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大众哲学 教材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伟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大众哲学 教材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伟光

新华系统图书,正版特价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四大仓库发货,70%城市次达!

36.7 6.3折 58 全新

库存22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伟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57753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74页

定价58元

货号1202081353

上书时间2022-12-21

轻舟飘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特价正版新书,无翻阅,无划线,无笔记! 新华库房直接发出!品相有保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出版学术著作五十余部,专著主要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讲习录》《哲林漫步》《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近期新理论成果》等。主编著作主要有《新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共产党员推荐哲学修养》《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等。译著主要有《历史和阶级意识》(合译)。在重量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目录
章 哲学总论:学好哲学,终生受用

 节 哲学绪论

 一 为什么学哲学

 二 哲学是什么

 三 怎样学哲学用哲学

 结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

 结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原理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深入中国实际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体现人民智慧

 结语

 第二章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

 节 唯物论总论

 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三 反对主观主义

 结语

 第二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 世界是物质的

 二 物质是运动的

 三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四 运动是有规律的

 结语

 第三节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四 人的意识是社会意识

 五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结语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自然观问题的重新提出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语

 第五节 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

 一 信息的功能与特点

 二 信息源于物质但不等于物质

 三 信息与意识的关系

 四 信息与人的实践活动

 五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反映

 结语

 第三章 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

 节 辩证法总论

 一 关于事物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 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 发展的观点

 四 系统的观点

 五 过程的观点

 结语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

 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四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五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六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

 结语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 量、质、度

 二 量变和质变

 三 质量互变的特殊性

 结语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辩证否定

 二 否定之否定

 三 新事物终究战胜旧事物

 结语

 第五节 系统论

 一 整体性的观点

 二 结构性的观点

 三 层次性的观点

 四 开放性的观点

 结语

 第六节 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一 内容与形式

 二 现象与本质

 三 原因与结果

 四 必然与偶然

 五 可能与现实

 结语

 第四章 认识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节 认识论总论

 一 实践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二 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

 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四 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

 五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结语

 第二节 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

 一 个别与一般

 二 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

 三 由认识一般再到认识个别

 结语

 第三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二 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三 正确理论转化为群众行动

 结语

 第四节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简明概括

 二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结语

 第五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 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

 二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

 四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

 结语

 第五章 历史观: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

 节 历史观总论

 一 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 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三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四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五 阶级和阶级斗争

 六 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七 群众史观

 结语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一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二 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三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和演化

 四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 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

 结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

 二 利益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三 民生是高于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利益至上

 结语

 原版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特价正版新书,无翻阅,无划线,无笔记! 新华库房直接发出!品相有保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