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10.95 3.7折 30 八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宝峰、许继光、韩战省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166

上书时间2022-01-22

二子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宝峰、许继光、韩战省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914598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8页
  • 字数 2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于90年代引入我国并开始试验,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本章将在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产生以及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我国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土壤水蚀和风蚀
(二)作物残茬覆盖
(三)保护性耕作松土原理
(四)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保护性耕作在国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五、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和意义

第二章 山西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
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总体情况
(二)作物种植及推广面积情况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法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制定了基本适应不同种植制度的技术体系
(二)研发了基本满足技术要求的机具系统
(三)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宣传、培训及试验示范体系
(四)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相对规范的资金应用制度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现有推广模式分析
一、推广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一)推广模式的内涵
(二)推广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对现有典型推广模式的分析
(一)农场类型的推广模式
(二)统种分管类型下的推广模式
(三)农户分散经营类型的推广模式
(四)对现有推广模式的综合评价
三、影响推广模式的关键因子
(一)关键因子的确定
(二)关键因子的功能和作用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体系的合理性研究
一、现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一)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三)小麦、玉米(或豆类)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四)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五)一年一作马铃薯及杂粮、油料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一)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技术
(二)作物残茬处理及地表耕作机械化技术
(三)深松机械
三、典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一)从作物产量变化优化技术体系
(二)从绎济效稀峦化优化枯术体系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优化中需注意的问题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机作业服务模式研究
一、现阶段作业服务模式
(一)农机户
(二)县乡村农机服务组织
(三)农场农机服务组织
(四)农机合作组织
二、不同作业服务模式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方法和结果
三、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培育
(一)不同作业服务模式适用条件
(二)多元化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施主体经济性研究
一、实施主体的利益取向
(一)农户的利益取向
(二)农机户的利益取向
(三)集体农场的利益取向
(四)农机服务组织的利益取向
二、农户经营的经济性
(一)不同种植模式下农户成本、收益的构成
(二)不同种植模式下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三、农机户经营的经济性
(一)农机户经营的成本、收益构成
(二)农机户经营的不同机具本一量一利分析
(三)影响农机户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四、集体农场的经济性
五、县农机服务队的经济性
六、提升实施主体经济性的途径
(一)农户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二)农机户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三)集体农场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四)县农机服务队经济性的提升途径
七、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民观念转变研究
一、农民耕作观念转变的行为分析
(一)农民新技术的认知规律
(二)农民耕作观念转变过程中的认识情况
(三)典型地区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扩散路径
二、影响农民观念转变的因素分析
(一)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途径
(二)关键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满意度因素的定量分析
三、促进农户观念转变的对策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项目管理研究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省级部门对项目的管理
(二)县级实施单位项目管理
二、对现有项目管理的评价
三、项目管理改进建议
四、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研究
第十章 政府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的支持方式与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