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子战接收机与接收系统

100 8.4折 11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A. 著;[美]Richard、A.、Poisel(理查德、楼才义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号4层

上书时间2024-12-04

墨香书缘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A. 著;[美]Richard、A.、Poisel(理查德、楼才义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1364709
  • 定价 1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8页
  • 字数 8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涉猎广泛、内容丰富,从基础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设计分析,到接收机的组成!各类接收机(模拟超外差接收机、压缩接收机、数字接收机、扩频接收机等)的架构都进行了讨论,还介绍了信号采样、数字滤波器及其性能,讨论了信号的调制解调,跳频、扩频、跳时信号的截获方法和特性,对通信信号的测向、通信电子战接收系统架构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作者简介】

Richard A. Poisel 于1969年在密尔沃基工程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71于普度大学获得同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间, 他在军队服役。退役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 并于1977年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从1977年至2004年, 他工作于同一家政府机构, 此机构几经改名, 现称为美军研究、开发、工程指挥、情报与信息战实验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学年, 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 他就职于亚利桑那州图森雷神导弹系统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学术水平高、造诣深的电子战专家,其著作颇丰,出版了大量电子战专著。
Richard A. Poisel 于1969年在密尔沃基工程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71于普度大学获得同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在1971年至1973年的三年期间, 他在军队服役。退役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 并于1977年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从1977年至2004年, 他工作于同一家政府机构, 此机构几经改名, 现称为美军研究、开发、工程指挥、情报与信息战实验室。Poisel博士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其中在1993至1994学年, 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 他就职于亚利桑那州图森雷神导弹系统公司。Poisel博士是一位学术水平高、造诣深的电子战专家,其著作颇丰,出版了大量电子战专著。

