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凤凰观天下:中东谍影

2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祝枕漱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2-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祝枕漱 著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7296690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6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凤凰观天下
【内容简介】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的绝美暗杀
  它永远隐藏在谜中,但从它公诸于世的部分,就足以让犹太民族骄傲,它的名字叫“摩萨德”——以色列最具代表性的情报机构。
  没有人知道以色列到底有多少特工和每年的活动经费,但是摩萨德的情报搜集能力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前苏联的克格勃并驾齐驱,以色列特工靠信仰而非兴趣服务于国家,因此战斗力极强,至死忠诚。
  他们无处不在,从以色列建国,五次中东战争,千里追寻二战纳粹德国战犯,瞒天过海窃运幻影战斗机图纸,美人计诱引米格战机叛逃,到暗杀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领导人,还有什么是他们所不能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谍影初现:以色列建国前的情报活动
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为实现犹太复国,采取了一定的武装斗争,建立相应的情报组织,如沙伊等。但这个时期,犹太人的情报活动分散而粗糙,派系林立,内部组织机构混乱,主要任务是为犹太人建国服务,以及反法西斯斗争。
第二章 出师不利身先死:“苏珊娜行动”与“拉冯事件”
以色列情报组织早期内部反叛危机造成的恶果,继续在海外特工及其行动中发挥影响,各个情报机构各行其是,尤其摩萨德与辛贝特、阿穆恩之间,既无沟通与合作,甚至连政府和议会都蒙在鼓里。辛贝特在开罗开展“苏珊娜行动”,进行的恐怖主义活动,相关人员除指挥者逃脱,均被埃及抓获。此事不仅直接造成以色列国际形象大受影响,甚至殃及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国防部长拉冯被迫去职,内阁倒台。这是以色列情报史上最恶劣的事故之一。
第三章 千里追凶:战后纳粹战犯的末日
自以色列建国后,为了给二战期间犹太死难者复仇,以色列情报组织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追捕前纳粹战犯。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尤其是1961年对艾希曼的追捕堪称典范。由摩萨德首脑哈雷尔亲自率特工去阿根廷,把隐居在那里的对灭绝欧洲600万犹太人负有直接责任的纳粹战犯安希曼秘密绑架到以色列,使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对其他纳粹战犯的追捕,以色列情报机构至今仍在继续。
第四章 中东战争王牌间谍:潜伏于叙利亚总统身边的伊利·科恩
1962年,为对付埃及与叙利亚,以色列两大王牌间谍伊利·科恩、沃尔夫冈·洛茨被分别派往叙利亚和埃及,从事间谍活动。伊利·科恩成功地打入叙利亚的高层核心内部,成为后来叙利亚总统的哈菲兹将军的密友,出入于政府首脑机关,差点儿当上了国防部长。利用这种关系,伊利·科恩窃取了叙利亚大量绝密的政治、军事情报。1965年被叙利亚反间谍机关当场抓获,经多方营救无果后,于5月被叙利亚当众绞死。同年3月,洛茨也被捕并处以终身监禁。1968年以色列用战俘将他换回。
第五章 身值9名将军加5000战俘的间谍王子:“东方佐尔格”沃尔夫冈·洛茨
沃尔夫冈·洛茨被誉为“东方佐尔格”。他幼年在德国生活,后移居巴勒斯坦。二战爆发后进入军队。1962年被摩萨德派往埃及。在那里,他以“德国游客”和“养马专家”为身分,广交埃及上层名流,并从这些名流那里获得了埃及最新式导弹、火箭、飞机制造等情报。由于这些情报,帮助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据了主动。1965年3月,洛茨被捕,被处以终身监禁。1968年以色列用战俘将他换回。
第六章 盗运核材料:高酸铅盐行动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依然面临极大的挑战,为应对随时到来的危机,自建国始,以色列就谋求发展核武器。在法国的帮助下,以色列于1956年建立起了核反应堆,但后来法国停止核原料的供应,为继续核计划,以色列情报组织决定盗运为欧美等国原子能机构禁运的铀。两次行动终于获得足够的核原料,从而成功地制造出原子弹。
第七章 瞒天过海的千里搬运:“诺亚方舟行动”与法国幻影战斗机图纸
以色列在同阿拉伯国家的较量中,海军力量的竞争向来就是一个重点。当埃及于60年代初获得苏联的先进战舰后,以色列也加紧了采购德国导弹快艇的步伐。然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法国遂宣布对以色列进行武器禁运。为了获得已经订购了的导弹快艇,摩萨德特工施展开手段,瞒天过海,从法国窃走了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斗舰。没过多久,响应空军的需要,没等法国缓过劲来,又从瑞士取回来了法国引以为豪的幻影战机图纸。
第八章 美人连环计:米格飞机的叛逃
中东的阿以对抗在很大程度上是武器的对抗。谁拥有了新式武器,谁就占有了主动。而“了解到敌人手中的武器,就等于已经战胜了敌人。因此,当苏制米格新型飞机出现并卖给中东国家,摩萨德就开始了侦察行动”。在这场侦察行动中,美人计屡试不爽,先后策反了伊拉克和叙利亚两位王牌飞行员。这两次行动使得以色列掌握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米格-21、米格-23飞机。
