——以胡铁桥为中心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