【目录】
第1章 接收系统和接收系统结构

1.1 引言

1.2 电子支援系统

1.2.1 电子支援

1.2.2 指挥和控制

1.3 电磁波频谱

1.4 接收系统结构

1.4.1 基本的接收系统模型

1.5 监听接收机

1.5.1 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

1.6 搜索接收机结构

1.6.1 窄带搜索接收机

1.6.2 压缩接收机

1.6.3 数字变换接收机

1.6.4 接收机考虑

1.7 关键系统参数

1.7.1 噪声系数

1.7.2 灵敏度

1.7.3 选择性

1.7.4 动态范围

1.7.5 其他重要参数

1.8 扩频

1.8.1 FHSS

1.8.2 DSSS

1.8.3 THSS

1.9 侦察管理

1.9.1 侦察管理过程

1.10 结束语

附录1.A 侦察管理过程输出产品

1.A.1 设备评估工作表

1.A.2 情报同步矩阵

参考文献

第2章 信号与调制系统

2.1 引言

2.2 信号表示

2.3 复信号和系统

2.3.1 引言

2.3.2 基本概念和定义

2.3.3 解析信号和Hilbert变换

2.3.4 频率变换和混频

2.3.5 复信号和采样

2.3.6 小结

2.4 系统定义

2.5 调制

2.5.1 模拟调制

2.5.2 现代数字调制

2.6 随机调制

2.6.1 稳态过程

2.6.2 随机调制

2.6.3 小结

2.7 接入方法

2.7.1 TDMA

2.7.2 FDMA

2.7.3 CDMA

2.7.4 SDMA

2.8 脉冲成型滤波器

2.8.1 矩形脉冲

2.8.2 成型脉冲

2.9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射频级

3.1 引言

3.2 折算至输入的归一化附加噪声

3.3 噪声因子/噪声系数

3.4 低噪声放大器

3.4.1 概述

3.4.2 最小噪声因子

3.4.3 LNA增益

3.4.4 BJT低噪声放大器

3.4.5 MOSFET低噪声放大器

3.4.6 输入匹配

3.4.7 LNA稳定性

3.4.8 LNA非线性模型

3.5 输入变压器降噪

3.6 带选滤波/预选滤波器 

3.6.1 修平滤波器 

3.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4章 小信号放大器的带宽扩展

4.1 引言

4.2 并联峰化

4.3 输入输出匹配

4.3.1 跨阻抗放大器的带宽扩展

4.3.2 带宽扩展的限制

4.4 有损匹配

4.4.1 性能参数

4.4.2 实际应用分析

4.4.3 小结

4.5 反馈

4.5.1 串-并联反馈

4.5.2 并联反馈

4.5.3 带宽扩展

4.6 平衡放大器

4.6.1 耦合器

4.7 分布式放大器

4.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射频混频器与混频

5.1 引言

5.2 射频混频器

5.2.1 引言

5.2.2 非线性混频器

5.2.3 模拟混频

5.2.4 大信号混频性能

5.2.5 开关或取样混频器

5.2.6 无源混频器

5.2.7 部分有源混频器

5.2.8 隔离度

5.2.9 转换增益

5.2.10 混频器的噪声

5.2.11 镜频抑制滤波器

5.2.12 小结

5.3 本地振荡器

5.3.1 反馈的特性

5.3.2 振荡器基本类型

5.3.3 晶体振荡器

5.3.4 微机电振荡器

5.3.5 锁相环路

5.3.6 频率合成器

5.3.7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5.3.8 振荡器的稳定性

5.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频放大器

6.1 引言

6.2 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和增益

6.3 射频放大器

6.3.1 电子战射频放大器分析

6.3.2 三极管中频放大器

6.3.3 MOSFET高频放大器

6.3.4 射频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6.3.5 微波电子管

6.4 变压器耦合

6.5 自动增益控制

6.5.1 引言

6.5.2 VGA类型

6.5.3 环路动态

6.5.4 检波器类型

6.5.5 检波器的工作电平

6.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频滤波器

7.1 引言

7.2 滤波器和信号

7.3 基本的滤波器类型

7.3.1 传输函数

7.3.2 砖墙滤波器

7.3.3 带通

7.3.4 陷波或带阻

7.3.5 低通

7.3.6 高通

7.3.7 全通或相移

7.3.8 较高阶数滤波器

7.4 滤波器近似

7.4.1 引言

7.4.2 巴特沃斯滤波器

7.4.3 切比雪夫滤波器

7.4.4 贝塞尔滤波器

7.4.5 椭圆滤波器(考尔滤波器)