第九章 赎罪日战争和阿穆恩的失误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使以色列情报机构声威大震,但也助长了国内甚至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乐观心态。为报一箭之仇并夺回被占土地,埃及和叙利亚经过长达数年的伪装和策划,于1973年10月6日对以色列发动袭击。虽然在战前已经获得足够的情报和信息,但由于僵化、不合理的情报体制导致了政府和军队未能正确判断,最终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声誉再次跌入低谷,以色列对直接负责军事情报的阿穆恩进行改组,撤换相关责任人。
第十章 报复:追杀黑九月恐怖分子
与以色列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几次战争相伴随的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高涨,为了引起全世界对巴勒斯坦命运的重视,巴勒斯坦人开始采取非传统武装斗争形式——恐怖主义,通过劫机、绑架、刺杀等手段,在世界各地展开了针对以色列人的极端行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72年德国慕尼黑运动会血案,巴解秘密组织绑架并杀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决心对恐怖分子进行有力的报复。情报部门为此制定黑名单,特工受命奔赴世界各地追杀“黑名单”人员。暗杀活动从1972年10月开始,一直到1979年1月,前后持续之6年之久。
第十一章 “霹雳行动”与恩德培机场劫机事件
1976年6月27日,恐怖分子出于报复劫持了法航137大型客机,客机上有80多名以色列人。恐怖分子一放出交换条件,以色列内阁就指示其情报机构——摩萨德研究出可行的对策。默默无闻的摩萨德特工们通过在肯尼亚的情报网,十分出色地完成了情报搜集的任务,从而使得以色列精锐突击队在恩德培机场的闪电袭击和营救人质行动中取得了令人惊愕的成功。此次行动之大胆、奔袭距离之遥远,展露了以色列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也让人们感觉到,尽管情报界有那么多失误与败绩,但他们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十二章 不择手段:核设施与安全
以色列在拥有原子弹以后,成了中东地区的超级军事大国。为了同以色列军事力量抗衡,伊拉克决定寻求法国人的帮助发展核武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以色列决定不惜代价,阻止这一核合作的进行。摩萨德特工首先设法使伊拉克驻法国核物理学家布托拉斯·埃木·哈利姆下水,以获得相关内幕信息,然后又杀死了另一名不肯合作的伊拉克驻法国核科学家米沙德,最后又搜集到充足的情报,协助军方成功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第十三章 未解之谜:瓦努努间谍案的真相
以色列自从偷到铀以后,拥有核武器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以色列官方从来不对有关事项发表公开的声明,既不否认,也不作任何肯定的表态,而国际社会、世界各大媒体也找不出具体的证据来证明以色列的确拥有原子武器。但是,1986年,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却刊登了一则确切惊人的消息:以色列的武器库里有原子弹。提供者是以色列的前核物理学家瓦努努。消息传出,以色列十分尴尬。总理佩雷斯则震惊不已,下令务必逮捕瓦努努归案。
第十四章 暗杀: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领导人
为瓦解巴解组织和击垮巴勒斯坦人的抵抗意志,以色列也开始采取刺杀手段,定点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如1987年暗杀巴解组织领导人塔米米。1988年4月,暗杀了巴解组织最高军事指挥官阿布·杰哈德。1988年2月,在希腊成功炸毁巴解组织运送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的“回归”号邮轮,挫败了对方“回归航行”的宣传企图。2002年神秘死亡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头目阿布·尼达尔其实是以色列摩萨德的特工,他主要从事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破坏工作,通过80年代末的多起恐怖主义活动,直接危害了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同时有利于以色列政府。
第十五章 丑闻继续与不可知的未来
进入20世纪末,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调整之中的以色列总部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仍以搜集外国情报、执行特别行动和反恐为要务。但90年代,以色列情报部门内部频频暴出丑闻,首先是内部特工编造假情报欺骗情报机构领导人并从中渔利的惊人事件,因对其传统盟友美、英等国实施间谍活动被频频曝光,引起美、英等国强烈不满,表明了当年以神通广大和高效率著称的情报机构,不仅失去了往日的锐气,而且正在变成一个效率低下的官僚机构。摩萨德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它在以色列情报机构中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质疑。以色列情报部门能否挽回昔日光荣与威信,人们将拭目以待。
第一章 千里追凶:战后纳粹战犯的末日
自以色列建国后,为了给二战期间犹太死难者复仇,以色列情报组织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追捕前纳粹战犯。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尤其是1961年对艾希曼的追捕堪称典范。由摩萨德首脑哈雷尔亲自率特工去阿根廷,把隐居在那里的对灭绝欧洲600万犹太人负有直接责任的纳粹战犯安希曼秘密绑架到以色列,使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对其他纳粹战犯的追捕,以色列情报机构至今仍在继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