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 (冯小禄签赠本)

30 8.3折 36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小禄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80

上书时间2024-06-15

南京三善书屋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小禄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522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0页
  • 字数 278千字
【内容简介】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即以文本细读、计量统计为基础,对各体类汉赋的句式(散体赋计整句)、人名(《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称为人象)、物名(《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称为物象,含地名,在骚体赋中可称为意象)和“情节”进行分类和总结,为书写策略、文本规范的认识归纳提供依据,而将汉赋的体类流变与汉代士人人格心态的建构、迁流综合并论,并注意揭示它们凝定与变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
冯小禄,2001年文学硕士,师从四川师范大学万光治先生;2004年文学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目前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辞赋学会、明代文学研究学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和明清文学文献。曾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杨慎与云南作家的交互影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诗文流派论争研究”。参编《楚辞学文库·楚辞评论集览》1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出版学术专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目录】

绪论
一汉赋研究现状
二立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三关于“人格”和“士人心态”术语在本书中的运用
第一章汉赋书写与心态观
第一节汉赋赋性说
一铺陈的使用
二类、象的使用
第二节汉赋书写论
一从作者的书写动因看
二从书写过程也即赋文本的表现看
三从书写效果在读者的接受层面看
第三节汉赋心态观
一与政治道德生活有关的心态
二与社会世俗生活有关的心态
三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心态

第二章流变中的汉赋体类意识
第一节“以类相从”:以《汉书·艺文志》
为中心的赋类划分
一赋为文学主流
二多重标准下的赋类区划意识
第二节“因文立体”:汉人的文学模拟意识
一由模拟而形成类型
二由模拟而形成规范
第三节“缘事而发”:汉人的文学创作意识
一汉人的抒情而作传统
二缘事而发的多样创作实践
第四节汉赋体类划分

第三章影写:拟骚体中的汉人焦虑
第一节“九”体非袭《九辩》辨
第二节影写策略
一人象类别及安排模式
二物象类别及表达模式
三“情节”复现
第三节“龙蛇”哲学
一失志不遇
二“龙蛇”哲学
第四节焦虑心态
一现实倒置感
二年岁飘忽感
三命运限定感
四孤独感

第四章变创:其他骚体赋中的汉人自慰
第一节不遇言志类:从怨世向安顿
一不遇类
二言志类
第二节性命玄思类:由焦躁至平宁
一句式和结构
二人格和心态
第三节宫怨悼亡类:由哀伤到相思
一《长门赋》
二《自悼赋》
三《悼李夫人赋》
第四节北方述行:由向心洎离心
一“地一人一史一景”结构
二文学贡献
三远离与归返的心态

第五章苞括:大赋中的帝国想象
第一节苞括模式
一句式运用
二人象设置
三物象安排
四“情节”表现
第二节讽谏人格
一作为政治批评艺术的讽谏
二讽谏人格及“隆推”法
第三节帝国想象
一前所未有的文学塑造任务
二帝国文学形象的恢弘建构
三宏阔的文化书写精神

第六章屏展:七体中的欲望世界
第一节屏展策略
一主客设置
二整句使用
三人象分类
四物象安排
第二节向俗人格
一关食描绘
二宫室描绘
三女色诱惑
四向俗人格
第三节游戏心态
一七事的随意安排与增减
二关于被劝者的安排
三流动的汉人心态

第七章托古:客难体中的汉人发愤
第一节,赋性与典范
一散体特征
二赋性表现
三典范与一般
第二节托古自释
一制赋策略
二文本特征
第三节发愤心态
一“三我”表现
二发愤心态

第八章赋家书写与心态迁流
第一节赋家为郎
一东西汉赋家为郎之史实
二东西汉赋风之流变
第二节赋兼才学
一赋兼才学的认识与评论
二赋之需学的体现
第三节赋向雅俗
一风俗、民俗之俗
二游戏、滑稽之俗
三声色欲望之俗
第四节审美心态
一汉赋的审美心态和审美人格
二汉人审美心态的集成与创发
三汉人审美心态之迁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从模拟论扬雄《反骚》的范式意义
《离骚》主题探原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