7.5 实现滤波器的方法

7.5.1 无源滤波器

7.5.2 声表面波滤波器

7.5.3 晶体滤波器

7.5.4 陶瓷射频和中频滤波器

7.5.5 微机电系统(MEMS)射频滤波器

7.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8章 窄带接收机

8.1 引言

8.2 超外差接收机

8.2.1 超外差接收机的历史

8.8.2 混频和超外差接收机

8.2.3 超外差接收机的镜像

8.2.4 IF频率

8.2.5 超外差接收机框图

8.3 零差(零中频)接收机

8.3.1 DCR的原理

8.3.2 DCR中DC偏移综述

8.3.3 直接变频接收机中的噪声

8.4 射频可调谐接收机

8.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9章 压缩接收机

9.1 引言

9.2 压缩接收机的结构

9.2.1 C-M-C和M-C-M结构

9.3 CxRx的基本工作原理

9.3.1 M(s)-C(l)-M结构

9.4 色散延迟线

9.4.1 实际SAW器件的限制

9.5 M-C CxRx工作原理

9.5.1 扫描本振

9.5.2 频率分辨率

9.5.3 频率精度

9.5.4 灵敏度和压缩时间

9.5.5 同时出现信号的检测

9.5.6 CxRx响应

9.6 C-M-C chirp变换结构

9.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0章 数字化接收机综述

10.1 引言

10.2 数字化接收机结构

10.2.1 窄带数字化接收机

10.2.2 RF数字化结构

10.2.3 IF采样结构

10.2.4 电子战数字化接收机

10.3 数字化接收机的技术驱动

10.3.1 模数转换器

10.3.2 数字信号处理器

10.4 RF/IF数字信号处理简介

10.4.1 频域模糊

10.4.2 正交信号

10.4.3 小结

10.5 数字化EW接收机

10.5.1 引言

10.5.2 单信号与多信号

10.5.3 采用数字化接收机的好处

10.5.4 接收机性能预计

10.5.5 有效噪声功率

10.5.6 级联噪声系数

10.5.7 噪声系数和ADC

10.5.8 变换增益和灵敏度

10.5.9 ADC虚假信号和加扰

10.5.10 三阶截点

10.5.11 ADC的时钟抖动

10.5.12 相位噪声

10.5.13 小结

10.6 增益和相位不平衡

10.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1章 采样和模数转换器

11.1 引言

11.2 宽带接收机

11.2.1 信道化

11.3 采样方法和模拟滤波

11.3.1 Nyquist采样

11.3.2 带通采样

11.4 量化噪声、 失真和接收机噪声的影响

11.4.1 引言

11.4.2 ADC传输函数

11.4.3 输入导致的噪声

11.4.4 理论信噪比

11.4.5 实际ADC的指标

11.4.6 ADC噪声

11.4.7 无杂散动态范围

11.4.8 噪声功率比

11.5 Flash ADC

11.5.1 Flash ADC结构

11.5.2 Sparkle码

11.5.3 亚稳性

11.5.4 输入信号频率依赖

11.6 Σ-Δ ADC

11.6.1 引言

11.6.2 Σ-Δ ADC工作过程

11.6.3 高阶环考虑因素

11.6.4 多比特Σ-Δ转换器

11.6.5 带通Σ-Δ转换器

11.7 Flash ADC与其他ADC结构的对比

11.7.1 Flash ADC与SAR ADC对比

11.7.2 Flash ADC与流水线式ADC对比

11.7.3 Flash ADC与集成ADC对比

11.7.4 Flash ADC与Σ-Δ ADC对比

11.7.5 Flash ADC结构折中

11.7.6 Flash转换器的特征

11.7.7 小结

11.8 其他采样和ADC考虑因素

11.8.1 ADC实现的难易程度

11.8.2 线性

11.8.3 功耗、 电路复杂度、 芯片面积以及可重构性

11.9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2章 数字滤波

12.1 引言

12.1.1 数字滤波器优点

12.1.2 数字滤波器缺点

12.2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12.3 简单的数字滤波器

12.3.1 数字滤波器阶数

12.3.2 数字滤波器系数

12.4 递归和非递归滤波器

12.4.1 冲激响应

12.4.2 低通FIR滤波器

12.4.3 IIR数字滤波器的阶数

12.4.4 递归数字滤波器举例

12.4.5 IIR数字滤波器系数

12.5 数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12.5.1 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12.6 带通多速率处理与I/Q信号

12.6.1 复信号的抽取或下采样处理

12.6.2 复信号的内插或上采样处理

12.6.3 高效的多相结构

12.7 希尔伯特变换和延迟

12.7.1 延迟处理的滤波效果

12.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3章 数字解调

13.1 引言

13.2 数字I/Q解调

13.2.1 概述

13.2.2 I/Q解调

13.3 直接中频数字解调器

13.3.1 无需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信号处理

13.3.2 I/Q采样

13.3.3 矢量表示

13.3.4 欠采样

13.4 直接中频处理单元

13.4.1 A/D转换器/中频采样器

13.4.2 数字中频采样到I/Q矢量的转换

13.4.3 I/Q矢量到相位的转换

13.4.4 矢量幅度: AM检波

13.4.5 小结

13.5 I/Q不平衡补偿

13.5.1 数字不平衡补偿的基带信号模型

13.5.2 基于自适应干扰抵消的补偿

13.5.3 小结

13.5.4 仿真验证

13.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4章 数模转换器

14.1 引言

14.2 数模转换器体系结构

14.2.1 DAC传输函数

14.2.2 串列式DAC

14.2.3 全译码DAC

14.2.4 时间参考分压器

14.2.5 过采样DAC

14.2.6 Σ-Δ DAC

14.2.7 电流电压转换器

14.3 DAC误差源

14.3.1 静态误差源

14.3.2 动态误差源

14.4 重构滤波器

14.5 结束语

附录14.A 半导体电流源和开关

14.A.1 半导体电流源

14.A.2 半导体开关

14.A.3 作为电流源和开关的晶体管

参考文献

第15章 直接数字下变频器

15.1 引言

15.2 数字接收机

15.3 数字下变频器

15.3.1 引言

15.3.2 数字下变频器

15.4 多相滤波器组

15.4.1 引言

15.4.2 多相带宽、 频谱间隔和输出采样率

15.4.3 计算复杂度

15.5 结束语

附录15.A 直接数字合成

15.A.1 相位截断

15.A.2 直接数字合成

参考文献

第16章 扩频技术

16.1 引言

16.2 直接序列扩频(DSSS)回顾

16.2.1 DSSS基本原理

16.2.2 调制和解调

16.2.3 编码技术

16.2.4 远近问题

16.3 跳频扩频回顾

16.3.1 FHSS原理

16.3.2 调制

16.3.3 编码

16.3.4 快跳频相关问题

16.3.5 远近问题

16.4 跳时扩频

16.4.1 引言

16.4.2 超宽带系统

16.4.3 调制方式

16.4.4 超宽带脉位调制

16.4.5 干扰抑制和处理增益

16.4.6 多径和传播

16.5 扩频的优点

16.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7章 截获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接收机

17.1 引言

17.2 两种接收机的概述

17.2.1 特征分解技术

17.2.2 谱范数最大化

17.3 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的特征分解

17.3.1 信号模型

17.3.2 估计符号持续时间

17.3.3 扩频序列盲估计

17.3.4 验证和确认

17.3.5 小结

17.4 基于谱范数的直接序列扩频接收机

17.4.1 符号同步

17.4.2 符号估计

17.4.3 扩频序列估计

17.4.4 识别生成多项式

17.4.5 验证和确认

17.4.6 小结

1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8章 截获跳频信号的接收机

18.1 引言

18.1.1 信号检测

18.2 截获跳频信号的最优接收机

18.3 用滤波器组检测跳频信号

18.3.1 引言

18.3.2 接收机结构

18.3.3 辐射计输出分布

18.3.4 信道化技术

18.3.5 逻辑或-求和的信道化辐射计

18.3.6 最大值-求和的信道化辐射计

18.3.7 验证和确认

18.3.8 小结

18.3.9 部分频带检测(PBD)

18.4 检测跳频目标的超外差扫频接收机

18.4.1 窄带扫频接收机

18.4.2 超外差扫频接收机的性能

18.4.3 顺序和非顺序扫描

18.5 截获跳频信号的压缩接收机

18.5.1 压缩接收机

18.5.2 噪声和信号

18.5.3 低信噪比检测器

18.5.4 简单的滤波检测器

18.5.5 验证和确认

18.5.6 小结

18.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19章 截获跳时扩频的接收机

19.1 引言

19.2 检测UWB信号

19.2.1 调制

19.2.2 有效测量所需的信噪比

19.2.3 有效测量所需的距离比

19.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0章 测向接收机

20.1 简介

20.2 波达方向

20.3 测向方法概述

20.3.1 艾德考克天线阵和瓦特森-瓦特系统

20.3.2 伪多普勒测向系统概述

20.3.3 相位干涉仪系统概述

20.4 测向系统的误差源

20.4.1 极化感应误差

20.4.2 非相干波干扰导致的测向误差

20.4.3 相干波干涉(多径)导致的测向误差

20.4.4 调制

20.4.5 天线物理布局

20.4.6 接收机噪声

20.4.7 幅度匹配和相位跟踪

20.4.8 天线单元互相干扰

20.4.9 天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20.5 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四阵元艾德考克)

20.5.1 艾德考克的天然测向误差

20.5.2 反射(相干波干涉)造成的艾德考克测向误差

20.5.3 艾德考克非相干干涉

20.5.4 艾德考克极化误差

20.5.5 接收机误差造成的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误差

20.5.6 艾德考克测向的幅度匹配

20.5.7 艾德考克测向的相位误差

20.5.8 艾德考克/瓦特森-瓦特因调制产生的误差

20.5.9 艾德考克阵列单元的互相影响

20.5.10 艾德考克阵列的几何误差

20.6 伪多普勒系统

20.6.1 输出谐波

20.6.2 接收机其他问题

20.6.3 极化产生的误差

20.6.4 多普勒相干波干扰

20.6.5 多普勒非相干波干扰

20.6.6 接收机噪声造成的多普勒误差

20.6.7 多普勒测向的跟踪和匹配

20.6.8 多普勒测向接收机群延迟造成的测向误差

20.6.9 调制造成的多普勒测向误差

20.6.10 多普勒天线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20.6.11 多普勒天线阵列的几何误差

20.7 相位干涉仪

20.7.1 四阵元干涉仪

20.7.2 调制引起的误差

20.7.3 跟踪不平衡引起的误差

20.7.4 极化引起的误差

20.7.5 天线交互引起的误差

20.7.6 几何位置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20.7.7 相干干扰

20.7.8 非相干干扰

20.8 用双通道压缩接收机测向

20.8.1 相位处理器

20.8.2 相位测量

20.8.3 巴特勒矩阵

20.8.4 接收机影响

20.9 结束语

附录20.A 误差分析中的RMS和RSS

参考文献

首字母缩写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